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晓翠
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济南 250107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创新创业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成为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我校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将专业与创业有机融合,在课程中融入创新创业内容,探索教育教学的新路径来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本文从《建筑工程法规》课程入手,分析本课程在双创背景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改革路径,为进一步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明确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支撑。
关键词:创新创业 建筑工程法规 改革路径
基金资助:山东协和学院2019年校级“一流课程”建设项目。
2015年至今,国务院、教育部及地方政府出台多项政策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与实施,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呈现良好态势,推进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课程在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人才培养的主体与核心,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高低的标准在于培养的人才是否符合社会发展需求。随着国内外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土建类人才培养需求随之增长,对其提出新要求,在拥有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具备较高职业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实现与课程结构的改革,是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一、目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专业课程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还处在起步探索阶段,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体系创新创业的改革与实践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定问题,主要体现在:
1.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分化严重,理念未能完全融合。
专业人才培养并不是在原有课程体系中增加创新创业课程就可以了,需要将创新创业的理念渗透到专业人才培养中,与专业教学有机结合。但目前多数高校没有从专业实际情况出发,将专业与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有机融合。
2.理论层面为主,实践项目缺少创新性,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
专业基础课中主要是理论讲授为主,最多采用案例分析,案例过于陈旧,却反创新创业实践训练和实战指导,不能激发学生的原动力。如何将创新创业或者项目式教学贯穿到学习全过程有待进一步探索。
3.创新创业教学资源匮乏。
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要从从此实际出发,但目前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缺乏创新创业专业教育人员,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能力培养难以得到保障。
(二)《建筑工程法规》课程教学存在问题
《建筑工程法规》课程是土建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师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思想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各地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正处于探索阶段。各地高校虽然加快实施创新创业与课程相融合,但总体来看还缺乏一套整体有效的路径来实施。
2.学生缺乏系统化知识结构体系基础。
学生在学习本课程钱应具备基本的法律素养,了解法律常识,但由于课程体系等方面的原因,学生法律知识与专业法律之结合方面薄弱,对工工程实践缺乏感性认识,教学效果差。
3.课程理论性强,知识点分散。
课程内容多课时少,很难全面讲解,导致教学内容不完整,教学难度大,学生理解难度大。在重点知识应将理论与工程实践结合,在传统教学方式下,课堂与实践结合不紧密,学生很难理解课程本质和内容。
4.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建设有待提高和完善。
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需要一批具有专业素质的教师,然而目前学校该类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仍缺少创新创业实践课程体系,并且传统的课程也缺乏创新创业理念的融入。专业化师资力量的薄弱导致学生创新意识的缺乏,这是目前应用型院校改革的关键所在。
二、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建筑工程法规》课程改革路径
创新创业背景下《建筑工程法规》的课程改革应围绕教师、教学、教法展开,从教学目标、教学模式及方法、资源和师资建设等方面展开。
(一)明确教学目标,将创新创业知识融入课程大纲。
创新创业背景下,应在课程中融入创新创业理念,以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结合土建类专业人才的行业市场需求,探索适合建筑工程法规课程教学的目标的课程大纲,增强学生爱国情操,培养学生具备强烈责任心,对工程质量安全负责的态度,具备工匠精神和辩证思维能力,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
(二)优化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
改变传统填充式教学模式,通过启发式、讨论式、实践式教学,引用“项目小组制”、“竞赛激励制”,充分发挥学生个人和团队的主体作用,启发学生创业思路、拓宽学生创业视野。课程的最终落脚点仍然是课堂教学,在教学内容上,延伸到实际生产中,通过实际案例任务的训练、学习,学思结合、理实一体、因材施教,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三)不断进行创新创业与课程内容相结合的特色教学资源建设。
应用型本科院校教材读理论性为主,未体现应用型特色,与专业岗位需求不匹配,跟不上行业企业发展。因此,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课程改革中开发与当前课程建设要求相适应的特色教材,加入创新创业内容、行业发展动态和课程思政内容,技术更新适宜新形势发展的项目案例。
利用信息技术为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改革助推力量。结合互联网大数据、将建筑行业技术信息与实际课程内容相结合,依托行业法律热点,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改革课程教学模式,并展开多方合作,重组实践资源,开专对接工作岗位实施过程的教学活动,构建理论课的实践内容,让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充分融合。
(四)努力打造本课程的师资水平,重视师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重视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师资培养。高水平的教师资源是应用型本科院校进行课程改革的第一要素,也是应用型本科教育创新发展的关键所在。创新创业背景下的课程改革建设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转变创新创业理念,才能适应行业、企业需求下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成为学生在专业与创新创业学习中的灯塔。
创新创业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将专业领域的创新、创意理念融入到《建筑工程法规》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思维、精神与意识。以此为基础,实现知识的重构,深化课程改革,促进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满足行业与企业需求。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EB/OL].(2015-05-13).http://www.gov.cn/xinwen/2015-05/13/content_2861327.htm.
[2]袁明慧,武永峰,年立辉.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高职《建筑工程计价与投资控制》课程改革思路探索[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0(10):67-69.
[3]王瀚君,程剑,吕恒秀.应用型本科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与探索[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1):34-35.
[4]张燕.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路径及优化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8,1(06):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