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等艺术院校教学演出的制作管理——以中央戏剧学院教学演出为例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7期   作者:周 娓
[导读] 教学演出管理的指导思想是高年级的本科生在课堂理论学习的同时

        周  娓
        中央戏剧学院
        中文摘要
        
        教学演出管理的指导思想是高年级的本科生在课堂理论学习的同时,要参加演出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以表演学科为主,保证专业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演出中也存在难以解决的矛盾和无法克服的困难。学生在专业实习中,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课堂理论教学与演出实践教学的时间冲突问题,教学演出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制作资金不足问题,这些矛盾和困难需要不断地尝试通过管理和技术手段进行化解。教学实习一体化的最大特色是在整个本科过程中重视专业实践,依托教学实习演出中心这个演出实践平台,构建起各专业方向的艺术实践教学活动,通过教学实习演出和毕业演出,让参与实习的学生熟悉工作流程,掌握工作方法,增强工作能力,提高专业素养,力求将学生培养成为优秀的戏剧影视精英人才。

    关键词:教学演出  学生实习  演出流程  制作管理  场地协调

一、引言

        教学演出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导演需要选择演员人数较多,并且男女搭配均衡的剧本,以便全班同学都有参加实习的机会。二是遴选演员只能在演出班级的同学们中间进行,无论学生的条件如何都要安排一个角色。三是参加演出的学生,需要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由专业人员带着一起工作。四是演出时间相对集中,教学演出的制作和公演时间会受到学期和寒暑假期的影响。
        为实现教学演出的目的,需要建立相应的设施、配备必要的设备,并要设立相应的职能部门,以保证教学演出工作能够正常开展。
        
        演出中心除了要完成学院每年固定的实习演出、毕业演出、剧本(片断)汇报等教学演出任务以外,还要为教育部、文化部及北京市教委举办的各类大型文化活动提供相应的专业支持。大量参加专业活动不仅使场地和设备得到充分的利用,还有利于提高教学演出的专业水平。
        教学实习演出中心根据教学演出任务需要配比专业技术人员,按照剧(院)团的演出生产模式,为学院师生提供全程教学实践保障。充分利用剧场的资源进行教学科研实践,将学院的实践教学有机整合形成特色鲜明的教学实践模式。为适应教学科研的要求,演出中心每年对管理和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一线部门业务能力,确保剧场安全运行,打造专业的实践教学环境,为培养实践型戏剧影视精英人才提供有力保障。
        正在筹建的昌平校区舞美制作中心占地面积7000余㎡,服务教学演出的生产以及对学生专业实践指导,同时为学院的各类教学演出及学术活动提供舞美制作及相关专业科研实践。
        演出中心有一处3000余㎡的布景储存库房,有五处服装和道具储存库房,这些库房里储藏着保留剧目的布景、服装和道具,为演出排练提供支持。
        中央戏剧学院目前共有东城校区实验剧场、昌平校区剧场、伸出式剧场等9座大小和形制不同的剧场。
        这些剧场有不同的形制能够满足各种类型演出的使用需要。比如实验剧场与剧场中心的镜框式舞台剧场一样都是标准的中型镜框式舞台,可满足大型话剧、音乐剧和中型的歌剧和舞剧演出使用等。
        这些剧场均配备专业的演出设备,一方面能够保证舞台呈现效果,另一方面使得参加演出实习的学生能够得到充分的锻炼,是培养戏剧影视精英人才的关键所在。
        
二、教学演出的制作管理

        1.教学演出的制作程序
        依据《中央戏剧学院本科教学演出制作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表导演学科的班级进入高年级要排演实习剧目和毕业剧目。《规定》要求有演出制作的班级提前一年向学院提交剧本和《教学演出剧本审核表》,教务处组织专家审核剧本,审核通过后,演出班级所在系要向学院提交《中央戏剧学院教学演出申报表》,也称之为转单,演出中心依照转单组织召开建组会,一个新的演出剧组就此宣告成立。
        在建组会上要明确工作责任,落实制作和演出时间,明确资金使用额度。制作会在演出前30天召开,由主管院长主持,根据布景和服装设计方案划分制作经费,随后演出中心开展布景、服装和道具制作工作,导演指导演员排练,演出进入制作阶段。
        进剧场演出有严格的使用时间规定,限制每台演出的使用时间,能够保证各个演出班级在期末非常集中使用时间里都有上台的机会。

        2.主创人员的资格要求
        对于教学演出来说,主创人员的资格非常重要,因此要求他们既能够把创作思想表达清楚,又要能够耐心地纠正学生的错误,同时还要有较高的艺术造诣。
教学演出对主创人员选择很严格的同时又兼顾对学生的训练,从创作角度来说,通过优秀的主创团队和专业的工作人员带着稚嫩的学生参加工作,对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起到很大的作用。
        
3.制作经费管理
        制作经费是影响教学演出制作规模和质量的一个关键要素。学院明确制作经费额度,要求各个系在经费许可范围内统筹使用,若有超出部分需要自筹解决。
        

        在制作会上主管院长要根据舞美设计方案确定制作金额,同时也会把其它部门的使用经费确定下来,各部门要在预算范围内执行工作。制作经费是保障教学演出制作规模和质量的一个关键要素。学院明确制作经费额度,要求各个系在经费许可范围内统筹使用,若有超出部分需要自筹解决。
        剧组中由舞台监督负责管理经费、控制预算,主要解决制作过程中采购物品事宜,负责报销剧组的发票。
        每台演出制作经费事前要有预算,事后须有决算。决算工作由使用过制作经费的部门或个人协助舞台监督进行,须在剧目演出结束后一个月内完成,报学院主管院长审查后,交由教学实习演出中心备案。
        
4.部门配合与工作协调
        中央戏剧学院目前设有表演系等十二个系。一台教学演出剧目从立项到搬上舞台会涉及到演出班级所在的系、教务处等多个部门配合问题,这些部门的工作配合需要在不同的层面进行协调。
        根据教学大纲的安排,演出班级进入高年级要排演实习剧目和毕业剧目,剧场使用时间就由主管院长来协调。每台演出都要有舞美设计和舞台呈现,这部分的工作协调由教务处负责,通过“转单”的形式把剧组建立起来。剧组内部以及剧组与演出中心、影视系和科研处的工作协调由舞台监督负责。
        各部门之间的工作配合与协调是保证演出顺利进行的基础,周密的计划是避免工作烦乱的主要因素,恰当的协调方法是保障艺术创作氛围和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要素。
        
5.剧场使用时间的安排与控制
        中戏每年有两个教学实习演出季,每当进入演出季,各系的演出时间会集中安排在了一起,进剧场的时间难免会产生冲突。为了避免这些问题,需要制定合理的进剧场时间,排出各个剧组进场的先后次序,只用一个月或者一个半月就必须提前结束,因此,协调各个演出班级的剧场使用时间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
        剧场使用排期要提前一个学期进行,由主管院长召集各系协调剧场使用时间安排,各个系(部)经过统筹安排,形成达成共识的《剧场使用计划表》。制作《剧场使用计划》要根据每个学期的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演出数量划分出教学演出和非教学演出的时间段,将此图表发放给主管院长、相关教学部门和职能部门,各部门从图表中选择自己所需要的时间段。


        控制剧场使用时间是一项比较麻烦的工作。对于舞台工作人员来说,要不停地接待新的剧组,长期加班就会非常疲惫,同时也会影响安全操作,长时间连续运行也易造成灯光和音响设备的损毁。因此管理者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予以解决,不论是与导演进行交流,还是采取技术人员轮班的方式,目的都是要让教学演出顺利地在舞台上呈现。

三、教学演出制作的特点


    1.教学演出的目标是培养学生
        剧院生产剧目的目的是出艺术作品,而教学演出是为培养学生服务的,目的是让学生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和艺术创新能力。因此演职人员的组成是专业性技术人员带着毫无经验的学生一起工作,并且专业人员还要对学生的实践工作进行耐心指导。
    教学演出的剧本多选择严肃题材,少娱乐性;有时戏剧管理系的学生因为专业训炼需要做一些演出营销工作,他们会在微博、微信等平台发送演出信息,制作演出说明书和宣传单,并且做一些网络售票工作。
        舞台美术系的学生要参加布景和服装制作,目的是将他们在课堂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服装专业的学生也要参加服装制作工作,无论是打版、裁剪还是缝制,学生们都参与其中。
        
    2.教学演出的周期性影响人员聘用
        教学演出随着每学期课程的安排具有明显的周期性,每到演出季开始时,演出制作工作会非常繁忙,而到了寒暑假或者刚开学的时候教学演出工作相对工作较少,这种情况造成一定的场地、设备和人才资源的浪费。
        这种周期性特点给演出中心的工作带来很大的困扰,尤其是在人员聘用方面。如果按演出制作需要配备相应技术人员,将会是一个比较庞大的职工队伍,随之而来是较高的人员开支,如果减少人员配置,那么当演出季来临时很难临时找到相应专业人员,可能会耽误教学演出工作的正常开展。根据任务需要配比专业人员,全职固定人员与临时聘用人员相结合是当前所采取的方法。
        
四、改进教学演出管理的一些措施

    1.编制教学演出流程指南
        教学实习演出中心作为“十二五”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承担着中央戏剧学院所有演出活动的舞美制作和观众推广工作,保障着学院各类教学演出任务的顺利实施。为方便各演出班级教学剧目的申请和制作,演出中心编制了《中央戏剧学院演出流程指南》,这本指南适用于中央戏剧学院所有的教学类和非教学类演出活动,其特点是使学院各系部在申请演出活动时,能够清晰地根据申请演出活动属性完成演出申报,同时为后续的制作工作提供指导和帮助。
        每年中戏教学类和非教学类演出比较多。教学演出主要包含每年20余部的教学实习演出和毕业演出,是检验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也是向社会展示学院教学成果的重要方式。非教学类演出主要有“亚洲戏剧院校大学生戏剧节”等国际戏剧节演出活动,“北京市大学生戏剧节”等国内戏剧节演出活动和其他类别的演出活动。
        对于所有演出者来说,他们都是面对一次全新的活动,而对于演出中心专业人员来说,每一次演出活动几乎都在重复以往的工作,因此编写操作指南迫在眉睫,无论是发放给演出班级,还是发放给参加各种非教学类演出活动的演出单位,他们都能快速了解演出场地的工作要求,适应场地的工作情况。
        
        2.完善教学演出管理的规章制度
        教学演出能够得以顺利实施得益于配套的管理制度,《中央戏剧学院本科教学演出制作管理规定》是学院制定的关于教学演出规章制度,为了保障教学演出的顺利实施,这些规章制度有力地保障了教学演出的开展。
        制定并完善教学实习生产环节中的各项管理流程及安全操守的规范,使教学演出管理专业化、示范化,促进依法治校进程。完善的制度需要能够得到有效地贯彻执行,如何能够将制度落实到位是检验管理者能力的问题,同样的制度由不同的演出管理者进行管理,其效果会差别很大。也就是说选择适当的演出管理人才也很重要。
   
    3.建立教学演出管理信息化系统
        建立先进的教学演出系统管理模式,保持一流的硬件设备,探索实践与教学双需求的教学实习管理系统,促进大数据在教学演出管理中的运用,是改善教学演出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完善数字化服装道具借用系统和票务信息化服务系统,逐步升级借还手续及出票流程。排练用服装道具会被不同的剧组借用,若想了解某一件服装或道具的存放位置,按照以前手工记录的方法寻找费时费力,若通过扫描二维码或条形码的方式录入,不仅借用手续方便,而且能够迅速查找到服装或道具所在,改善师生的借用体验,提高教具出库、入库的效率;完善的票务信息化服务系不仅解决了剧场售票问题,还对戏剧管理系学生的演出营销实习提供了有利条件。
        逐步完善“教学实习一体化”体系,搭建服装道具借用系统、综合票务系统及演出信息检索统计功能等数字化系统等,建立行业规范,最终达到行业考核体系的智库支持。
        
五、结语
    中央戏剧学院在新形势下坚定不移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既要继承和发扬传统优势,又要适应时代和实践发展新变化,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的原则。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构建具有现代化和民族性的中国戏剧艺术与教育体系,这一使命,任重而道远。
    教学演出管理工作是有规可循的,只要设置一个合理的制作周期,确定主创人员和设计人员,提前做好演出日程、演出档期安排,协调好各部门的配合、妥善解决课堂理论教学与剧场演出实践的时间冲突等问题,逐步落实演出计划,演出的管理工作就会顺理成章的进行下去。
教学演出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对中央戏剧学院的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还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者去认真反思、潜心研究;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寻找答案去进一步探索。因为,教学演出的管理模式,正是在发展与完善中不断前行的。
        
参考文献

中国文献:
[1] 路海波 著.《戏剧管理》.北京:2000,文化艺术出版社.
[2] 马述智 《探寻演出制作过程中的管理工作》.《戏剧影视教学创作与管理》  
    北京:2007, 当代中国出版社, p.584.
[3] 马述智,《管理者在舞台演出中的作用》.艺术评论 2007 期刊.
[4] 马述智,李茜 合著.《舞台管理》. 北京:2008 文化艺术出版社.
[5] 孙亮 编著.《文化艺术市场营销》.北京:2008,文化艺术出版社.
[6] 陈珂 《关于艺术管理系“演出制作学”学科建设的构想》.2011,
    文化艺术出版社.
[7] 张蔚 《耶鲁大学戏剧管理专业教学特点及启示》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2013年02期 145-154.
[8] 冯显宗(台湾),富永康 合著.《管理让一切重归简捷的道路》.吉林:2004, 延边大学出版社.
[9] 李道增 著.《西方戏剧·剧场史》(上下册)北京:1999,清华大学出版社.
[10] 商尔刚 著.《管理科学发展简史》. 北京:2005,中国戏剧出版社.
[11] 郑建瑜 著.《大型活动策划与管理》. 重庆:2007,重庆大学出版社.

外国文献:
[1] 劳伦斯·斯特恩 《舞台管理》.1974,北京大学出版社.
[2] 布罗凯特 《世界戏剧艺术欣赏——世界戏剧史》.胡耀恒译.北京:中国戏  
    剧出版社.
[3] 约翰·皮克·弗朗西斯·里德 《艺术管理与戏剧管理》【M】甄悦等译.
    北京: 1988中国戏剧出版社.
[4] 查尔斯?M.萨维奇.《第5代管理》.珠海:1998,珠海出版社.
[5] 列夫·托尔斯泰.《艺术论》【M】北京:1958,人民文学出版社.
[6] 巴斯克,艾索思 合著.《日本的管理艺术》.南宁:1984,广西民族出版社.



作者简介:周娓,1983年,女,汉族,四川安岳人,硕士研究生学历,中央戏剧学院教学实习演出中心教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