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公路桥梁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公路交通行业很大程度上带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时下公路交通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绿色公路理念应运而生。本文主要论述了在绿色公路理念下的公路环境保护关键技术探究,从资源利用、生态修复等方面入手,既保护了生态环境,还降低了能源消耗,以供参考。
关键词:绿色公路理论;公路环境保护;关键技术
引言:绿色公路是指让公路和自然和谐相处,是公路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人们认知水平与技术的不断进步,要尽量在公路修建时不对地面造成干扰,因为扰动的结果会导致环境被破坏,需将破坏程度降到最低,降低能源损耗,减少污染物排放。
一、公路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
因为受到各方面自然因素的影响,在建设公路的时期,无法避免占有或分隔土地,在施工阶段,大范围的填挖作业,会导致岩土体位移或变形,使地质带边坡变得更加脆弱。同时,由于缺乏表土和植被,自然植被难以复原到原先状态,要及时采取措施,因为较为特殊的地质情况,裸露边坡为降水汇流的形成提供边界条件与动力,致使土壤中的水分降低,土壤松弛,邻近的坡面易发生水土流失、山体滑坡等灾害,威胁周围住户的生命财产安全,公路从开始修建的整个生命周期都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我国公路建设的技术手段仍有很多不足之处,对公路环保认识不充分,资金受限,公路工程与路域生态保护的设想难以实现,遗留的环境问题会影响沿线地区的环境质量。在公路建设阶段,要尽可能的与自然环境相适应。
二、公路环境保护关键技术
(一)资源的回收与利用
绿色公路的本质更加注重植物之间的良好配合,重点在于植物之间的自然生长与生态群落的形成,不可长时间靠人为养护。从植物生长层面看,一个优质的天然循环系统是绿色公路理念最好的呈现。当前人们大多将精力放在绿地的美学价值上,往往忽视了植物生态的形成,致使维护成本大幅提升。例如,在某公路的绿化设计中,开始以俯视视角在互通位置布置花坛,以此展示出当地的文化属性。但没有考虑到,通过的司乘人员都处在高速运动状态下,没有时间进行细致的观察,更不知道花坛是当地文化的体现。随后改变了设计方案,将植物品种改成了易活、容易养护的树种,植株之间要按照其特殊属性科学搭配,以群落发展为目的,免于人工养护,降低了养护成本[1]。
公路在修建阶段,路线经过的区域中大量植物被破坏,若立交围合有足够的面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可以将移栽苗木暂时放在其中,让苗木获得了保护,有效解决了后续施工时期的苗木供给,降低了工程费用,彰显绿色公路理念。例如,某高速公路的互通立交,占地面积达到了33万平方米,地势平整,周围有小溪经过,是修建苗圃基地的绝佳地点,建设通道有助于人们进入立交里面,为保证观赏者只在内部进行活动,需采取隔离措施,避免影响到正常通车。初期的苗木堆放地点要等到绿化结束后再转移走,起到“暂时保管”的功能,等到整体施工完毕,对于剩余的树苗,在不干扰正常施工的前提下,要对其进行专门设计,打造苗圃基地,达到资源回收利用的目的,最大限度提高公路沿途区域的苗木利用率。
景观设计可以将当地果树为主,无需引进其他绿化树种,运用自然群落式的种植方法,打造一副丘陵果园的自然景色,在实际施工阶段,在不干扰主体施工的基础上,圈定范围予以保护,一些地区的果树四季常青,不仅达到了绿化的目的,还提高了经济收入。
(二)边坡生态修复技术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公路土质边坡土质绿化技术颇为成熟,常用的有可图喷播、湿土喷播与挖穴植灌等,对石质边坡来说,尚且没有一项成熟的技术,石质边坡无法借用土质边坡的绿化施工技术。现已开发出一项生态恢复工艺,即土壤菌绿化法。
此项技术的核心在于植物的成长无法离开土、光、水,土是生长的基础,但在岩石上无法生存,若想将岩石变成植物生长所需的土壤,就需依靠这种被称为土壤菌的制剂,其中蕴含大量微生物,比如放线菌、丝状菌等。可以在自我生长的时期进行化学反应,经过腐食、矿化作用,产生多种有助于植物生长的营养成分,有机酸有利于岩石进行分解,让植物根系扎根于岩石中,无机营养物质为植物提供足够的养分,在边坡上形成完整的生态循环体系,该系统的生命力顽强,会让长在上面的植物更加健壮生长,相比于客土喷播,不会出现边坡退化的情况,相反,时间越长,植物根系便越发达,在表面构成根系网,使边坡更加巩固。土壤菌属于人工合成的活性土壤,该层土壤可以达到聚保水、保肥的效果,其中包含各种土壤微生物,组成一个生育基盘。在施工阶段让植物种子与其搅拌均匀,使用空压机直接喷洒到岩石表面就可以,操作简单方便[2]。
该技术是一次大胆尝试,已拥有多项专利,从实际恢复效果来看,是比较成功的,和目前的喷播技术相比,具有明显优势,因为其是“活”的,能够自己进行不断发展与循环,加速岩石的分解,使边坡更为稳定,还可将这项技术应用在矿山修复、沙漠治理当中,是一次技术上的革新。
(三)善用“借景”与“视窗效应”
目前公路两侧绿化大多为成排的列植,构成了密不透风的林带,长时间通车,会带给人压抑的感觉,要尽可能将原生态的美呈现出来,可以通过借景的方法,采用绿化的方式构建出“视窗效应”,借助“视窗”呈现美景,这种方法不用种植植物,构成了绿化减量,节约了造价。
公路景观绿化要以高速行驶的司乘人员的视角当做设计切入点,要考虑到速度不同,视距与视觉夹角范围是有差异的,需详细分析全线的景观特点,视域空间可分为开敞、郁闭、半郁闭几种,景观好的位置,让其“露”出来,不好的景观,“藏”起来,可通过栽种植物达到遮挡的效果,在弯急路段运用植物进行诱导,不用成排列植浪费资源,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是否需要密植,什么位置不需要栽植,什么位置需要密植与疏植相结合。
结论:目前在公路环境方面获得长足进步,为建设绿色交通运输系统创造了有利条件,需不断创新公路建设理念,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推广环保新技术,要加大对这方面的探究力度,进行长时间观测研究,掌握公路建设运营对环境影响的一般规律,开发出新工艺、新方法,打造优质公路运营环境。
参考文献:
[1]杨凯,赵琴,孟强.基于绿色公路新理念的甘肃省公路建设项目前期阶段环境管理对策[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20,16(10):406-408.
[2]韩文旭.公路建设中的生态环境保护——评《公路环境保护工程(第二版)》[J].环境工程,2020,38(10):247.
作者简介:周蓓,1988年3月,女,汉,湖南省长沙市,工程师,学士研究方向:绿色交通,公路环保、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