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化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6期   作者:李斌
[导读] 数学是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

        李斌
        湖南省郴州市资兴市鲤鱼江中学 423401
        摘要:数学是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在课堂活动中,要想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教师就应当注重教学观念的革新,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开展差异化教学活动。差异化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在运用这一教学模式时,教师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优化课堂活动设计.本文对初中数学差异化教学的开展策略进行阐述。
        关键词:初中数学;差异化教学;应用
引言
        所谓差异教育,就是指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学生差异,满足学生个别的需要,以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充分发展的教学。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情况,造成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产生种种不同的情况和问题,影响数学教学的整体效果和质量。教师对此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制定相关的教学计划来进行差异教学。
一、中学数学差异化教学的作用
        差异化教学是一种常见教学方法,其主要针对各个学生的实际状况展开教学,针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制定不同教学计划,让学生在学习中可以得到最大化进步。差异化教学对学生的成绩、心理都造成诸多影响。通过差异化教学,可以减缓学生学习心理压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也有助于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实际情况,挖掘学生潜力,让学生以饱满的自信心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同时,通过应用差异化教学模式,也可以帮助教师认识到自身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有效改善教学质量,获取最佳教学效果。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差异化教学策略
        (一)正视学生差异,树立差异教学观念
        众所周知,数学科目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难度,数学知识理论性强,抽象难懂,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理解上的问题,对教学效果造成影响。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认知理解能力处于发展阶段,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同时,学生之间的差异也是影响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初中生由于生长环境、生活背景以及受教育情况不同,数学学习的效果也不尽相同。同时,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各不相同,导致在学习时理解接受的快慢程度不同,数学学习能力存在差异。部分教师忽视了学生差异情况,在数学教学中一味地采用统一的教学目标和方法,导致学生学习出现分化,即能力强的学生得不到高层次的锻炼,能力差的学生对于数学学习较为吃力,从而影响整体的教学效率和质量。面对学生的差异情况,教师要加以正视和理解,树立差异教学观念,有针对性地开展数学教学,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和效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制定差异化教学目标
        差异化教学的实施本质就是要根据学生之间的不同学习能力与学习情况来采用差异化的教学方式,故而在教学目标上进行差异化制定,则更加符合学生自身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提升需求。作为教师而言,我们则应当从更为理性的角度对每一位学生的教学目标进行分析探究,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逻辑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此后在数学教学课堂上,采用分层设置的方式开展教学,力求将分层设置的教学目标贯穿于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例如,在“一次函数”教学中,对于学习基础与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则应当将教学重点聚焦于函数基本概念、性质以及主函数图形图像绘制上,并且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函数解析式、函数图像性质来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对于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教师则应当稍微提高教学要求,鼓励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独立探索、应用函数的单调性与特殊性;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强、数学思维能力活跃的学生,则可以要求他们灵活地应用数形结合思想分析并解决相应的函数问题,甚至解决更为复杂的问题。通过合理地设置差异化教学目标,教师在指导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时也可以做到心中有数、游刃有余,有助于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与针对性。

并且,针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教学目标,他们则更容易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使其在学习中收获进步、树立学习自信。特别是对于能力水平相对较差的学生而言,差异化教学模式会帮助学生克服畏难心理,调动起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与能动性。
        (三)分析学生个体差异,开展多样化教学
        部分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加之一些教师一味地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课堂活动较为枯燥,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被充分调动.为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结合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引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加强学生、教师相互之间的互动,提高课堂整体质量.例如,在“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教学中,由于这部分知识内容小学时期学生已经有所接触,在课堂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小学所学的知识,回忆相应的图形概念,并以此作为基础,开展相应的数学游戏互动,将学生划分成相应的小组,让学生根据教师描述,找出相应的图形。如一个图形从上面观察是圆,并且在圆心处有一个点,从前面观察则是一个三角形.结合这样的特点描述,让学生找出相应的图形.这样的游戏,改变了以往单一的课堂活动方式,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索积极性。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开展不同的学习和探究,从而强化自身的学习能力。
        (四)做好层次化数学作业的布置,促进学生的知识巩固
        做好层次化数学作业的布置工作是巩固差异化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媒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落实差异化教学方法,还需要教师把握课后作业的机会,发挥课后作业的辅助性作用,根据学生的能力状况与不同的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富有层次的数学作业,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效果的增强。比如,教师在进行“勾股定理”的教学时,就可以根据勾股定理不同小节的能力要求为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数学作业。对于能力层次较高的学生来讲,教师可以安排其利用课余时间完成练习题中培优部分,或者为学生布置探究性的数学作业;对于能力层次较为一般的学生来讲,教师则可以布置学生课下完成课堂与练习册中与勾股定理的应用有关的题目,并利用剩余时间进行复习和预习;而对于能力较低、基础较差的部分同学,教师则可以布置学生复习课堂所学知识,完成基础部分的练习题,有时间的同学对剩余部分的内容进行简单的了解和尝试。
        (五)关注差异评价认知
        在现代教学中,给不同类型的学生安排同等难度的课后作业,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因此,教师要根据差异化教学的经验,根据学生的学习差异布置课后作业,这才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进步与个人成长。例如,在学习“锐角三角函数”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间的具体差异,给学生布置不同难度的课后作业。可以给A类学生安排一些附加拔高题进行练习,以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可以给B类学生布置技巧性较强的课后作业,鼓励他们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他们的解题技巧和能力;给C类学生布置作业时要特别注意培养他们的学习意识,从最基本的三角函数概念证明题来加强他们的数学基础训练。总之,通过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能够有效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推动学生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和发展。
结束语
        在当前新课程标准持续推进以及素质教育全面推行的时代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可以积极地利用差异化教学模式,针对不同数学能力水平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指导方案,凸显以人为本的教学宗旨,并促进学生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宫淑晶.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中应用差异教育的分析[J].新课程(中),2019(11):176.
[2]付占军.差异教育理念下的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探究[J].新课程研究,2019(28):110-111.
[3]朱万民.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中应用差异教育分析[J].科普童话,2019(44):14.
[4]沈红星.差异化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1):94-95.
[5]张凯.差异化教学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巧妙应用[J].新智慧,2019(28):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