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陷性黄土场地杆塔基础设计分析

发表时间:2021/6/25   来源:《当代电力文化》2021年第7期   作者:张春蕊
[导读] 湿陷性黄土是我国西北、华北等地区常见的地质问题之一
        张春蕊
        内蒙古鲁电蒙源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摘要 湿陷性黄土是我国西北、华北等地区常见的地质问题之一,其对施工安全、工程质量等方面有着重大的影响。本文简要说明了湿陷性黄土的形成原因以及影响因素。并结合工程现场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合理的、可行的地基基础设计措施,以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并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以及工程质量。
        
        关键词:黄土;湿陷性;地基防水
        1 概述
        随着我国的快速发展和进步,各种工程设施的数量也在不断地增加。近些年来,工程建筑的数量突飞猛涨,其分布也愈发广泛,其工程现场所碰到的地质情况也愈发复杂。湿陷性黄土便是其中一种对于施工较为棘手的地质情况。湿陷性黄土是黄土中的一种。我国的湿陷性黄土地质主要分布在西北、华北等地区,其面积大概是我国黄土地区总面积的60%。
        湿陷性黄土有着孔隙率大、强度低、干密度小、压缩性高等主要特点。湿陷性黄土受其自身重力或外加压力的作用下,若再被水浸湿,其结构就会迅速遭到破坏,强度也会大幅度降低,进而导致产生明显的沉陷现象。在施工阶段中,若地基的设计未解决湿陷性黄土所带来的问题,就会使工程设施的质量大大降低,甚至造成重大的安全事故。
        因此,在工程初期,施工单位需要认真勘察,认真研究该采取何种技术方法来处理湿陷性黄土的所带来的问题,以使得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有足够的保障。
        
        2 湿陷性黄土的形成原因
        2.1 黄土的结构特征
        由于季节性的短期雨水和长期干旱,土地仅留下少量水分,仅有的水分和溶于其中的盐类慢慢形成了胶结物,并且在结合水和毛细水以及分子引力等因素的作用下,土层形成了以粗粉粒为主的多孔隙结构。
        2.2 物质成分
        上述提到了黄土中的胶结物,其成分、含量多少以及颗粒的组成的分布,对黄土的结构和湿陷性的强弱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胶结物的含量较大时,可以将土层中的起骨架作用的颗粒包围起来,这样土层的结构较为致密。这样也会使得土层的湿陷性降低,使力学特性得到相应的改善。但如果土层中粒径大于0.05mm的颗粒增多,那么胶结物大多会成薄膜状分布,股价颗粒多数彼此直接接触,从而使得结构疏松、湿陷性增强。从土层中的盐的种类来考虑,如果以较难溶于水的碳酸钙为主,黄土土层的湿陷性会减弱;但如果以石膏或者易溶于水的盐为主时,黄土土层的湿陷性会增强。
        2.3 水的浸湿
        湿陷是由生产生活中的排水输水系统或储水系统、地下水或大量的降水渗透到黄土土层中,使得土层中的颗粒骨架遭到破坏,并且在土层的自重应力或附加应力的作用下,从而导致了土层的沉陷。
        除开以上三个主要因素之外,黄土的湿陷性还与含水量、孔隙比以及所承受的压力大小有关。
        
        3 湿陷性黄土的处理措施
        3.1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要求
        在黄土场地施工时,首先要根据不同的建筑物来进行分类,研究如何施工才统筹兼备安全性、经济性、科学性以及合理性。对于不同的建筑,相应的地基处理要求会存在差异。如果单独的地基承载能力无法满足相应的要求,那么需要对建筑物类别、实现类型以及地基土质状况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进而制定科学的可行的处理措施,以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带来的问题。


        3.2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技术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式有很多种,其中最常见的两种处理方式是物理处理和化学加固。目前,在对湿陷性黄土地基进行具体处理的时候,国内外常采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强夯法、夯实固化法、垫层、桩基础、化学加固法以及挤密桩。近年来,强夯法在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较为广泛,例如路基施工、杆塔施工。对于化学加固法,其优点是在保证效果的同时,还利于施工,所以也被广泛使用在地基施工中。
        3.2.1 强夯法
        强夯法的实质是冲击压实法,即让夯锤从高处下落对湿陷性黄土进行冲击,并反复进行冲击,从而使得地基得到夯实。夯锤的质量一般在10t至40t,其下落高度一般在10m至40m。在夯锤的反复冲击的过程中,冲击力会使得深层土地出现冲切变形,降低地基的压缩性,进而提升地基的承载能力。在利用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确定承载力;
        (2)确定施工参数,主要是为了确保施工参数合理,施工参数主要包括最佳夯击次数、夯击点的平面位置以及间距等;
        (3)确定单次的夯击能量,首先需要考虑消除湿陷性黄土的有效深度,再进一步确定单次夯击的能量;
        (4)对强夯的效果进行检测,即对有效的地基加固深度范围之内进行土壤取样,并对土壤的孔隙比、压缩模量、干密度以及湿陷系数进行检测,以确保湿陷系数达标。
        3.2.2 夯击固化新方法
        利用强夯法对湿陷性黄土进行处理时,地基可能在抗震性、动力特性以及防水性等方面存在一些缺陷。此时就需要对防水、排水等方面制定相应的措施,以便严格控制土层内部的含水量。目前,可以使用高分子材料对黄土进行固化,从而提升其抗水能力,但该种方法成本高昂。所以新的处理思路就是将强夯法和高分子材料固化法结合起来,首先使用强夯法对湿陷性黄土进行加固,然后在经过强夯的表面喷洒上适量的高分子材料,并进一步做好搅拌和夯实工作。该方法可以改善单独使用强夯法而带来的缺陷,并且也能将成本控制在比较合理的范围。
        3.2.3 化学加固法与高分子材料SH固化黄土
        化学加固法是指向湿陷性黄土中注入氢氧化钠、氯化钙、硅酸钠、丙烯酰铵、水泥浆以及铬木素纸浆废液等溶液,黄土中的某些成分会与溶液发生化学反应,这样会使得原本的湿陷性黄土中形成凝胶,进而使得黄土由原本疏松的状态粘结为一个整体。化学加固法可以提升黄土的强度以及降低黄土的透水性,从而消除黄土的湿陷性。根据原料的不同,化学加固法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使用氢氧化钠溶液,另一种是使用以水玻璃为原料的单液、双液加固法。
        
        4 结语
        对于位于湿陷性黄土场地的杆塔设施,其地基基础设计的施工需要在认真做好前期的勘察工作基础上,包括但不限于确定黄土的湿陷等级、判别黄土的实现类别。在施工阶段需按照《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上的建议及标准进行地基设计。同时需要结合工程场地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合理的、可行的地基基础设计方案,然后落实到具体的施工中,以便最大力度消除湿陷性黄土场地的工程隐患,保证施工安全以及工程质量。
        
        5 参考文献
        [1]翟佳羽. 湿陷性黄土场地杆塔基础设计分析[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2):163-163. DOI:10.3969/j.issn.1673-1328.2014.32.153.
        [2]袁文金. 谈湿陷性黄土形成原因和处理措施[J]. 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19):82-83,87. DOI:10.13616/j.cnki.gcjsysj.2018.10.023.
        [3]刘娜,赵汝江. 湿陷性黄土成因及防治措施[J]. 华东公路,2014(5):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