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钧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马塘中学 226400
摘要: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活动是与学科内容紧密关联实践性、参与性、体验式教学形式,其旨在切实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在体验与参与、实践与感知中获得认知提升与发展实现,以达到充分理解思想政治学科内涵,更好塑造健全完善人格的目的。同时,思想政治学科活动又是塑造学生核心素养,完善学生意识形态,塑造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与最佳选择。更为重要的是,高中阶段更是学生认知迁移、素养塑造、能力提升的关键时期,其对于学生正确价值观念塑造、良好思想认识提升、高尚道德品质形成、自我认知夙愿释放有着重要且积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活动课堂构建中落实核心素养培养时,应以学生实际与具体知识为辅助,设计出科学、多元、丰富的学科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利用所学思想政治知识探究生活问题、提升思想认识、实现认知发展的机会,让学生在诸多有效性学科活动的引领、驱动、辅助下更好学习思想政治知识,逐步提升自身核心素养。通过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获得认知发展,塑造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活动课堂;构建
进入新时代,随着新课改的深度推进、新高考的逐步实施,以学科活动为载体,落实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指导,已成为塑造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而高中思想政治核心素则旨在切实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制意识、公共参与素质,让学生在参与社会活动、进行实践体验中获得思想认识、价值观念、人生定位的发展。这使得以核心素养培养为导向,落实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活动课堂构建,显得尤为必要。因此,教师在落实核心素养视野下的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活动课堂构建时,应以学生实际为基础,以活动课堂设置为导向,构建出具有延展性、发散性、开放性、实践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不断提升自身核心素养,深度领悟思想政治内涵中获得认知迁移。并借助活动驱动,构建起更为完备的认知体系,获得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的深度塑造。
一、构建生活化活动课堂,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思想政治学科是一门与生活关联比较密切的认知工具,其中所涵盖的很多知识、内容、问题等,都需要通过与现实生活的有机关联,方可获得充分理解。而蕴含生活化特质的各类鲜活生动的媒介资源的融入、渗透,则可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与不足,使教与学活动的开展更加形象、生动、鲜活,对学生在在思想、认识、感知上提供多元刺激与指引。因此,教师在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活动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培养时,应以学生实际与具体知识为载体,加强对与学生生活体验有关的各类信息技术、网络媒介的应用,就一些比较抽象的教学内容以更为直观、形象、具体的方式进行呈现,让学生在可视化、近距离认知感知中参与至活动领域,加深对具体教学内容的高效学习、充分理解、深度掌握。例如,在进行《时代精神的精华》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充分了解了解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含义,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等内容,真正感受到“哲学就在我们身边”,教师可以将学生比较喜欢的“揠苗助长”“滴水穿石”等媒介视频引入课堂活动领域,进行播放、呈现,以组织学生在观摩、感知、探究中获得更为丰富的认知体验,在生活与哲学的过渡中强化认知。借助活动课堂构建,来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二、构建体验式活动课堂,丰富学生的文化涵养
不同的活动目标设定,开展形式,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塑造也会产生不同影响。
而通过在课堂、班级、校园等营造文化氛围的方式,对学生的思想、认识、情感等进行熏陶、洗礼、涤荡,促使学生在诸多触手可见的丰富体验中感受高中思想政治的内涵,并将其与自身现实生活有机关联起来,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培育,则更利于核心素养目标的达成。因此,教师应该以体验式活动构建为引领,在文化传承与教学活动之间铺设道路,让学生在探寻文化本源、获得认知蜕变中丰富自身文化涵养,以强化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例如,在开展《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共同开掘身边的地域性文化资源,并将一些典型的正面形象、文化素材等融入课堂,使学生在时代先锋、身边榜样的感染下认识到服务人民, 加强政府权威, 增强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知识的作用与价值,既强化了学生对于诸多比较抽象、空泛的教学内容的理解,又可以实现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塑造。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在校园内设置文化园地,宣传阵地等方式,使学生在“润物无声”般的真实体验中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在多元化体验中,丰富认知,提升能力,获得发展,以落实对核心素养目标的践行。
三、构建实践性活动课堂,塑造学生的核心素养
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的是,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活动课堂的构建,可以为学生实践、参与、感知、体验创设条件,为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塑造拓宽路径。而随着学生在活动课堂中参与度的提升,其求知欲也会逐步强化,教学的实效性与发展性自会全面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会得到充分调动,更利于教学活动的高质量开展,核心素养培养便会在无形之中得到内化。因此,教师应切实扮演好思想政治学科活动课堂的协助者、合作者、引导者角色,并加强对实践性活动的设置与组织,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参与、协作、互动的机会,借助组织辩论赛、演讲赛、研讨会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至课堂活动的方方面面,在师生、生生、生本多边互动中凸显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为教学模式创新,教学路径拓宽提供铺垫。例如,在开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开展实践调研的方式来落实教学指导,让学生自主在课外搜集有关民族区域自治与宗教政策有关的知识,并将其与“民族团结”等社会热点有机关联起来,借助实践活动的开展,来落实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塑造。
四、结论
总之,加强对核心素养视野下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活动课堂的构建,既有助于教学效能的提升,又有利于学生需要的满足,且可以更好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与素养塑造。同时,随着学科活动课堂作用的发挥,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生命力、感染力、影响力也会切实增强,学生的认知潜能自会得到全面激活,其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与热情也会全面增强,核心素养目标自会逐步达成。因此,教师在探寻核心素养视野下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活动课堂构建途径时,应该以学生实际为基础,科学设计教学活动、全面优化教学模式、不断创新教学策略、深度延展教学路径,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参与、体验的机会,以促使学生在活动引领下更好学习思想政治知识,逐步提升核心素养中获得认知迁移,实现需要满足。充分领悟思想政治教学之内涵,切实践行自身所肩负的社会责任与使命,成长为符合社会需要、具有健全人格的高素质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
参考文献:
[1]种丁丁.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活动课堂构建[J].考试周刊,2019(58):137.
[2]徐瑞芬.核心素养视野下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活动课堂构建[J].课程教育研究,2019(17):82.
[3]宋晓波.核心素养视野下高中思想政治活动课堂构建模式探析[J].华夏教师,2019(12):46.
[4]施晓静.基于核心素养视野下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活动课堂构建探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7(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