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逆向思维在小学数学解题中的作用与培养探讨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第6期   作者:杨金焕
[导读] 随着新课改理念的提出,对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杨金焕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经济开发区中心小学    255130



        摘要:随着新课改理念的提出,对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小学生在数学解题的过程中培养其逆向思维是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的重点,通过创设不同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学会利用逆向思维去解决数学问题,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本文主要对逆向思维对于小学数学学生在解题中的作用进行了简单的阐述,然后从三个不同角度提出了逆向思维在小学数学解题中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逆向思维;小学数学;解题;作用与培养;探讨
一、逆向思维对于小学数学学生在解题中的作用
        1、有助于学生培养创造性思维
        数学学科的逻辑性本身比较强,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形成创造性思维,帮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解决数学上的问题。逆向思维解题法打破了常规的解题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学习《克、千克和吨》的学习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在讲解完题目之后应该在课堂上布置相应的练习题从而进行巩固。这一节的内容主要是克和千克以及吨之间的换算。按照常规的练习来说,教师一般会先将克和千克的换算进行练习之后,在与吨进行换算。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逆向思维进行考虑。例如让学生对1吨等于多少克这样的问题进行换算,从而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培养其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2、打破了常规的解题思路,有效提高了思维的灵活度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由于身心发展还未达到成熟的阶段,所以在想法上与成人存在很大的差距。面对数学题目时,学生通常提出一些自己的想法,但是由于数学教师的课堂培养导致学生的思维只能按照常规的思路来解题。针对这一情况,教师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打破常规的解题思路,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度。例如在学习《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这一节时,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要结合教材,不断创新课题中的练习题目。针对加法和减法的计算,通常所涉及的题目直接进行相加即可,而为了培养学生学会用逆向思维的解题办法,教师可以采取这样的题目设计。小明和妈妈去商场买了很多衣服和鞋,总共花了1000元,鞋总共买了3双,每双130元,试问,买衣服的钱是多少元?利用这样的方式,反过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活性。
二、逆向思维在小学数学解题中的培养策略
        1、概念法逆向思维,确保解题举一反三
        为了能够让学生用逆向思维的方式去解决数学上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在数学课堂中首先可以采取概念法逆向思维,确保在解题的过程中能够举一反三。在小学数学学科中,有很多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常采用的是利用常规思维将相关的概念引导出来,导致学生的逆向思维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因而,教师应不断强化我国概念法的逆向思维,确保学生能够有清晰的解题思路。

例如在学习《奇数、偶数》这一课题时,很多教师在讲授这一课的过程中通常会直接将奇数和偶数的概念引出来,然后再让学生进行判断。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古板,而且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而,在学习这一课题时,教师可以采用下面的形式。首先让学生观察一组数据,例如观察一到十或者一到二十,让学生观察这些数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然后在引导学生对这些数字利用2和数字本身对自己相处,在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数字的相同点和异同点。让学生通过自身的练习和逆向思维的推论,得出能被2除的叫做偶数,不能被2除但是能被本身除的叫偶数。学生在通过练习之后,可以完全理解奇数和偶数的定义和概念。
        2、逆向思维解题,增强对逆向思维的理解
        很多小学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没有意识到对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的重要性。对逆向思维的理解也还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学生的逆向思维难以培养和建立。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注意及时改正自己的教学观念,在课堂中利用逆向思维解题,增强学生对逆向思维的理解。例如在学习《长方形的周长》这一节时,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通过提出概念,然后在完成相对应的练习即可完成教学任务,但是这样导致整体的教学质量水平不高。因而,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从实际操作中理解长方形的周长,从而增强学生对逆向思维的理解。首先教师在上这一堂课前,教师可以事先让学生准备一根绳子,在学习完周长之后,教师可以布置以下的题目:现在想要面积为20平方米的图形,可以利用长方形和正方形进行拼接,如何拼接才能使图形的周长最短,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自行动手操作,在进行拼接的过程中让学生强化对周长的理解,加深学生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从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中对相关的问题从逆向思维的角度进行考虑,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水平。
        3、在解题过程中尝试使用倒推法
        在培养学生形成逆向思维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尝试使用倒退的方法进行解答,有效提升学生的逆向思维水平。小学数学的题目灵活性通常比较强,很多情况下从常规的推论方法进行推论是无法解决问题的,但是通过倒推,从题目中所提的问题出发,利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有效解决数学中的问题,不仅可以利用这种方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解决题目中遇到的问题,还能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例如在学习《圆的面积》这一节内容时,教师首先对圆的面积公式进行正面的推导,让学生掌握圆的面积公式,然后再布置相应的练习题。例如下题:一个圆形花园的直径是16米,其中八分之三的面积种了玫瑰,求种玫瑰的面积有多大?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明确这个题的问题。即求所种的玫瑰花的面积。玫瑰花的面积计算应该的等于总面积再乘以八分之三。但是现在我们不知道总面积为多少,所以要先算出总花园的面积。而总花园的面积又等于3.14*半径的平方,半径为8米,所以花园的总面积等于3.14*8*8=200.96。总花园的面积求出来了,现在引导学生再返回去计算种玫瑰花的面积,即200.96乘以八分之三即可算出来。利用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还能激发学生形成创造性思维。
三、结语
        对逆向思维在小学数学解题中的作用与培养,教师应该意识到逆向思维对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种教学活动和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形成创造性的思维,有效激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桂峥.探究小学数学解题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7(S1):39.
[2]魏生堂.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J].学周刊,2017(32):82-8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