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念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国网拉萨供电公司
摘要:对于电力系统的线损处理,现阶段许多领域还停留在人工处理、手工解决的阶段。但也有一些企业会优先采用自动化模式进行试验,发现自动化计量可以尽量减少误差,将各种易出现的问题包括在内,形成一个系统,便于在线损耗管理中通过数据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计量;线损处理
前言
当今社会已进入新时代,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中的许多领域都将得到应用,电力系统也在不断地更新和改进,自动化是当前发展的趋势之一,但无论在哪个领域,输电线路损耗都是无法避免的,而计量自动化技术也是为了有效地控制和解决电力系统中的线损问题。因此,近几年这种处理方法在许多领域受到重视和应用。
1电力系统计量自动化系统的应用现状
从当前电力系统计量系统的发展状况来看,已逐步引进了自动化技术,并采用相关的自动化设备,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由于电力系统日益复杂,还需要对整个配电网的线损问题进行分析根源,应用自动化技术,可以为企业及相关供电系统提供线损问题的根源,并对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在对自动系统计量技术分析时,主要是针对自动系统的计算频率,形成智能计算系统。由于配电网随着供电范围的扩大,配电网的长度和覆盖范围都在不断扩大,因此,线损问题主要存在于几个方向,分别是主站、通信通道、自动化终端等几个方面,计量技术不只是停留在计算机终端上,还可以操作远程终端上的数据,对数据进行统一分析和整理,主站也是供电系统的发电台,它的内部很容易出现线损问题,在主站分析线损问题的根源时,可以准确地把握其影响和误差,从而使后续电路的运行受到的影响降至最低。并且从通信通道的位置来分析线损问题,主要是由于通信通道能够传递过程中的各种信息,对于主站点发布的问题进行收集和分类,并根据内容的不同向其他终端发布,整个线路运行的稳定性和高效率都是通过该通道内的信息来实现的。其次,是自动化终端部分,由于现在自动化设备连接终端并合理地建立数据库,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自动收集整理主站的信息也能直接传送到主站,整个信息的传递可以通过信息通道进行。前期线损问题出现,对电路正常运行的影响可能较小,因此通过人工发现问题的机率较低,而通过一些监视器等自动化设备,数据信息的扩大化,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局部线损问题,不管是短路还是断路,通过收集数据发现问题,能够在第一时间通知上级部门,远程监控问题的根源和影响范围,及时采取适当措施。
此外,通过对周边居民及主要电力建筑物的调查,发现许多单线存在用电超负荷的问题,在同一条线路上连接了许多大功率的用电设备,由于当地额定电压和电力供应一定,这种情况会直接导致电力过载,很容易造成线路短路。自动计量线损管理的优点是通过计算机或相关传感器设备进行远程监测,比方说温度超限就是功率超限的一个体现,然后实时检测功率超限,直接分析线损的来源,工作人员就可以不用实际观察线就能发现问题,这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线损检查问题。当今配电网系统,特别是人们日常生活、生产应用中的配电网,应用非常广泛。另外,尽管说线损计量自动化控制管理已进入成熟阶段,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计量自动化系统更新不及时,监测设备陈旧,电路变压器超负荷运行,甚至建立必要的线损分析模型都存在与连接设备不匹配等问题,这些都是目前配电网计量自动化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2电力系统自动化应用对于线损处理的重要意义
在电力系统自动化运行过程中,计量线损处理能对电力系统中的线路问题进行合理的总结和归纳,通过实际的经验分析,在下次同样的线损发生之后,能提高对线路其它部分的影响,从而保持配电网的稳定,增加企业的收益。在以往的线损管理模式中,多数需要人工手段,包括在线路短路时对周围线路产生较大范围的影响,比如在周边居民区建筑物中出现断电等现象,就需要采取措施进行线路调整,但这种人工线损的检查和处理效率非常低,近年来采用自动线损计量管理,也是提高管理效率的改进模式。
3电力系统中如何利用自动化处理线损问题
3.1确定线损问题的分类
首先,要确定线损问题的主要类型,现在归纳起来主要的线损类型有线路的布置、变电站的电源、计量设备的老化、变压器超负荷运行等等。它的线路布局主要受工程布局的影响,比方说,建筑工程类型不同,对于线路的布局也不同,但如果前期对配电网的布局位置不了解,很容易出现线路布局不科学的问题。其次,变电站电源问题,由于许多居民小区经常存在用电设备电源超负荷的情况,因此传输到变电站电源时,很容易发生大幅波动,而且许多用电设备不会存在电量互补或合理地转换电能等问题,过了一段时间,用电设备会同时出现线路故障,大范围的线损将直接影响整个电路的正常运行。此外,采用人工方法进行计量线损测量时,容易产生很大的误差。测量仪器老化也是影响测量精度的重要因素之一,老化后的测量仪器容易出现漏电等问题,直接导致测量精度的降低,从而给测量操作人员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至于变压器超载与变压器额定功率可同时考虑,设定不同的额定功率或电压以适应生产和生活,并规定住户的最大用电量,周围必须安排必要的监测设备,如果变压器超载,可首先通过监测设备发出警告。便于采用不同的线损处理方法。
3.2线损模型的建立
对于线损模型,不同的供电系统所采用的模型不尽相同。目前,应用较多且效果明显的模型是四分线损管理模式,采用分区分片模式,同时规定不同的管理措施,区域化收集数据,能有针对性地对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和分析,并进行智能化系统处理,解决了数据核心矛盾,提高了线损管理模式的利用率。
3.3线损问题的自动化计算系统确立
自动计算系统,从前期数据收集到信息处理,从线损数据异常到数据汇总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都是自动计算系统建立的关键。由于可结合智能技术和先进科技,自动计算可对信息进行汇总和记录,还可弥补以前信息保存或收集不完整以及人工计算错误等问题。
3.4监控电网进行线损问题源头确定
确定来源是关键。由于建筑工程中线路网布设的相对复杂,因此,线路布设应根据建筑工程的特点另外考虑到居民的用电情况,还应防止超过额定功率,造成大面积电网瘫痪。另外,由于个别居民对电网的安全意识较差,供电系统窃电现象时有发生,通过对线损的智能自动监测,也相当于对窃电问题的进一步打击,整个电网结构被装上了一个保护层,它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结语
总而言之,电力系统的线损测量自动化也是为了有效地控制和解决这一问题。因此,近几年这种处理方法在许多领域受到重视和应用。本文通过对以往线损问题管理模式的分析,结合当今自动化管理手段的优点,解决了以往的线损管理中存在的效率低、质量差等问题,并根据工程项目的不同确定不同的布线方式,这也是解决线损问题的主要途径,同时也要提高市民对线损问题的认识,切实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参考文献
[1]孔军.论电力计量自动化线损管理系统的应用[J].数字化用户,2017,10(32):153~154.
[2]徐海蓉.电力计量自动化在线损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2017,11(35):42~43.
[3]高歌.基于电力计量自动化技术的线损管理探讨[J].无线互联科技,2018,15(04):123-124.
[4]卢耀兴.对故障诊断技术在计量自动化系统中的运用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8,15(06):16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