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孝威
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水利局 青海省西宁市 811600
摘要:我国疆土辽阔,水资源极为丰富,同时我国水资源用量也非常高,农用用水消耗最为凸显,是目前首要关注和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合理采用灌溉技术,优化水资源,充分实现水资源的应用价值,以此来控制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同时对保护我国生态环境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基于此,本文针对小型农田水利节水灌溉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重要举措,以此来提高灌溉效率,提升农业生产水平。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农业生产;措施
传统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中存在很多灌溉方面的问题,导致水资源严重浪费。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需要高度重视对节水灌溉技术的合理使用,针对灌溉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和处理,能够充分实现水资源的应用价值,提高资源率,提升我国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为推动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小型农田水利节水灌溉中存在的问题
1.1灌溉方式落后
目前我国小型农田节水灌溉通常采用凿井汲水或者挖渠引水的方式进行,借助闸坝、堤防、沟渠等设施将水源地中的水资源全部引出为农田进行灌溉,通常采用的灌溉方式都是大漫灌。这种传统的灌溉方式会导致灌溉水资源出现严重不均匀的现象,水资源严重浪费。
1.2资金投入不足
部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资源不充足,后期维护和检修够工作无法顺利进行,甚至还会导致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出现老化或者损坏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农民的收益,对于新建设好的节水灌溉系统会因为资金不足,无法达到预期建设的效果,严重降低了节水灌溉的效果,无法满足当前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1.3管理较为粗放
农村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管理中,管理模式单一、落后,无法满足目前农业的发展需求,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属于农业大国,传统思想严重,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一直无法紧跟社会市场转变的脚步,没有得到的社会各界的认可,我国农村农田水利灌溉的传统思想存在极大的局限性,权责不明确,管理模式较为处方,无法针对细节作出相应的管理措施,降低了调度的灵活性,严重了对节水灌溉技术的使用,阻碍了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与发展。
2小型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措施
2.1合理使用灌溉技术
2.1.1低压水管技术
低压水管技术很好地代替了传统的输水明渠,将管道压力控制在0.2MPa以下,可以充分实现管道的应用价值,减少占地面积,同时输水速度和灌溉的面积也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减少电能的消耗,非常符合当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传统明渠相比,低压管浇灌技术具有灵活机动的特征,能够按照区域的具体情况来完成铺设,属于目前应用最为广泛和应用效果最显著的一种灌溉技术。管道以塑料硬管、混凝土管、金属管为主,具有性能好,不易在输水过程中发生渗漏的优势[1]。隔离管道的内外环境,利于避免水汽蒸发,减少水资源浪费,为新产业农作物的生长提供有效依据。
2.1.2滴灌技术
滴灌技术是利用低压水管技术所研发的一种新型技术,通过利用低压水管将所有需要灌溉的水资源全部输送到农田支管中,在支管的末端设置一个长为2.5mm的毛管,之后合理调节灌溉的速度完成滴管,将空洞、滴头合理设置在农作物的根部,这样有利于更好地完成对局部农田的灌溉,确保土壤水分充足,促进农作物健康生长。
2.1.3喷灌技术
喷灌技术主要包含三种,分别为半移动式、固定式。移动式。属于目前小型农田水利节水灌溉中最常用的一种灌溉技术。
该技术原理是通过利用改造后的喷头在压力的作用下将水喷出,所喷出的水呈细小的水珠,可以对农田农作物均匀喷洒,这种灌溉技术的形式与降雨非常相似。
2.2加大资金投入
相关部门需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确保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可以顺利进行,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后期使用的维护和保养也可以得到有效实现。第一,从上级拨款中专门划拨出一部分资金用于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中,可以为整个工程的提供的技术支撑,实现灌溉技术合理、有效的使用。在基础上还可以引导农民群众为此工程的建设与开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筹集资金,在农业生产中广泛推广与普及节水灌溉技术,推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又好又快的发展[2]。第二、有关部门需要积极引导社会资金的投入,号召相关企业与本地农民群众建立良好的生产合作关系,企业作为出资方,加强该地区农业生产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全面开展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而作为农民,则需要根据相关企业的需求来种植农作物,按照市场价格来提供给企业,实现合作共赢的目标。唯有这样才能够满足小型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建设资金支持的需求,能够更好地更快地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升农业用水的利用率。
2.3制定科学管理模式
制定完善的科学管理模式能够实现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的广泛推广与应用,同时也可以提高小型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质量,因此,相关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结合自身发展过程中所设定的目标和农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来不断创新和优化传统灌溉工程的管理模式,合理配置灌溉用水,推动当地农业生产的水平,提高水资源的循环利用。首先,相关部分需要根据自身对灌溉工程所处地区的农业发展情况和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统筹,从而建立完善的管理模式,创新水资源补给方式,加大管理力度,能够有效提高水资源的补给效果,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化利用,满足农业灌溉的具体需求[3]。其次,制定完善的法律管理条例,能够确保技术员可以严格按照完善的政策模式开展相关工作,加强多用水管理工作的监督和管控,能够全面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有效避免资源浪费,提高节水灌溉效率,实现资源合理配置,进一步推动水利灌溉事业的稳固发展。最后,定期对相关人员加强节水意识的培训和指导,全面提升相关人员和农民的节水意识,规范农民灌溉行为,采用阶梯计价法对农民的经济收入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分析结果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合理控制农民用水的成本,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
2.4加强宣传推广
为了实现小型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与应用,相关部门加强对该技术的推广力度,积极转变农民节水灌溉的理念,帮助农民树立正确的灌溉意识,可以在提高节水灌溉效率的同时,合理配置农业用水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广泛普及和推广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激技术,广播、电视或者纸质传媒等方式来大范围推广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全面普及该技术的实际操作流程和应用价值。在相邻的村镇也可以采用墙报、宣传板等方式来宣传农田节水广大技术的应用效果。微信、微博以及抖音各种网络平台都可以作为宣传该技术的主要平台,提升农民对节水灌溉技术的重视程度和应用频率。相关政府部门还需要建立有关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应用的生产示范基地,定期邀请农民群众进行参观,并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利用实际灌溉案例为农民讲解该技术的应用价值,提升农民的使用效率以及对小型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理解程度,利于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高质量、高产量的农业产物,进而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农业生产发展中农业灌溉用水非常重要,但目前农业灌溉用水方面存在很多的问题。通过制定完善的灌溉技术管理制度,合理使用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能够有效解决农业用水的关键问题,避免水资源浪费,从而提升水资源应用价值,实现农产物高产量和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农业生产目标。
参考文献
[1]娄国正. 小型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 乡村科技,2020,11(26):121-122.
[2]叶树林,陈绍国. 安徽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措施探析[J]. 农民致富之友,2016(14):291-291.
[3]汪小力[1]. 小型农田水利灌溉节水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 水能经济,2018,000 (002):P.22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