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6期   作者:李俊
[导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普及,多媒体技术走进了学校课堂,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悄然发生变化,不再仅限于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图画、动画、声频、视频等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开始运用到课堂教学
        李俊
        肥西县铭传乡中心学校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普及,多媒体技术走进了学校课堂,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悄然发生变化,不再仅限于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图画、动画、声频、视频等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开始运用到课堂教学。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融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智慧课堂、云课堂等多媒体信息技术迅速进入中小学校园,成为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帮手。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使用,不仅可以丰富、拓展我们的教学资源,再现背景、场景等,还可以大大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新课程提出了新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革命,要求我们建立全新的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进行融合可以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模式,恰当地使用多媒体、网络,以绘声绘色、栩栩如生的形象反映客观事物,以图、文、声并茂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才能较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程度地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思辨力和创造力。笔者结合多年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谈谈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融合,可以在哪些方面提高教学效果。

        一、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点燃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在低年级段语文课堂整合融入信息技术,可以让孩子们快速点燃学习兴趣,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和学习效果。采用多媒体技术把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声情并茂的展现在学生眼,使他们能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充分发挥学习主人翁的主体作用。信息技术在这方面有无法比拟的优势,它可以使面向学生的教学内容生动活泼、色彩鲜艳、声情并茂。形象生动的画面伴随着悦耳动听的音乐与解说,能够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功能,增加教学的魅力,改变传统阅读教学中学生单一的听老师讲的单调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进行自主学习。 如我在教学《升国旗》这课时,在上课前,在班级播放了北京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视频,孩子们看得津津有味。“你看了这个片段,你有什么感受?”随着我的提问,孩子们一个个争先恐后地发言:“解放军叔叔走得真整齐呀!”“广场上的升旗仪式让我觉得很壮观!”“我觉得周围围观的群众都很认真在观看。”学生们顿时对升国旗产生了兴趣,快速进入课堂内容的学习,比单独的老师讲解效果要狠很多。
        

        二、信息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小学语文课堂时间有限,在这有限的时间内,要提高教学效率,就要求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步骤,让学生在每一节课都吸收到“干货”。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适当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能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解强得多。低年级段识字写字是重点,《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熟练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促使学生将枯燥识记变为形象识记,把无意识记变为有意识记,从而达到记得快,记得牢的目的,使不同智力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情况调节课堂节奏,真正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比如,在《日月明》这课,“会意字”的概念一年级的学生不好理解,如果强灌输给学生枯燥的理论,效果不理想。因此,我使用了动画:太阳(日)和月亮(月)两个生字蹦蹦跳跳,手牵在一块,就变成了一个新的字——“明”,背景亮堂堂的。在动画中,学生对于今天要学习的新字就有了初步的认识,就算平时相对落后的孩子,在浅显易懂的动画中也能有些粗浅的认知,再接着识记本课其他同类生字效率就高多了。


        三、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实现合作学习

        新课堂标准要求“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现代信息技术完全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合作学习和小组协同作业的方式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与别的学生交换意见和看法,在交流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如,在教学《故宫》时可以这样安排:先让学生在网上查找一些关于故宫图片、介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小组分类对相关图片、文字进行收集整理,在小组进行协作探究后,各小组把本组学习成果上交,由老师负责做成演示稿,在全班进行展示交流。这一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创新求异的精神,也培养了小组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能力。
        
        四、可以丰富学生情感,拓宽学生视野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离学生的现实生活比较遥远,学生没有生活实际感受,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教师空洞的讲解也很难起到预想的效果。信息技术可以再现课文背景以及相关场景,丰富学生的情感。 如在教学《吃水不忘挖井人》一课,由于时代的不同,小学生对毛泽东这一代伟人的形象比较陌生,更无法感知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毛泽东为沙洲坝的村民们凿井一事对于沙洲坝的人来讲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这句重要的情感朗读便显得单薄。因此,我借助图片,先让学生看看沙洲坝人们生活的坏境:环境恶劣,生活困苦。当学生找出凿井的原因——“村子里没有水井,乡亲们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时,我适时用信息技术补充小知识:沙洲坝村只有一口不大的池塘,周围杂草丛生,水混浊得怕人。一村人洗衣、洗菜、吃水全在这里。辅以图片——沙洲坝人们衣衫褴褛,一个个挑着扁担,挂着木桶去挑水。这时候,学生便能深刻体会到沙洲坝是一个极度缺水的地区,水对于沙洲坝人们的重要性。由此,毛泽东为沙洲坝的村民们挖井便是一件十分了不起的事情。此时我问学生,如果你是沙洲坝的村民,你相对毛主席说些什么?学生一个个发言踊跃。生一:我想对他说声谢谢,我终于喝上了清甜的水啦!生二:太谢谢毛主席了,原来水那么好喝呀!这个时候,再读读人们的“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这句话,感恩之情便十分充沛!让学生感受到并对这位人民领袖产生由衷的爱戴。
        总之,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相互融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苏梦荻《文教资料》2017 年第 10 期
[2]《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巧妙运用》赵如涛.2016
[3]《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4]孟令全《漫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
[5]张四保《24 字教学模式操作手册》(山西人民出版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