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市政工程管理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于延霞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5期   作者:于延霞
[导读] 摘要:当前随着国家城市化的发展,市政工程项目越来越多,而市政工程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政府的形象。
        山东东来市政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省滨州市  256600
        摘要:当前随着国家城市化的发展,市政工程项目越来越多,而市政工程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政府的形象。市政工程项目质量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市政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也成为人们探讨的热点话题。而就目前阶段来讲,有许多市政工程单位在施工现场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果此类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那么就会对市政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造成负面影响。文中系统阐述了市政工程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市政工程;管理
        引言
        市政工程建设关乎国计民生的大计,是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经济发展新常态,市政工程建设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施工管理是市政工程建设的关键环节,其管理力度直接影响着市政工程建设的质量。所以,这就要求广大相关工作者积极创新施工管理模式,完善施工管理的体制机制,提高市政工程建设的有效性和高效性,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大众。
        1市政工程的特点
        1.1影响工程施工的因素较多
        工程项目在建设的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不确定因素,如人为因素、政策因素、自然因素等,而市政工程更是如此。市政工程的公益性强,而且牵涉面广,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会受到各个方面的影响,如社会舆论、自然环境、不同单位的利益牵扯等因素。这些不确定因素的存在会影响市政工程的施工,使得市政工程的施工进度、施工质量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1.2受拆迁工作或者政治因素的影响大
        市政工程大多是民生工程,因此会涉及旧民居拆迁、扩路,而这些会给附近居民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而且由于个人利益因素,施工单位在拆迁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如部分居民故土难离、不愿意拆迁,部分居民希望获得更多的赔偿,部分居民故意干扰施工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市政工程的建设和施工。市政工程,顾名思义,具有一定的政治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地政府的形象,会有一定的政治影响,因此政治因素和拆迁过程中的居民因素是影响到市政工程施工的重要因素。
        1.3牵扯单位和机构较多
        市政工程大多是由政府投资,而政府投资的工程会涉及城市建设、财政部门、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等多个机构和组织。这些单位由于利益的关系会产生一定的矛盾和纠纷,而这种矛盾和纠纷一定会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市政工程的建设和施工。
        2市政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市政工程建设单位现场施工管理意识薄弱
        当前,我国很多建筑单位更加注重建设的进度,关注是否可以如期完工,项目的设计是否无误,项目投产时能否获得较高的经济利益,这就导致许多施工单位在展开市政工程时,往往沿用传统的工程造价模式,忽视了对施工现场的环境、质量、安全进行管理,使得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细节方面的问题,加大了现场施工环境的管理风险,导致建筑工程安全问题频发,给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2.2现场管理不到位
        市政工程与一般的建筑工程有所不同,市政工程大多是在居民聚集的区域建设的,如高架、地铁等,其施工过程难免会存在高空作业和地下作业,不仅给周围的居民带来一定的影响,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需要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但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部分施工单位并不注重施工现场的管理,建筑垃圾、建筑材料和机械乱放,没有做好隔音措施,车辆随意进入,垃圾无人清理,没有提前建设存放材料的库房等,这些都是现场管理不到位导致的,严重影响施工秩序,也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2.3施工材料不达标
        工程项目的材料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市政工程也是如此。

如果所选择的施工材料不符合施工质量设计标准就会影响工程质量。虽然政府部门和社会大众加强了对施工质量的重视,但是实际情况是部分的施工单位过于追求经济效益、过于注重成本控制,在施工的过程中会选择质量不达标的建筑材料,从而使得工程项目的质量不达标。此外,部分施工单位选择了符合标准的施工材料,但是施工现场管理过于混乱,材料在进场之后没有严格按照相应的存储标准存储,导致施工进度受到影响;施工材料在不合理的储存过程中发生质量下降的问题,也影响了工程质量。
        3加强市政工程施工管理的有效措施
        3.1改进相应的管理制度
        市政工程管理项目在进行施工前,应对市政管理项目做完整的管理政策和管理条例,把规章制度当做名言警句来贯彻落实到每一个单位,首先,对于不遵守市政工程管理条例的人员实施相应的惩罚来加强市政管理条例的威严,以此来保证每个管理组都可以完成任务。建设一个较为完整的政府监管制度有利于加强管理人员对工程施工的有效管理,以此来提升市政工程管理的高效建设。
        3.2增强现场施工管理意识,提高现场施工管理的地位
        首先,高级管理者应该转变自身的理念,摒弃传统“重效益、轻现场”的管理方式,提高施工现场管理的地位。其次,中级管理人员应该积极发挥上传下达、联系左右的作用,制定科学完善的现场施工管理条例,保障施工现场环境的条理性,使施工计划能够顺利实施,保障现场施工的有序性。最后,对于基层人员来说,施工现场人员应该遵循领导的指令,积极投身于市政工程的建设,保证施工现场环境的条理性。此外,对于现场施工的安全问题,施工单位应该建立严格的安全责任机制,提高施工现场的安全系数。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设备的定位功能和监督功能更加完善,因此施工单位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构建互联网监管体系,提高现场施工的安全系数。同时,企业还应该借助安全责任制,加大对施工现场的安全检测力度,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频率。
        3.3严格控制施工材料的质量
        施工材料直接影响市政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需要从采购材料着手,严把材料质量关。采购人员要严格按照工程项目质量标准选择合适的材料,并保证材料符合工程质量的要求。选择符合标准的材料后,在材料进场时,施工单位必须对材料进行抽检,如发现有不符合的材料则需要责令退回,并启动追责机制,追责第一责任人,要确保进场的材料完全符合施工项目的质量设计标准。此外,在材料进场之后,相关人员需要合理储存材料,不同的材料要分门别类地存储整理,并做好记录。
        3.4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对于施工企业,需要针对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开展教育和培训活动,帮助他们从思想上加强对安全和质量问题的重视,还要对施工现场管理模式进行创新,设立专门的质量监督和管理人员,通过定时检查和不定时抽查等方式对施工现场的违规行为进行纠正。
        3.5做好养护、交接工作
        市政项目在完工之后,需要做好交接和养护工作。施工单位要在交接前安排专人对工程项目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例如,道路在完工后如发现路面有破损处要及时修复,并经常检查路面路基,通过这样的方式保证施工工程内部结构的自然固化,从而延长市政工程的寿命。施工单位在交接的过程中需要对后续的养护问题提交书面报告,由专人负责后续的养护工作。
        结束语
        综上所述,面对市政工程在现场管理制度、材料管理以及人员认识方面的不足,施工企业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予以解决,建立完善的制度,通过科学的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春娇,张莉萍.市政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与控制分析[J].居舍,2017(36):109.
        [2]刘建华.探析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江西建材,2017(24):285-286.
        [3]莫文幸.市政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与控制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7(51):160-1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