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濮阳 457000
摘要:高校辅导员开展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提升工作,能够更好的服务于学生,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生活提供帮助。文章对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要求进行分析,探讨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与能力提升的方法路径。
关键词:辅导员;职业素养;职业能力;高校辅导员
引言
在高等教育推进历程中,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人才培育的主力军,也是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建设的硬核力量。辅导员队伍的组建,不仅关系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面推进,而且还关系到了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体现了当前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成人成才中起到的积极作用,是推动高校教师立德树人、坚定教育初心的坚实力量。而长效机制的建立,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意识形态的重要指示,帮助高校辅导员坚定科学指导理念,提升高校指导员的专业水平和教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1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的内涵
第一,思想政治素养。辅导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政治觉悟,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才能帮助学生形成旗帜鲜明的政治信仰、政治态度和政治立场,坚定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第二,业务相关素质。辅导员工作内容的复杂性决定了辅导员必须具备扎实的业务功底,拥有丰富的学识储备和灵活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第三,身体和心理素质。一个身体健康、意志坚定、吃苦耐劳的辅导员更能胜任复杂繁重工作任务;一个性格开朗、幽默风趣的辅导员更能够带给学生快乐和积极的正能量;一个为人诚实、做事稳重的辅导员更能够取得学生的信任,走进学生的生活。第四,沟通表达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包括语言上的沟通表达和文字上的沟通表达。日常工作中与学生的谈心谈话、与上下级之间的沟通交流等都需要辅导员具备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此外,文字写作也是辅导员必须具备的一项技能,撰写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案例分析等,都需要良好的文字功底。第五,组织管理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是辅导员正常开展工作必不可缺的一项能力。要求辅导员在党团和班级建设方面、学风建设、日常事务管理等方面具备良好的组织和管理能力,善于总结经验、把握规律,提高工作效率。
2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提升路径
2.1注重辅导员性别差异,开展有效辅导工作
人职匹配理论认为人的个性结构存在差异,使得不同个体适合不同的职业。人职匹配度越高,越有利于个体获得需要、兴趣及心理上的满足,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体的工作潜力。高校要注重对于女性辅导员的关心和支持,帮助她们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加强专业能力培训,特别是利用心理咨询、生涯规划、危机干预技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能力。同时,要在生活上给予女性辅导员更多关心,如举行0~3婴幼儿帮助计划、家庭长者扶持计划等活动,为女性辅导员提供专业咨询和支持,帮助她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使她们有更多时间、精力投入学生工作。
2.2构建完善的辅导员管理体制
加强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要求辅导员工作相对独立、自成体系,辅导员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有别于其他岗位,重点要突出辅导员的根本任务与特殊使命。首先,要从辅导员选任配备把关。将辅导员划分为不同类型进行招聘,如: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类、心理健康教育类、学生日常管理类、党团建设类。分为不同类型进行招聘可以使辅导员“术业有专攻”。其次,要加强辅导员职业能力培训。面对新时代、新情况、新要求,只有对辅导员实施科学、合理、系统的培养培训,才能充分发挥辅导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核心作用。对辅导员开展各类课题申报、论文撰写等理论研究提出明确要求。最后,要建立健全辅导员考核机制。
从“进门”的招聘条件和过程中培训的效果入手,并明确岗位晋升机制。高校可采取岗前培训、思政专题学习及进修等形式,集中对辅导员开展职业培训、素质培训,强化其专业素养。
2.3锤炼工作本领,创新职业技能
高校辅导员要想发挥积极的工作成效,一方面需要教师自身的知识积累,另一方面也需要学校和相关教育部门的组织帮扶,利用多种教学活动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通过推行“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优秀辅导员教育评选”,使辅导员能够具有更高的业务本领,在工作中具备敬业、乐业、从业的各项能力。同时,为提升辅导员教师的统筹协调能力,学校及教育职能部门应该在资金、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创新创建科研平台、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项基金,加强高校辅导员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教学沟通。在高校辅导员的学术队伍以及创新领军人物的塑造上,学校要带领广大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通过组织性的调查探究,在学校内部形成研究、学习、创新的浓厚氛围,形成价值导向,进一步强化大学辅导员队伍的积极性和创新性,以先进的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使广大辅导员教师能够主动学习、拓宽知识面,促进工作学习和创新实践的渗透和融合。高校和各院系辅导员要树立鲜明的品牌特色,发动辅导员将个人职业品牌贯穿于职业生涯之中,促使辅导员通过授课、谈心、网络交流等形式,提高知名度。通过乐于奉献、勇于开拓、善于创新的发展导向,将思政教育转化为一系列的精品项目,建立具备创新理念和创新能力的新型辅导员教师队伍。
2.4优化组织管理能力
辅导员既是教师,也是管理干部,工作具有明显的管理属性。科学的组织管理能力是辅导员职业应该具备的基础能力,也是做好育人工作的基本保证。辅导员通常通过班级管理来组织指导班团工作,调动班级干部和学生的积极性,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辅导员管理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和集体活动的成效,对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团队意识、集体精神具有重要影响。同时,辅导员要管理、服务好学生,必须具备丰富的阅历和知识储备。作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辅导员需要有广博的社会知识和一定的社会阅历,自己要善于为人处事,具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只有这样,才能说服学生给学生答疑、解惑,才能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给予正确的帮助和指导,才有资格做“人生导师”。
2.5充实工作内容
首先,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且引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人格的培养理念,将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必须具备的协调精神、创新精神、进取精神和反省精神引入到思想政治工作内容中去,使学生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理论。其次,“立德树人”是高校辅导员学生思政工作的重点,必须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引入思政内容,其中必不可少的有思想素质和道德品质两个方面。思想素质主要体现为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辅导员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思想政治的引领者、学习行为的指导者,是高校教书育人不可替代的一支队伍。如何培养这支特殊的队伍,使其更好地发展、壮大,值得我们深思和探究。提升辅导员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关注辅导员个性化差异,充实工作内容,丰富职业技能,从而提高辅导员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的整体水平,推动辅导员工作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冯瑞.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辅导员职业使命感培育[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0(6):26-29.
[2]林伟毅.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现状及提升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
[3]陈卓.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与素质构建改革探微[J].价值工程,2014(9):288-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