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岩1、李艳杰1、方芳2、刘娜娜1)
1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 150000
2黑龙江省第二医院 150028
【摘要】 目的 有针对性的分析在治疗手外伤患者的过程中应用综合康复治疗方法所呈现出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的时间段是在2019年5月到2020年5月,所选取的研究对象一共有60例,都是手外科疾病患者,对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针对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模式,针对观察组实施综合康复治疗模式,然后对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康复效果和治疗总有效率要比对照组患者有比较明显的改善,P值小于0.05。结论 在治疗手外伤患者的过程中,切实采取综合康复治疗模式,可以呈现出十分显著的应用价值,这样能够进一步提升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改善手部功能,提升其生活能力和质量,因此这种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综合康复治疗 手外伤康复 应用价值
引言
在针对手外伤患者进行治疗和康复的过程中,所涉及的方面众多,有不同环节和专业形式,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充分做好综合康复治疗,进一步把握多方面影响因素,然后实现全方位、多层次的治疗和康复训练,这样才能取得更加良好的治疗效果。基于此,在本次研究中重点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手外伤患者进行研究,重点分析综合康复治疗模式对于该类患者的疗效和该模式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一共有60例,全部都是手外科患者,所选取的时间段是在2019年5月到2020年5月,在患者中包括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层次在21岁至49岁之间,平均年龄是28.45岁。在具体研究环节,对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患者30例,对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进行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值大于0.05,可对比分析。所有患者都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干预模式,给予观察组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之综合康复治疗模式,
1.2.1有针对性的实施物理治疗方法。针对手外伤康复患者而言,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首先可以进行物理治疗方法,通过物理因子治疗,在患者伤口允许的情况下进行温热治疗。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采取蜡疗或中药熏药措施,每次治疗20min,1 次/d;也可以采取音频治疗方法,针对患者的患手瘢痕粘连、手指挛缩等相关情况实施音频电疗,20 min/次,1次/d,也可超声波治疗,采取治疗剂量连续输出法,声强1~1.5W/cm2,10min/次,1次/d。在具体治疗环节有效实施上述的相关物理疗法,进行15次,也就是1个疗程,大约2个疗程,这样能够呈现出比较明显的疗效。
1.2.2进行科学合理的作业治疗。在综合康复治疗过程中,作业治疗也是十分关键的内容,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结合患者的手部损伤情况以及手功能评估结果,而制定和落实相对应的具备个性化的特征的治疗方案。要结合患者的肌腱修复情况而进行相对应的康复治疗。在早期的情况下要对其进行加固处理。手术之后在第一时间针对没有被固定的手指和近端的肩关节等等进行被动或者主动的运动,以此实施相对应的康复训练,这样能够提升治疗成效,一周之后,可引导患者有针对性的对手术部位肌腱进行切实有效的收缩训练。
在中期的时候,也就是说在手术之后的3~4周左右,因为患者的肌腱修复多为手掌屈肌腱,去除外固定设施之后,可以对其关节部位进行活动训练,使其活动性得到充分的增强,同时也要练习患者的肌力和关节,使其灵活性进一步提升。
1.2.3做好感觉和日常能力训练。首先要针对患者的损伤部位进行相对应的触觉训练,在这个过程中,所涉及的方法主要是质地和形状地训练法,有针对性的选用不同规格的工业纱布,把它们粘在一根棍上,让患者进行相对应的触摸训练,这样能够更有效地提升其感知能力,通过感觉训练的方法增强治疗效果。其次,也要着重做好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工作,确保患者的手关节部位肌力和活动度有明显恢复的时候,可以进行针对性的功能练习和训练,例如,可以有针对性的做一些弹、勾、拉、抓、握、捏等动作在练习的时候要循序渐进,从少到多,等到患者的手功能进一步恢复之后,进一步练习比较难的内容,例如,可以进行洗澡,穿衣,裤等等,要讲究适度原则,1~2次/d,5min/次。
1.3观察标准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几率等情况进行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25.0软件,结果使用(x±s)表示,统计学形成意义以P小于0.05进行评价。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过相对应的治疗和综合训练之后,手部的感觉和相应的功能都有极大的改善,其手部功能康复率为96.67%,而对照组只有80%,可见,观察组的恢复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针对手外伤患者而言,在其手术之后,结合其具体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术后康复训练工作,是关键所在,只有进行及早的康复训练,并进行针对性的护理管理,这样才能为其手部功能的有效恢复提供必要的条件。在实际的康复训练过程中,要切实有效地采取综合康复治疗模式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管理和治疗,这样才能体现出应有的综合效益,使患者的手部功能得到切实有效的恢复。在综合康复治疗的过程中,首先要针对患者的手部功能和手外伤等具体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评定和判断,进一步把握具体情况,然后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康复治疗对策,这样才能体现出应有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具体治疗过程中,要充分融合物理治疗方法,通过物理干预手段,使患者的血液循环进一步改善,局部的组织代谢得到进一步的增强,进而使患者的肿胀部位能够得到有效的缓解,肿胀消退,同时也能够进一步软化瘢痕,确保黏连部位得到有效的消除,进而确保患者的痉挛肌肉能够保持在松弛的状态,以此有效减少关节强直与挛缩等相关情况。同时有针对性的实施作业治疗方法,以此为其手关节和肌肉耐力的增强,提供必要的保障。同时在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方面也要有效融合,要充分落实循序渐进、时间从短到长的基本原则,使得各项综合训练方法和康复手段能够呈现出应有的效能。
4结论
总而言之,在针对手外伤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采取综合康复治疗模式,进一步有效融合物理治疗、作业治疗以及其他治疗手段,实现优势互补,这样能够呈现出更为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使患者及早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 戴闽.实用骨科治疗与康复[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7.45-46.
[2] 戴闽,帅浪,范红先,等.骨折术后运动康复安全评定的几点体会[J].医学与哲学2019,31(5):354-36.
[3]崔旭伟,刘辉霞,聂益利,等.工伤保险社区职业-社会康复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3).
[4]许晓惠,李光辉.社区康复发展的问题及建议[J].社区医学杂志,201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