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阳玲
鹿寨县水利局,广西柳州市,545600
摘要:水利工程建设不仅可以为人们提供所需要的水源,而且还可以满足生态环保需求。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堤防护岸施工属于一项关键技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合理选择土壤材料、清理堤基、堤身填筑、铺料施工、堤坝压实等工作,并结合实际情况来对堤防护岸工程施工技术进行选择,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堤防护岸工程施工技术的优势,而且还可以提高水利工程的整体质量和使用寿命。
关键词:水利工程;堤防护岸;施工技术
1河道堤防在水利工程中的作用
堤防指的是在湖泊、河流、水库防洪区周围建设的防洪墙或土堤,也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防洪措施,并且,在具体应用过程中也取得了不错的应用效果。建立堤防就是为了避免洪水对人民生命财产,以及农业生产造成不良影响。河道堤防工程竣工后,如果发生洪水灾害,通过对堤防工程进行应用,能够将洪水控制在过道。因此,要从根本上加大洪水流速,增加洪水过道深度,要加大河道中水流量,这为泄洪排沙提供了便利条件。堤防工程建设与河道治理作业有着紧密联系。例如,为了使堤防施工作业期间的泄洪能力可以得到进一步扩大,不仅要加高加厚堤坝,而且还要对河道疏浚、曲线切割和矫直等各项措施进行合理应用,同时,对防堵阻水措施进行应用。此外,在农业方面,通过对堤防进行应用,可以实现土地复垦。这一方面能够使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可以得到改善,另一方面也可以使耕地面积得到扩大。
2水利工程堤防护岸工程技术
2.1墙式护岸
墙式护岸技术被用于河道水流速度较快的水利工程中,沿河流堤岸设置墙式护岸结构,由于护岸结构被嵌入路堤护脚板中,使得墙体护岸结构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能,有效减小了河道水流冲刷力对护岸造成的侵蚀影响,取得理想的防水效果。根据实际应用情况来看,在水利工程堤防护岸工程中,常见墙式护岸结构形式为伏壁式、倾斜式、悬臂式、重力式等。此外,针对老旧的墙式护岸结构,考虑到此类护岸结构的功能性显著降低,在出现洪患水灾时易出现墙体渗漏管涌现象。因此,可采取防渗抗滑柱列桩墙技术,在墙式护岸周边挖设若干桩孔,在孔内打入直径在1m左右的钢筋混凝土圆柱桩和椭圆柱套桩,并浇筑混凝土将桩体搭接成墙,沿结构纵轴线在顶部设置钢筋混凝土连系梁与锚筋,将新建成防渗墙体与原有护岸结构契合成全新的防洪墙,以此来强化护岸结构的抗滑、抗倾稳定性能。
2.2坡式护岸
坡式护岸是水利工程中常用的一种覆盖式护岸,采取由上到下方式进行摊铺,也可以采用堤脚方式保护河道堤防,这种坡式护岸施工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并且可以达到保护河岸堤防效果,能够实现对泥沙、水流、碎石等各项内容的合理控制,避免河岸在应用过程中遭受破坏和冲击。坡式护岸方式使目前湖泊、小型河道堤防建筑过程中最常用一种方式,并且从实际应用情况来看,也取得了不错应用效果。
2.3生态型护岸
生态型护岸作为一种全新的绿色施工技术,使用可降解材料制成垫子铺设在岸坡表面,或是直接铺设纤维织物。随后,在岸坡表面种植绿化植物,解决绿化植物生长问题与环境问题。如此,在一定时间后,可降解材料发生降解反应,使得岸坡植被根系与土质牢牢固结,发挥防御波浪、抵御水流侵蚀、维持岸线稳定的作用。与传统堤防护岸技术相比,生态型护岸具有施工成本低、环境效益强、工序简单等优势,既可以实现工程预期建设目标,还可以保存并增加生物多样性,为水生生物与两栖动物提供栖息空间。
2.4坝式护岸
该方式在具体应用期间可以改变水流方向,从而避免河道中的水流对河流护岸造成直接冲击。
坝式护岸一般都被建设在水流速度缓慢、水面相对开阔河道中,在实际施工期间,护岸设计人员和技术人员在实际施工期间,要依据河流水流具体情况,将护岸设置为顺坝、顶坝、潜坝等不同形状,实现对水利工程河道堤防进行科学保护。
2.5抛石护岸
抛石护岸是自护脚至岸坡按特定顺序逐层抛填块石而修筑的护岸结构,主要被用作为堤防坡脚与护坡的基础防护,多用于水利堤防护岸抢修工程,可以在短时间内取得防护效果,减小河道水流对河岸与构筑物造成的冲刷作用。在应用此项技术时,应提前对工程场地进行全面勘察,掌握具体水位、水流冲刷速度等信息,以此来制定技术方案,明确抛石位置与块石大小等技术参数。
3水利工程堤防工程施工技术应用
3.1土料选择
土料作为水利堤防护岸工程的基础性施工材料,如果土料物理力学性质未达到相关性能指标,不符合施工现场地质条件,将会直接影响到堤防填筑效果,加大堤坝渗漏等质量问题的出现概率。因此,在土料选择环节,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结合实际。提前对水利工程施工现场地质环境进行勘察,掌握河段土质成分等信息,结合抗渗设计要求与相关技术规范确定土料的性能指标要求。例如,在河道水体流速较大时,应使用粘性土体作为土料,避免所填筑堤坝受到水体冲刷力出现冲蚀现象。而在河道水体流速较小时,使用大颗粒砂土作为堤坝土料。第二,就近取材。为控制工程造价成本,优先在临近施工现场区域中挖取土料,以此来缩减土料的运输成本与时间。此外,在入场环节,对土料性能质量进行检查,随机抽取少量土体作为试样送检,退回质量检测不达标的土料,在必要情况下重新选择其他种类土料。随后,筛除土料中混入的各类杂质,如腐殖土、树木枯叶、膨胀泡发土体、淤泥土、冻土等,将含水率超限的土料进行翻晒干燥处理。
3.2清基施工
河道堤防清基施工的核心目的就是将原有堤坡中存在的树根、草坪等各种杂物清除,在清基施工中,要确保清基厚度控制在10-20cm。同时,为了可以进一步完成对各种废弃土质的清理,在作业期间,要对挖掘机等各种先进机械设备进行应用,保证清基施工能够顺利完成。
3.3堤身填筑
对清理后的路堤进行压实处理,按自低至高顺序开展堤身填筑作业,采取分段分层方式填充堤身,将堤身划分为若干水平分层。而在填充不均匀堤防保护地的特殊施工情况下,调整堤身填筑顺序,如自基底至地层逐层向上填充。同时,严格控制堤身填筑时的横截面斜率,将斜率控制在0.25以内,重点预防堤身位移与断裂等质量问题的出现。最后,在堤身填筑过程中,在现场设置一定数量的观测点,持续对堤身填筑情况进行观测,在出现局部“弹簧土”等问题时,采取相应的技术处理措施,确保堤身填筑质量达标。
3.4堤坝压实
堤坝压实阶段,应提前对土料的含水量进行检测,在土料含水率不超过标准值±2%的条件下,直接开展堤坝压实作业,反之,则对土料进行处理,如翻晒干燥处理。随后,采取水平分层铺土与逐层碾压工艺,以此来解决传统压实工艺中存在的漏压与压实量不足等问题。同时,将碾压机械运输路线完全覆盖堤坝压实范围,要求压实路线超过设计边线两侧30cm。最后,在达到设计压实遍数后,对堤坝压实效果进行测试,如果堤坝压实度不达标,开展补压作业。而针对空间较小、大型碾压机械回转不利的区域,施工人员使用手扶碾压机等小型设备进行全盘碾压。
4结语
综上所述,为有效抵御洪水灾害,切实保障水利堤防护岸工程使用安全,为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技术支撑,从业人员需要深入了解水利堤防护岸工程的关键施工技术与工序流程,结合工程情况合理选择技术类型与护岸形式,使得防洪护岸技术更加充分地应用到水利工程中。
参考文献
[1]浅析水利工程堤防护岸施工技术[J].段旭东.农业科技与信息.2020(23)
[2]关于生态河道堤防护岸工程的设计[J].王思腾,唐慧雅.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