无线数字覆盖技术在广电工程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6/25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5期   作者:高洪义
[导读] 从整体技术架构来看,无线数字覆盖技术是无线传输技术、有线网络通信技术与卫星传输技术的综合体,

        高洪义
        巨野县融媒体中心
        
        【摘要】从整体技术架构来看,无线数字覆盖技术是无线传输技术、有线网络通信技术与卫星传输技术的综合体,该技术覆盖范围极为广泛,不仅架设工序简单,而且能够延伸传输面积,确保电视高清节目的有效传输。本文将系统分析无线数字覆盖技术在广电工程中的应用方案,希望能为广电工程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无线数字覆盖技术;广电工程;应用方案
        无线数字覆盖技术以传输通讯技术系统和数字技术为基础,组建了完整的无线通讯网络结构,从而有效拓展了信息传输范围,进一步提高了信号传输效率。目前,无线数字覆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广电工程项目建设中,使数字电视广播信号传输效果更为良好。本文将简单概述无线数字覆盖技术的基本定义,系统分析基于无线数字覆盖技术的广电工程项目应用模式,并分层浅谈广电无线数字覆盖项目建设优化方案。
        1. 无线数字覆盖技术的概述
        无线数字覆盖技术主要是由无线传输技术、有线网络通信技术与卫星传输技术共同组合而成,和传统有线技术相比,无线数字覆盖技术优势显著,能够简化繁琐的工序,搭建更为完善的广播电视系统,节省成本资金,扩大信号传输范围,提升高清信号传输质量。从覆盖模式来看,当前的无线数字覆盖技术有两种覆盖模式——单频网覆盖模式和多频网覆盖模式。其中,单频网覆盖模式只有一种频率,主要采取单一网络信道实施信号传输工作,通常用于短距离和小范围内的数字信号传输。因此,广电局为了扩大数字信号传输范围,在采用单频网覆盖模式的同时会同步采取补点处理模式。目前,单频网组合设备主要包括发射机与各种辅助设施,其结构有两种,分别是封闭式拓扑结构和开放式拓扑结构。单频网覆盖模式的主要优势是保持信号的平衡传输,控制同频干扰。多频网覆盖模式虽然是同一频率,却是多元化多信道的传输网络,因而,能够完成高清电视信号的大范围、远距离传输作业,实现不同区域的差异性频点电视号的有效对接。与单频网相同的是,多频网的重要组合设备也是发射机与辅助设施。目前,在广电工程项目施工建设中,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综合采用单频网覆盖模式与多频网覆盖模式构建立体化无线数字覆盖系统,以此实现无线数字电视信号的有效传播。
        2. 基于无线数字覆盖技术的广电工程项目应用
        某基于无线数字覆盖技术的广电工程项目所选地址海拔高度是421米,其结构为自立式铁塔,铁塔高度是45米,底座的间距为6.12米,电视机房占地面积是201平方米,项目工程建筑占地总面积是456平方米。在该广电工程项目建设中,基于无线数字覆盖技术组合系统部件包括卫星、卫星传输系统、本地广电信号、数字前端管理系统、单频网络调试系统、多频网络传输系统、低码率编制码、复用器、国标调制器、1550传输、混合器、HFC、地面数字广播系统、其他广播电视信号等。各系统部件互相作用,发挥各自的功能,从而有效确保了电视信号的稳定传输。
        3. 广电无线数字覆盖项目建设优化方案
        3.1 融入光缆传输方式
        网络传输技术是一种将光波作为媒介传播信息、用光缆实施信号传输的技术。纵观光缆传输系统,不难看出该系统有五个重要组成部分:第一,广播发射器;第二,光波接收器;第三,中继器;第四,耦合器;第五,连接器。通常,在基于光缆传输技术的信号传输工作中,主要是通过运用光波发射器来发射光波,然后,将光波转化为光信号发送给光波接收器,接着,由光波接收器将光信号迅速转化成电信号,再将电信号传输到中继器,最后,做好电信号的整合工作并将其传输至终端。此外,区域无线数字网络网是由三种路由器、电信光纤、移动光纤、互联网宽带、3G联通无线网络组合而成。三种路由器分别是电信路由器、移动路由器和备份路由器,在无线数字区域网组合结构中,电信路由器借助电信光纤和市级区域网相连接;移动路由器则是经过移动光纤连接市级广电无线数字区域网;备份路由器用于连接互联网宽带与3G联通无线网络。一般情况下,当广电无线数字网络处于正常运转状态时,电信路由器会优先工作,移动路由器以及备份路由器属于热备份,当网络出现故障后,路由器会自动切换,运行顺序依次是电信线路、移动线路、VPN线路、联通3G。从网络功能来看,广电无线数字区域网络功能主要包括上传电视节目数据信息,管理高清视频会商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监测电视信号传输状态,实现MICAPS 资料共享,提供信号预警服务,维护和运行数字网络。
        3.2 健全无线数字电视信号系统安全传输保障机制
        安全播出保障机制是无线数字电视信号传输的基础,因此,在制定广电无线数字覆盖项目建设优化方案的过程中,必须着重健全无线数字电视信号系统安全播出保障机制,坚持安全性设计原则,科学组装系统,完善信号传输系统架构,充分确保系统的安全性能性需求,分開设计电视视音频信号传输系统与播控系统软件。而且,在传输信号系统设计工作中,需要保障每个分控信号源均有两个及以上的通道以及切换矩阵。
        目前,无线数字电视常用网络传输介质是光纤和双绞线,因而,健全无线数字电视信号系统安全播出保障机制,必须做好光纤和双绞线的维护工作。

无线数字电视信号网络线路通常会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而出现老化现象,受到一定的磨损,而且线路自身质量问题也会诱发网络故障问题,因此,必须定期维护网络线路。其次,无线数字网络计算机主机和交换机的连接网线两侧的水晶头都有相对应的编号,通常,编号就在水晶头的附近,如果主机网络出现故障,就必须立刻对水晶头所对应编号的网络线路实施检测。据调查统计,网络线路故障通常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插座中的水晶头发生松脱。对此故障,应科学调整防脱弹片的安置角度,插好松动的水晶头。
        第二,水晶头有时因为金属接点被氧化和腐蚀而出现接触不良问题,对此应重新更换水晶头。
        第三,网络接头制作质量不达标所导致接触不良和线路不畅,对此应重新替换水晶头,严格检测网络接头制作质量。
        第四,网络线路因为使用时间较长而出现故障,对此,应替换优质网线。
        再次,需要注意的是,交换机与路由器是无线数字电视网络系统的重要组成设备,确保电视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转和电视节目的清晰度,必须做好这两种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适当调整其所处环境温度与湿度,借助UPS实施不间断的供电,以免发生因断电所造成的网络传输中断问题。因为交换机与路由器经常要在24小时不间断地工作,长期下去内部热量必然会集聚,对此,应做好相关散热工作,全方位监测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工作状态,着重维护热备份路由器。此外,不可忽视的是,当前不少电视网络设施因为雷电而受损,维护无线数字电视网络安全,抵御雷电危害,则必须着重增强电视网络机房的防雷能力。
        从整体结构来看,改善网络机房内部防雷性能,理应做好两方面的防雷工作:一方面,应按照标准要求为机房电源组装良好的防雷器,以免感应雷击所产生的大量脉冲损坏机房电源和前端设备。另一方面,要做好机房内部防雷接地工作,借助低电阻接地设备将转移到大地下。与此同时,要做好机房内部接地铜网组装工作,将相邻的铜线间距控制在两米以内,平均每十米的铜线设置一个引出端,在延伸到机房外部一米的位置,用95平方毫米的铜带焊接引出端和接地桩,使它们能组合成一个安全整体。
        3.3 完善无线电视信号传输系统功能
        改善无线数字电视信号传输系统功能,首先要确保该系统能满足两个频道的高标清兼容播出的需求,同时,根据电视播出标清节目的技术需求做好系统组装作业,初步完成系统改造工作之后再进行设备参数的重新调试,这样电视台的标清画面就会转换为高清画面播出。在总控矩阵上,需要结合无线数字电视信号传输系统规模以及需求采用132×X144的矩阵,使总控矩阵在信号源输入、输出方面考虑到了网络台以及电视直播室的播出信号需求,对于能够为后续的节目制作工作也能够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应充分利用互联接口服务器与互联FTP服务器,这样能够给予后续全流程的文件送播工作应有的技术支撑。而且,在有线电视信号传输过程中,必须确保电视节目制作与播出流程的一致性。一般来讲,广播备播系统是作为播出系统的一个子系统进行设计,需要遵循相应的操作流程,从而有效提高操作的水平和安全性。另一方面,应做好应急播出录像机的配备工作。一般情况下,在应急播出环节中,需要就录像机种类的多样性进行综合性考虑。在高清电视系统播出过程中,每一个电视频道配置相应的播放录像带,如果发生紧急情况,就能够调用其它其他频道的录像机,确保各个电视台的播出的可靠性。对于视频信号的调度设计,可以借助视频跳线的方式进行调度,同时也可以借助录像机满足多样化的播放需求。而且,直接合理配置应急播出录像机,才能够运用最低的成本来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
        3.4 做好无线数字电视传输系统维护管理工作
        确保无线数字电视信号的安全传输,必须全面做好电视传输系统维护管理工作,定期检验和维护光纤线路,提高光纤熔接水平,为广播发射机和信号接收器安置防雨设备,以免无线数字电视信号传输因受到雨天的干扰而削弱。其次,要注意改善电视光缆系统供电装置,定期检查装置电压,排除线路故障。另外,要做好光缆网络维护工作。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优化无线数字覆盖技术在广电工程建设中的应用方案,必须做好系统组合配备工作,健全无线数字电视信号系统安全播出保障机制,完善电视信号传输系统功能,并做好电视传输系统维护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赵世平.省属台站实施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的思考[J].有线电视技术,2016(5):118-119.
        [2]姜文波,冯景锋.中国地面数字电视发展历史与未来展望[J].广播与电视技术 ,2014(8):521-522.
        [3]吕启亮.我国农村实施DTMB广播电视地面无线数字覆盖工程的优势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2016(22):248.
        [4]盛国芳,吴智勇,王晓光.中央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中的EPG信息嵌入方案[J].广播与电视技术,2015,VOL.4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