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立峰
黄冈第二高级技工学校 湖北省 4353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教兴国战略也在逐步加大力度。党和国家明确指出“要将国民经济建设真正意义上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以及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面对有利的政策环境,我国的职业教育再一次迎来了较好的发展机遇。一方面为了及时适应当前的经济和科技发展形势,符合企业的岗位和战略要求,近年来,不同层次、不同地区的职业学校都在积极探索实践性教学活动,不断推进教学改革,加强技能训练,提高办学质量。另一方面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事业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必须致力于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关键词:中职学校;机械专业课;融合;思政教育
在当下社会大变革、文化大繁荣,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当今中国的教育不仅仅承载着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的时代重任,更承载着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教育核心就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整个教育体系,全面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有机结合,形成协同效应。自然中职学校机械专业课教学如何有效融合思政教育就是我们探讨的课题和努力的方向。
一、中职学校机械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的现状
新时代背景下,进一步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每个中国青年的光荣使命,中职学生亦应当在学习和巩固专业知识的同时,怀揣报效祖国争做民族脊梁的热忱之心。目前中职学校机械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尚有欠缺,主要受以下几点因素的影响。一是,中职教育是以技术指导和技能培养为主,在课程设置上学校常常忽略学生精神层面上的追求,大部分中职学校曾出现过过度重视专业课程,对文化课和思政课不断压缩课时甚至放任不管的现象。二是,教学方式单一,对于中职学校机械专业课程而言,授课方式主要采用理论课“满堂灌”和实训课“做做做”两种形式,教师只有单一的知识、操作输出,机械简单完成教学任务,在课堂上对学生思想的关注度不高,以至于老师、学生在课堂中就事论事,没能在教学中培养好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专业精神。三是专业课教师整体素质亟待提高,中职学校专业教师招聘主要来源于企业技术工人或中高职毕业生,前者重技能轻理论,后者着重于书本理论知识,缺少实践操作经验,两者的教学都比较片面,各自为战,更难以有效协同贯彻课程思政体系。
二、中职学校机械专业课融合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等职业学校不断深化改革,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思想成为中等职业学校的重要工作。《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授基础知识与培养专业能力并重,强化学生职业素养养成和专业技术积累,将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学校培养的人才终归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在专业课学习中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既突出了专业课是第一生产力,又解决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弥补了专业课学习的不足,真正做到了立德树人、教学相长、相得益彰。专业课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并不是简单的“一加一等于二”,必须严格按照人才培养要求精心安排,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突出思政教育在中职专业课中的指导作用,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创造,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中职学校机械专业课融合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
1、榜样激励法
在机械专业实训课中,学生需反复练习“钳工锉配”基本功,不少学生认为现在数控加工技术成熟,加工精度完全可以由各类数控机床来完成,没有必要反复练习锉配这些技能,因为思想没通,自然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不高,教学任务、教学质量均不达标。针对学生这一思想动态,我们运用“榜样激励法”进行教育引导。中航工业集团沈阳飞机制造厂技术骨干、大国工匠方文墨,手工打磨歼-15舰载机零件,依靠手工锉削,能够在飞机制造零件上实现3u,加工的精度达到了千分之三毫米,相当于头发丝的二十五分之一,中航工业将其称为“文墨精度”。在播放2012年11月24日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成功完成歼-15舰载机起降训练的图片和视频时,特别是伴随着解说员的动情解说,航母起飞指挥员以半蹲姿势,右手蜷缩伸出食指和中指指向飞行甲板前端,代表允许起飞信号发出的瞬间,舰载机在甲板上喷吐着火舌,呼啸着腾空而起,这一刻所有学生为之震撼、为之动容,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炽热的爱国热情瞬间迸发。很多同学眼里噙满了泪水,纷纷表示要以先进人物为榜样,刻苦学习,苦练基本功,苦练技能,像方文墨一样通过技能成才,实现技能报国。
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利用榜样的力量,讴歌和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雷锋精神”“抗美援朝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疫精神”等等。
2、案例警示法
在螺纹连接模块学习时,为了让学生养成细致、认真的品质,锻炼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通过一个案例进行警示教学。一名设计员负责一个实验平台的设计,评审时该平台的图纸、总体方案等都没有问题,但在零部件加工完成后进行现场安装时却出现了重大问题,原来在评审时他提供的安装布局图是一张实验平台放在水平面上的图纸,而实际是需要安装在实验室两面墙体的拐角处,很显然,他在设计过程中忽略了这一重要信息,从而导致由于空间太小紧固用的扳手无法使用,固定试验台的外六角螺钉在靠近墙体处无法安装情况的发生。在螺纹紧固件相关标准和《机械设计手册》等相关规范中,螺纹紧固用扳手的活动空间是有明确要求的。幸运的是该试验台支架还有一定外移空间,经过修改返工后试验台还可以安装固定,如果支架位置不能移动,产品设计也不能再修改的话,那后果将非常严重,不仅仅造成用于设计和制造的十几万元费用的经济损失,更会失去客户的信任,个人和公司的声誉都会受到很大影响。通过该案例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工作中严谨、细致、规范、标准的重要性,特别是机械行业相关的规范和标准较多,哪怕是一个小小的螺钉、垫片,都需要事先查阅资料做足准备。在教学中,还可以利用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对学生进行安全生产、规程操作方面的警示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
3、情景再现法
现在的“00 后”大多心态比较浮躁,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做事趋于功利化。在实训课题训练上有很多同学觉得动手操作太麻烦,反复操作太枯燥,嫌累嫌脏而应付了事,但谈到自己毕业后的工作时又想出人头地,实现财富自由,但如果连实训课堂上的小任务都无法动手完成,那所有的梦想也仅仅是空想而已。正所谓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将世界技能大赛相关视频进行播放,组织学生观看《大国工匠》系列片,特别是把我们参与观摩的第一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图片、视频全方位展现出来,进行情景再现,让同学们感受比赛现场激烈的竞争氛围,选手们娴熟精湛的技艺、沉着稳定的心态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很多同学说,技能大赛不仅有如:移动机器人、物联网技术、飞机维修、工业控制、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等技术含量较高的项目工种,还有涉及人们衣食住行的美容、美发、护理、烹饪、面点制作、餐饮服务、园艺、木工、时装技术等项目,这让我们更加坚定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信心。同学们终于明白了没有今天挥汗如雨的训练,没有现在日复一日的苦练,就没有明天的成功。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反复提到“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他指出: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职业素养,脚踏实地,充分发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才能更好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哪怕是平凡的岗位也能实现人生价值。
4、现场探究法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主要包括:强度、硬度、塑性、冲击韧性和疲劳强度,在讲授这一内容时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交流、探究,将专业知识传授与思政教育进行有效融合。“强度”的概念是指金属在静载荷作用下抵抗塑性变形或断裂的能力,是金属材料力学性能的一个主要指标。同学们在学习、讨论、探究的过程中发现金属的“强度”性能与中华民族的品质和精神是何其相似,中华民族历经磨难,仍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勇敢勤劳、不畏强权、不断改革创新,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步伐坚定有力。“硬度”性能同学们联想到了做人要有骨气,“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塑性”“韧性”“疲劳强度”等同学们都有很贴切的比喻或想象。这堂原本枯燥的专业课通过现场探究式教学,既传授了专业知识,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增强了同学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等理论有机融入课堂,让同学们入脑入心。
为进一步培养同学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在实训教学中,课题任务往往以若干小组为单位进行布置,可以先进行组内讨论,必要时还可以进行组间研讨,讨论后形成相应的解决方案,然后根据方案再进行分工,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完成实训课题任务。通过理论课堂上的思想交流,再结合实训课堂上的躬行实践,同学们对团队精神的认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事实证明专业课教学有效融合思政教育,不仅传授了专业知识,丰富了教学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同学们喜闻乐见,还很好落实了课程思政,做到了潜移默化,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教育虽无痕,但有惊人的力量,润物虽无声,但浸润心田。
参考文献
[1] 李艳,何勇,徐洋.高校机械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浅谈[J].课程教育研究,2018(28):232.
[2] 田雨波,李锋.对工科课程中思想教育的思考与探索———以“电磁场理论”课程为例[J].中国电子教育,2018(03):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