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蓓
义乌市宾王小学 浙江 义乌 322000
教学内容分析
木雕,作为雕刻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实用性和装饰性。近年来,各种流派的木雕不断被评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东阳木雕,是四大雕刻之首,在全国有很大的影响力,它因题材广泛、寓意美好、形象生动、雕刻精美而名满天下,是学生了解我国木雕雕刻艺术特点和工艺的典型范例。
本课是浙美版六年级下册教材第十六课的内容,将非遗文化与美术学科表现融为一体,更恰当地在美术课堂上触及学生的心灵,刺激学生的体验,提高学生对工艺美术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民族文化的情感。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自主学习意识逐渐增强,合作能力正在发展,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参与能力。义乌宾王小学毗邻东阳木雕博物馆,孩子们拥有一座丰富的课程资源宝库。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了《青花瓷》、《青铜器》等欣赏课,他们对于工艺美术相关的课题特别感兴趣,并且热衷于去探寻、尝试、体验未知文化领域的木雕世界,这些对《东阳木雕》这一欣赏课的学习都起到了铺垫和支持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东阳木雕技艺,初步欣赏其工艺之独特魅力。
2、过程与方法: 以东阳木雕作为研究点,感受东阳木雕的基本特点,感受其精湛的技艺、美好的寓意,体验简单的雕刻造型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运用学习单探究、体验实践、对比欣赏,感悟其文化传承的符号和守望精神家园的意义,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民族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在分析木雕的技艺中感受探究其独特的技艺之美以及文化价值。
难点:在技艺探寻、内容分析中,感悟文化追求和精神内涵,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的木雕资料、手抄报、PPT等。
教师:雕刻工具,雕刻作品及资料,雕刻制作程序的微课等。
教学过程
一、视频欣赏,初步了解木雕
(一)、图片欣赏导入
1、教师导语:有一句俗语说:“朽木不可雕也”,但是在东阳就有一批人,就喜欢雕朽木,而且雕出了许多个国家级、省级的工艺美术大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木雕之都,请同学们仔细看、认真听。
教师出示一系列中国木雕博物馆以及陈列的作品的照片和视频。
2、教师提问:从图片中,你们看到了什么?了解到了什么?请学生自由表达。
教师引文:面对如此震撼的木雕作品,想不想走进她、了解她?
【设计意图】由视频导入,视听结合,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他们快速进入课堂情境,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通过走进木雕博物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把学生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的学习状态。欣赏后请学生谈谈的自己的想法,更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引导在学生欣赏后有所思考,自行探究,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二)、展示、交流课前学习成果
1、课前,各小组向老师汇报已完成的自学任务,第二小组制作了汇报展示的PPT。下面,我们来看看他们的学习成果。
小组代表上台汇报:
第一小组代表:早在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出现了最早的木雕鱼。(学生PPT出示木雕鱼)
第二小组代表:东阳自唐至今有千余年的木雕历史,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民间工艺之一,被誉为“国之瑰宝”。北京故宫及苏、杭、晥等地,都有精美的东阳木雕留世。
第三小组代表:传统的东阳木雕师徒相授,“三年徒弟,四年半作”,设计制作不分家。当代的东阳木雕已经分化为设计、打坯、修光三大工种。
【设计意图】学生在课前通过各种渠道自主搜集资料,对木雕有了初步认知,也锻炼了自学自学能力。自主展示汇报,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扩展了课堂容量,使课堂时间得以有效利用,有助于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二、再观木雕,演绎过程
1、教师:提问:一块普普通工的木板是怎样变成精美的艺术品的?需要多长时间?教师出示木雕工人雕刻木雕的视频。学生欣赏。
教师小结:木雕师傅需要进行设计、打坯、修光和几十遍的打磨,才能变成这样精美的木雕作品。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木雕作品的步骤进行了解,明确东阳木雕的产生过程,。木雕的创作步骤不是本课的重点,因此,教师提供了一小段雕刻视频供学生自主欣赏,这部分内容在课上不做深入的探究讨论,以提高课堂实效。
三、感知引导,赏析探究
1、教师出示4组木雕作品,利用木雕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分小组探究木雕的样式、技艺。
.png)
小组代表发言交流。
2、教师小结:木雕不仅可以用在建筑雕刻上,还可以用在家具雕刻上,另外还可以独立发展为艺术品。
3、教师介绍木雕的基本技法:“雕着浅浅花纹的,成为浅浮雕。雕刻得比较深的,成为深浮雕。绦环板上的花纹是镂空的,成为镂空雕。
【设计意图】分析、感受木雕的技艺之美是本课的第一个教学重点。通过欣赏木雕作品、进行小组探究,完成学习单。引导学生从实物中寻找答案,让他们直接触摸,将先学的知识与眼前的木雕作品相联系,有利于学生充分感悟木雕的技艺特点,更准确地把握学习重点。
四、细观木雕,深入探究文化
1、师出示《年年有余》窗格、《喜鹊莲子》花角图片。请学生观察雕刻了什么内容?猜一猜主人为什么选择鱼和水雕刻在窗格上呢?
教师小结:尽管木雕作品表现内容丰富,但不管表现的是什么内容,都是寓意美好,表达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2、教师出示《王羲之品茶》
.png)
学生边观察,边体会、交流。
教师小结:这位作者没有雕动物、植物,而是选择了王羲之这一书法家,表达了作者对艺术家的一种赞美、敬佩之情。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尝试猜想,比直接由教师说出答案,更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此环节按照“教师设问→学生猜想→学生交流→教师点拨→巩固强化”的顺序进行,以一件作品深入探讨东阳木雕蕴含的深刻意义,深感木雕师傅的雕刻情怀。
五、深观木雕,走进卢宅
1、欣赏视频《走进卢宅》,请同学们用上今天所学的知识,完成以下学习单。
.png)
2、学生汇报交流。
3、教师小结:肃雍堂这座民间故宫,美在它的建筑本身,木雕无疑是这些建筑中最重要的一笔。
【设计意图】通过一段有关古建筑群视频的欣赏,一方面拉近了学生与传统文化的距离,强化了今天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将课堂内容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更加关注生活,从自己的身边发现传统文化,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涵,提升审美素养。
六、收获与总结——木雕的传承与保护
1、教师:如今,大量的机器雕刻代替了传统手工雕刻,你们觉得该怎么样来保护这份珍贵的传统文化呢?请你写一写,也可以写一写上了这堂课后你最大的感受。
学生:我认为,可以以“木雕人生”为主题,主要讲述木雕师傅的点点滴滴,拍摄这样一部微电影在网络推广。还可以把今天学到的知识,制作成小手册,去博物馆、社区进行宣讲,把木雕知识、传统文化知识分享给更多的人。
师小结:下一节课,我们将要去了解木雕大师,相信在他们身上,我们又会有不一样的发现,对木雕艺术品又会又更深层的认识。
教师总结:今天的课,老师以鲁迅先生的一句话作总结:“越有地方性就越有世界性。”老师相信,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同学们一定触摸到了传统的心跳,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力量。“非遗”之美,需要我们一起守护;中华文明,让我们一起传承。
【设计意图】引经据点,在课堂结束前再次点题。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不仅要关注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且要以美润心,以情动人。畅写感想,是本课结束前的一次情感升华,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有助于学生增强学生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鼓励学生将良好的审美素养和高涨的学习热情投入到下一课的学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