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管控技术在电力工程建设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6/25   来源:《当代电力文化》2021年7期   作者:郭晓磊
[导读] 随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在不断提高,对于电力的需求在不断加大
        郭晓磊
        中国电建集团青海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青海 西宁 810008
        摘要:随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在不断提高,对于电力的需求在不断加大,电力建设工程具有外部环境复杂、地理范围分布广、人工直接作业环节多、安全风险大等特点,安全管理工作面临诸多挑战。本文通过将数字化管控技术引入安全管理工作,提升安全管理效率和水平,为电力建设工程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了新思路和手段。
        关键词:数字化管控技术;电力工程;建设;安全管理
        引言
        在数字化的背景以及“枢纽型”“平台型”“共享型”企业的宏伟目标下,大多数电力企业深刻认识到只有实现企业自身转型,才能走得更远。因此,在新的责任使命下,我国电网企业建设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加快数字化技术转型,协同打造数字化、生态化的新格局。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电企业的运营模式以及技术手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在大数据以及数字化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电力行业商业模式以及价值链发生着变化,电力公司想要实现长远发展,不仅要实现创新,还要实现差异化以及盈利,其目的在于满足客户的期望和需求,基于此,电力公司必须要转变自身的生产方式,与时代潮流相适应,促进技术转型和数字化,这是当务之急。由此可见,数字化转型战略,更重要的是彻底实施具有“颠覆式”的创新和改革,而不是简单的“技术重塑”而已,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创新改革,走上数字化企业发展之路。
        1电力工程的特点以及安全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是电力工程的特征。国内电力工程建设如火如荼。目前电力工程项目数量越来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真正了解电力工程就能够明白电力工程与建设工程有直接的联系。建设工程有诸多分支,而电力工程就是诸多分支中的一个。建设工程所指的是一个非常大的概念。我们日常所进行的道桥建设以及市政建设都是建设工程的分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电力工程和市政工程建筑工程在同一层面上。电力工程和建筑工程存在相同点。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中需要开展诸多环节,日常受客观天气的影响生产周期较长。电力工程也会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有着较长的生产周期。不过电力工程所开展的每一个项目内容接近,表面结构以及内部布局形式基本相同。不过各区域电力用户数量不同,电力工程建设力度也会存在根本性差异,除此以外电力工程运行管理方式也会存在一定的不同。在先进技术未出现以前电力工程往往依赖于人工作业,实际操作人员的需求量较大。现如今的电力工程依赖机械,机械施工下工作效率有所提升。传统人工作业下电力事故频发,如今应用机械事故发生率虽然有所降低但实际矛盾仍然存在,这是因为电力工程本身特性所致。再者是因为地区电力工程建设早已完成,然而地区处于不断发展中。在时间的推移下地区经济发展成为经济综合体。所处地区企业规模越来越大,地区经济实力增强。其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前来建设发展。而地区的用电功能与需求则会变化。地区用电量持续增加,电力工程承载力有限,很有可能会发生安全事故。二是电力工程安全管理现状。在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持续贯彻落实电力工程安全管理,所负责部门应当致力于提升管理水平,从而有效避免全事故的发生。在进行电力工程建设施工需要用到大批材料,材料的管理是安全管理的重要一项。材料管理主要包括材料生产厂家的选择、材料放置环境的设置。现实中没有专门建设放置材料的场所,材料运回来之后随地堆砌。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制定安全技术方案,现实中往往忽略一项,施工具有盲目性。电力工程施工人员管理是其中一项最重要的工作,在员工作业前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确保人员具有安全施工意识,确保人员在现实施工中能够按照要求标准化施工。然而现实中有一些人员进行违规操作,管理人员身临现场发现了这一问题但是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有及时制止。总体来看,电力工程安全管理流于形式。


        2数字化管控技术在电力工程建设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2.1多源数据融合
        数字化安全管理平台的数据源包括基础的航空影像、高程、矢量等地理信息数据,工程设计、施工组织等本体数据,现场人员主动报备数据,现场设备采集数据。数据种类多,格式和规模差异很大。解决数据融合问题,一是采用分布和集中存储相结合的数据底层架构,将功能数据按照不同类型采用不同存储方案,集中数据节点仅进行数据二次抽取加工,保证了数据的完整性和应用的便捷性;二是建立数据中台,统一负责数据间的交互处理,标准化定义数据接口,由各接入数据源负责接入;三是应用行业成熟的数据模型,例如GIS系统的LOD数据模型,工程数据中的骨架组织模型,避免另起炉灶,增加开发工作量和系统复杂性。
        2.2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实验装置开发
        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实验装置是由发电机组和监控屏组成。发电机组由三相同步发电机和交流电机或直流电机组成,交流电动机或直流电动机是原动机,在原动机拖动下,同步发电机便开始发电;监控屏由微机调速器、微机励磁调节器、微机准同期装置、微机综合保护器和电压表、电流表、频率表及触摸屏等组成,以调节发电机发出三相电的幅度、频率、相位和相序,在这四要素相同情况下实现与市电并网。监控屏配有触摸屏,具有参数显示和在线修改参数及与上位机通信功能。微机调速器调节原动机的转速,使发电机发出的三相电的频率和电网相同,通过微机励磁调节器调节励磁电流,使发电的幅度和电网相同,同时使相位与电网相同。
        2.3三维仿真
        三维仿真实训是依托虚拟现实、多媒体、人机交互、数据库和网络通信等技术,对涉及高危或极端的环境、不可及或不可逆的操作、高成本、高消耗、大型或综合训练等领域,在虚拟仿真的环境中发现安全隐患,培训标准作业方法。三维仿真应采用商业化虚拟引擎实现,同时还要制定三维场景数据建模规范流程,控制模型数据、纹理贴图等平衡,结合大场景动态加载技术,最终实现大规模场景数据的流畅显示与优化。
        2.4控制平台要进行全方位打造
        在控制平台的打造中,最为关键的部分是项目、合同、资金、决策过程。为了实现集团全部流程的可视化、可控化,电力企业需要从电源的规划、建设、生产运营以及电力市场与营销四大流程进行数字化转型,最终在投资、全面预算、战略绩效、资产上都实现数字化的高效管理。简单来说,电力企业负责的项目应当以与预算相符合,合同又要跟着项目走,线上线下的业务主线靠合同来控制,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打通各个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链路,最终实现项目、资金、合同、决策事项的可视化、保证可以在平台上实现可查询、可追溯的功能,保证其决策流程的全部运行。通过数字平台的打造,不仅仅实现了对关键领域的管控,同时提高了电气企业的整体管控水平以及科学决策的水平。
        结语
        电力建设工程项目安全风险点多,管理工作任务重,为避免事故的发生,必须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及安全施工责任制度。数字化是进行电力建设安全管理的有效手段。通过建立数字化安全管理平台,从而实现安全管理内容数字化、系统结构化和处置路由化,全面提升电力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高秀清.电力施工企业如何加强安全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020):929-930.
        [2]叶峰.LQ公司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研究[D].南昌大学,2015.
        [3]牛华庆,朱先清.电力工程安全管理的方法与实践[J].价值工程,2015(021):66-67.
        [4]郭鹏.电力工程安全管理的方法与实践[J].工业B,2015(48):14-14.
        [5]田崇剑.电力工程安全管理方法与实践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16):13-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