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智勇
国家能源集团谏壁发电厂,江苏 镇江 212000
摘要:由于目前我国火电厂发展迅速、稳定,热控保护装置也在进一步完善。火力发电是发电的主要形式,其在电力生产领域的作用不可忽视,也关系到发电的安全。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重视电厂的安全维护,进一步提高热控保护水平。文章就主要针对热控保护技术概念和火电厂DCS控制系统的应用进行分析与研究,结合该技术的优势制定完善的策略,从而为火力发电厂未来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火力发电厂;热控可靠性;经济性;优化措施
1火力发电厂在热控保护中的特点表现
1.1具有可靠性表现
在火电厂规模不断扩大的环境下,火电厂的设备和线路都比较复杂。在实际的安装、调试和维护中,整个管理工作越来越复杂,对热控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管理和控制的范围也应不断完善。由于火电厂的设备和线路比较复杂,在一些薄弱环节会出现泄漏问题,使得热工控制和保护工作难度增大。随着当前用电量的进一步提高,火电厂面临着更大的生产压力,这使得火电厂的安全工作更加重要。在火电厂的安全管理中,热控保护非常重要。在实际的热控保护工作中,根据热控保护技术的实际应用,将对电力生产的正常运行产生积极的影响。进一步提高热控保护的可靠性,重视火电厂的安全管理,防止安全隐患和问题的发生,更有效地维护和管理火电机组的设备故障。
1.2技术性能
在火力发电厂中,热控保护系统的重点是对发电机组进行控制和保护,这将影响到发电机组的方方面面,技术要求也比较高。为了更好地确定火电厂机组设备的性能,必须有效地利用热控技术监测机组运行中的温度变化。如果发现性能异常,必须进行调节。在热控保护技术的应用上,可以保证火电厂机组更有效的运行,防止故障问题的发生,进一步提高机组的效率。结合实践中经常用到的热控保护技术,将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相结合,进一步优化热控保护系统的功能,为火力发电厂热控保护的智能化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运用更加规范化的管理策略,可以更有效地开展火电厂的热控与防护工作,从而保证热控与防护技术能够继续朝着更加科学的方向前进。在当前的环境下,DCS热控系统在火电厂得到了有效的应用。有效地借助计算机信息技术和传感器技术,对整个系统进行全面监控,从而管理现场故障和安全问题。通过建立更专业的热工控制与保护系统,将火电厂机组设备的数据采集与处理、监测与预警、评估与预测技术相结合,因此,有必要更有效地利用好热控保护技术,以保证电力生产故障能够更有效地进行。
2火力发电厂热控系统存在的问题
2.1热控系统繁杂且内部联系紧密
火电厂内部热控系统是紧密相连的。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将影响整个火力发电的正常运行。火电厂热工控制系统在运行中需要监测的参数有上千个甚至上万个,给运行人员的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内部紧密相连的热控元件系统不利于提高整个火电厂的停电风险。这一问题需要在后续的技术创新中得到有效的改进和完善。
2.2火电厂设备性能差,安全性低
火力发电厂的热控元件复杂多样,不可能保证每个元件处于最佳状态。作为一个环节系统,系统中某一部件的故障或质量问题将影响整个热控系统。也有可能线路的短路是虚拟的,电缆的导电性由于电缆的老化而降低。或者电力系统设计的不合理增加了整个电力系统的故障危害性。因此,应尽可能降低电力系统的容量和系统的合规性,以防止过载。
2.3缺乏设备管理意识
热控系统设备的管理模式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要求。大多数单位对设备的管理和维护采取定期检查和维护的方式。这样的操作不利于仔细观察热控系统的变化,及时规避风险。这会造成员工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甚至形成不必要的风险隐患。企业在采购设备时,由于不了解市场上复杂设备的种类,往往会购买无用的、不合格的产品。火力发电厂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如果操作不当,将造成人员伤亡。
因此,采购的设备应合理分类,根据仪器设备的性能定制检验方案,合理安排校准周期、安全管理和文明操作。
2.4完善企业的内部结构
要建立符合员工认知和价值取向的各项制度。领导者要给予员工一定的授权,落实责任,提高员工的自主性和适应性,注重灵活性。定期考核员工素质,制定完善的考核奖励机制,激发员工继续学习的积极性。设备预防性维护完成后,现场负责人签字,确保责任日后可追溯。签字前对现场进行验收。如果达不到标准,他们有权拒绝签字。他们在再次达到标准之前不能签字。确认无误后,由相关人员进行设备维修检查。班组管理人员对维修工作的情况进行跟踪,确保记录内容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并及时提交有关领导确认,确保维修工作的质量和实效。
3如何提高电厂热控系统的可靠性
3.1对热控系统的仪表运行稳定性
为了提高热控系统仪表运行的稳定性,必须对仪表的运行情况进行调查,总结运行中的经验教训。电厂应定期召开各类专业会议和研讨会,通报仪表运行情况,及时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控制仪表运行稳定性的关键是防止仪表运行事故的发生。
3.2提高热控接地系统的抗干扰水平和稳定性
热控系统的接地系统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干扰。一旦周围环境发生变化,很容易造成测量精度下降,控制系统出现故障或设备出现暂时性故障,往往导致整个发电机组跳闸。因此,提高热控系统稳定性的关键是提高接地系统的稳定性。接地系统的稳定性可以防止机组的电缆屏蔽和振动信号柜,避免接地。整套机组启动时,振动信号经常变化,保护动作整定值低于振动信号,导致跳闸。异常接地会引起机组事故,影响机组运行的稳定性。然而,如何提高接地的抗干扰能力仍然是一个技术难题。在设计和安装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抗干扰措施,如强弱电隔离、接地和屏蔽等。为应对干扰维修的困难局面,应控制热控系统和输入输出设备的环境,并检查现场的具体情况,如阻断干扰路径、消除干扰源等。综合运用抗干扰技术,提高对干扰源和干扰方式的消除能力,提高热控系统接地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3热控系统优化逻辑
(1)新热控单元的运行维护采用容错逻辑进行,并将容错逻辑应用于新单元逻辑的设计中。从控制逻辑的角度出发,对热控系统中的各个元器件和设备进行了合理的优化和改进。容错逻辑作为一种先进的设计技术,能够有效地控制和减少逻辑引起的误动作,从而提高热控系统的逻辑性能。
(2)电厂应组织专人对热控系统联锁信号采样点进行论证,并对其稳定性进行论证,直至联锁信号采样点的可靠性确定为止。应采取专门措施,对热控系统设备的整定值、运行逻辑条件、硬件等关键因素的稳定性进行整理分析,并对其稳定性进行评价。
(3)优化热控保护逻辑,提高系统稳定性。这就要求对热控系统的延时和变化率保护进行科学设计。为了提高不良值信号的消除功能,可以缩小范围,从而发挥其基本的故障诊断功能。为减少或避免热阻、干扰信号、松线等引起的信号波动及热控系统的进一步故障,可设计相应的报警逻辑程序或切断保护联锁信号的坏值。
3结语
火电厂热控可靠性与经济性优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电力行业从业人员需要结合工作实际,深化对优化工作的研究,以保证发电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王松寒,王明辉,汪庆久,等.火力发电厂热控系统电源稳定性及冗余措施[J].吉林电力,2021(6):12-15.
[2]吴伯林,李明.火力发电厂热控可靠性与经济性的优化措施[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20(3):94-96.
[3]张瑞春,吕波,杨静.浅谈火力发电厂的常见热控保护技术[J].科技风,2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