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安全性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1年4期   作者:拱严
[导读] 目的:研究分析上消化道出血采用内镜治疗的安全性
        拱严
        黑龙江省现代肛肠医院   黑龙江 哈尔滨150001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上消化道出血采用内镜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将本院在2020 年 1 月—2020 年 12月期间收治并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分为A组(采用内镜治疗)与B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每组患者各 45 例,将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标状况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结果表明A组患者接受内镜治疗后各项指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均优于B组,差异显著(P <0.05);A组(95.55%)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88.88%)的总有效率,差异显著(P < 0.05)。结论:采用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效率较高,并发症较少,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可将其作为上消化道出血的首选治疗措施,并进行积极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内镜;治疗;安全性
        上消化道出血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胰胆等器官因病变而引起的出血,是临床医学中一种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消化道溃疡、胃粘膜损伤、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胃癌等都会诱发该病,其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呕血、黑便等,当患者出血量较多时,会引发不同程度的贫血,甚至会导致失血性休克, 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本院对9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内镜手术比传统手术具有创伤小、手术后恢复快、 患者疼痛感不强等优点,有很高的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本院将 90 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 本院2020 年 1 月—2020 年 12月期间收治并符合实验标准的患者)分为A组(采用内镜治疗)与B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每组45人。A组中,男性25人、女性20人,年龄最大为56岁,年龄最小为23岁,平均年龄为(38.78±0.56)岁。B组中,男性25人、女性20人,年龄最大为 58岁,年龄最小为21岁,平均年龄为(37.65±0.96)岁。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差异不明显,具有可比性。
2.方法
        A组患者进行内镜治疗,术前患者实施补液、输血、心电监护等,后在内镜下观察找到出血点,再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开展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治疗、金属夹止血术或是注射止血术。
        B组患者进行常规保守药物治疗,禁食禁水、心电监护、服用止血药物、建立静脉通
道补液、胃管内注射止血药物等。
3.观察指标
        治疗后,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分析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将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患者经治疗后无呕血、便血等症状,血压保持稳定;有效:患者经过治疗后黑便、呕血、便血等现象得到缓解,血压保持稳定;无效:患者经过治疗后呕血、便血等现象并无缓解,甚至出现循环障碍或休克。治疗有效率 =(显效人数 + 有效人数)/ 总人数 ×100%。
4.统计学方法
        所有的数据信息均采用 SPSS22.0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 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 检验,当P < 0.05 时,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治疗后两组各项指标状况分析结果
        A组各项指标均优于B组,P < 0.05,对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所示。

2.治疗有效率的比较
        A组患者经内镜治疗后总有效率为 95.55%,B组患者经常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8.88%,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后差异明显(P < 0.05),如表 2所示。


3.治疗后不良反应及再出血发生率的比较
        经统计,A组患者经内镜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 6.66%,再出血的发生率为 2.22%,B组患者经常规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 15.55%,再出血的发生率为 11.11%,对比之后差异非常明显(P < 0.05),如表 3 所示。

三、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是我国消化内科常见疾病之一1-2,临床上对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多根据其呕血、黑便、便血等症状,或是通过上消化内镜和血常规进行确诊,上消化道出血主要发病原因有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疾病和胃癌等,病因应结合患者症状、体征、既往病史、胃镜、钡餐检查等结果诊断,以便于确定出血位置及原因。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内镜技术在临床治疗上得到广泛应用,其主要优点有:创伤小、止血快、术后恢复快,成为诊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最安全的手术方式,通过使用内镜技术能够让医护人员更加准确的找到患者的病因和准确的出血点,还可以通过使用内镜技术帮助医护人员清楚判断患者病变部位是否会出现二次出血,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疾病的复发。
        实验结果显示,A组实施内镜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P < 0.05);A组患者的止血时间、退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B组(P <0.05);A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也明显低于B组,证明内镜治疗法对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几率非常有效(P < 0.05)。综合以上数据,可以证明采用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效率较高,可将其作为上消化道出血的首选治疗措施,并进行积极应用与推广,对患者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吉华青 . 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 49 例临床观察 [J]. 健康大视野,2019(15):223-224
        [2]周超,付翠平 . 内镜药物与内镜金属钛夹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效果对比 [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0,11(6):83-85
        [3]黄海霞 . 在上消化道出血治疗工作中消化内镜发挥的作用研究 [J]. 健康之友,2019,27(17):99
        [4]张慎听 . 上消化道出血采用消化内镜治疗后发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J]. 中国社区医师,2019,35(28):79,8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