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杰丽
广东省信宜市第五小学 525300
摘要:苏联的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如果要把学生的智力约束在教科书之内,若是他们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了,那么,他将不会拥有自己特别喜爱的科学的。”从许多的教学经验中可以体会出,课外阅读不但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量,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课外阅读 重要性 策略
当代社会是一个信息迅速发展的时代,这就要求我们需要不断获取新的信息,而阅读就是获取信息的一个主要渠道。关于课外阅读曾经有人这样说过:“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因此,在进行语文课外活动的教学过程当中,要把课外阅读纳入其中并作为主要的一个内容,使其作为语文知识的一个补充与延伸。
一、明确学生课阅读的重要性
(一)课外阅读与做人
一本好书可以对人的一生都产生较大的影响,这句话是不无道理的。当学生进行阅读的过程当中,学生就会不自主的把自己的思想意识与行为和书中描述的人物形象进行对比,这在无形中就提升了学生的思想意识和道德素质{1}。英国的一部儿童小说《哈利波特》受到了全世界的欢迎,不管是成人还是儿童,都非常喜欢哈利波特的人格魅力,他勇敢、正义、坚韧不拔,为我们阐述了人性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爱是一种无穷的、伟大的力量。
(二)课外阅读与写作
提高写作水平的真正渠道就是阅读。从表层看,这是个十分漫长的过程,但它却是最经济有效,而且是最实用的方法。然而,最简单的事情往往也是最难做到的。许多家长有一种急功近利的心理,想让孩子在短时间内就学会写作,这是很不现实的。写作的的过程中需要细腻的情感、深刻的体验以及优美的言辞。由于孩子的年龄较小,特别是小学生,知识储备量有限,又怎样获得大量的优美言辞?怎样体会细腻的情感?这就需要通过课外阅读来丰富他们的认知,提高写作能力。
二、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策略
(一)选择有意义的课外阅读读物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拓宽学生的阅读领域。并且,对各个年级的阅读量也提出了不同的标准和要求。为了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和效率,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对多种课外阅读方法进行了解和掌握。学生在选择课外阅读的过程中,要以儿童文学为主{2}。因为在儿童文学在创作时,有着自己十分清晰的读者对象定位,内容上也与儿童的兴趣相符,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要以图画书作为学生的主要阅读读物,高年级可以对一些经典长篇作品进行阅读。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是十分糟糕的,甚至还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在选择读物的时候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和有价值的阅读读物,教师要在不同的场合引导学生去正确的选择读物。
首先,可以依据文体来对课外读物进行选择,比如,在学习《白鹿》这篇文章时,不但要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充分的了解,还要对散文的表达方式有一个初步的领悟,然后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与之类似的读物,如《小橘灯》、《背影》等。让学生利用课内所学的知识来进行课外阅读,对散文的特点进行进一步的巩固和了解,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其次,可以依据作者来进行阅读作品的选择,在进行文章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作者有一个深刻的了解,进而再进行文章的阅读。还可以引导学生依据作者的时代背景去选择阅读并进行阅读交换。
(二)教授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
第一,指导学生书写读书笔记,笔记的内容包括:语文的基础知识、优美的词组和句子、精彩部分的描写、生动的对话、好的开头与结尾、写作常识以及文章的一些结构提纲、地理历史或是其他学科方面的名人名言、英雄人物事迹或是名人故事等。第二,指导记录的方法。首先,圈点勾画。也就是运用符号在书本或是文章上标记下自己阅读过程当中的一些见解和体会,用圆圈或是三角形等来对重点词的符号进行标记,但是这种方法只能用于自己的书籍上,对于借阅的课外书籍是不允许的。其次,写读后感。在阅读一篇文章之后,要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抓住句子当中的重点和要点,写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与感受。第三,对有价值的阅读材料进行剪贴。剪贴的过程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水平,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进行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把自己感兴趣的、需要的图画和内容剪裁下来,贴在课外的阅读本上,同时要教导学生在贴时要使得本子干净整洁。如果有时间还可以用彩色画笔描上花边,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读、剪、贴、画的能力,在以后学习中可以拿来欣赏也是一种不错的享受。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个良好的读书习惯,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对阅读质量和效率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一个人终生的宝贵财富,并且受益良多{3}。所以,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要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给予高度的重视。要培养学生反复观察、细心观察的好习惯,使学生热爱生活,对生活中的各种事物都很上心,对生活有一个细细的品味。通过反复细致的观察,可以抓住事物的特点与本质,在自己的头脑中生成一些具体和生动的形象。要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使学生每读一本书都要认真的。读完,不要粗枝大叶,要进行随时的记录,勤动笔,做好读书笔记,写好读后感。还要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引导学生要进行边读书边思考,对事物要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研究。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读书多了就会出口成章,下笔成文。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一种补充和延伸,不但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还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量。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自己首先应该就是一个热情的读者,不断对自身的文化进行丰富和积淀,这样才有能力引导学生,成为学生阅读能力和拓展的领路人。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可以让学生对一些经典名著进行阅读,多接触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使得语言和思想资源得到充实,这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本好书自身就蕴含着丰富的人生体验,阅读的过程就是学习写作的过程。古语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大量的阅读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使学生成为一名学识渊博的人士。
参考文献:
[1]顾春明. 让课外阅读美丽绽放[J].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 2012(11):6-7.
[2]常丽丽, 孙志刚. 课外阅读:让小学语文作文绽放光彩[J]. 未来英才, 2017, 000(023):26.
[3]顾丽萍.让课外阅读之花绽放[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3(0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