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娟
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河南岸中心小学
从教十年,我始终坚信:每个孩子都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只是花期不同,而作为教师,要做的就是悉心地浇水施肥,然后静静地等待花开……小A就是这样一朵花。
去年九月,我新接手了大名鼎鼎的“难搞班”——六(1)班。与他们接触后,我发觉孩子们活泼好动,善良可爱。我暗自庆幸:所谓的“难搞班”也不过如此。然而,有一天发生了一件让我“大吃一惊”的事,让我原本松弛的神经一下子紧绷起来。
那天上完数学课后,班长神色慌张地跑来办公室向我汇报:小A情绪激动,要拿笔戳数学老师。我跑到班里,只见小A手里紧紧握住一只圆珠笔,双手发抖,嘴里在小声嘀咕着。数学老师在一旁安慰他,但他完全听不进去。我靠近他,双手拉住他的手说:“小A,你出来,老师想和你聊聊天。”小A一直甩我的手,等他稍微冷静了才跟着我到办公室。从聊天中我了解到小A之所以那么激动,是因为他做错了一道很简单的数学题而被批评,班里的同学说他神经病发作了。初次单独聊天,我始终握住小A的手,给他做思想工作,事情也得以顺利解决。但是小A的“过激表现”引起了我的注意,这么一件小事怎么就引起了轩然大波呢?
于是,我对小A展开了多方面的调查了解。首先,我向之前的班主任了解情况。小A一直不善言语,不爱同学交流。他在五年级时就发生过些过激行为。某次与同学发生了口角,对方骂他是个神经病,他马上失控了。其次,我与家长沟通,深入了解孩子的情况。据家长发应,孩子从小比较内向,手脚不灵活,做事较慢,有点自卑。小A曾多次目睹爸爸恐吓妈妈,他耳濡目染,形成了以暴制暴的思想。
再次,我走到同学中去了解情况。原来班里很多同学觉得小A精神有问题,大家都不爱与他来往。他也只喜欢与几个成绩优秀的男生玩。
原来小A是个自尊心特别强的人,也比较敏感,遇到问题时不懂得处理便采用过激的行为来保护自己。掌握了小A的基本情况,我决定帮助这个以为自己“与众不同”的孩子融入到集体中去。我多次私下找小A聊天,了解他的内心想法。他怕与人有身体接触,说话时不敢看对方,这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我喜欢拉着他的手说话,但他一开始特别抵触,总是甩开我的手。经过几次的交流后,他不再反感,愿意与我聊心事了。他觉得班上的同学都爱嘲笑他,认为他精神有问题。我反复暗示他没有与别人不同,只是他的表达方式比较特别。当他对我产生了信任之后,他的眼神不再游离。小A很爱看历史类书籍,他的课外知识储备量大。课堂上,我有意识地提问他,多表扬他的闪光点,并适时给予奖励。渐渐地,小A会主动来找我聊天了,每次他提出疑问,得到我的解答后,整个人都变得轻松了。
要彻底解决小A的问题,还需要家长的支持与配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小A处理问题的方法就是从父母身上复制过来的。我与他的父母详细分析了孩子的情况,提醒父母不能在孩子面前做任何过激的行为,希望他们多陪孩子,多带孩子出去与外人接触,给他足够的安全感。在我的建议下,他的父母正视了问题,主动与孩子谈心,他们之间的关系也得以缓和了不少。
同学们的配合也是关键。我私下与同学们解析了小A的情况,要求同学们不准在小A面前说刺激他的话,安排了他的朋友主动帮助他。班里的同学都很善良、懂事,主动配合我的工作,不再刺激小A。一个多学期下来,小A在班里多交了好几个朋友,在毕业联欢会上还与同学们组成了表演小组放声高歌。看着自信乐观的小A,我真正体会到了“教书育人”的幸福感,小A这朵花正在慢慢绽放。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朵特别的花儿,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之处。只要我们用爱心、耐心、细心适时指引,牵着孩子的手慢慢成长,静静地等待,就一定能等到花开的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