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铺类室内空间设计中功能及风格的设计方法研究——以奈雪的茶梦工厂旗舰店为例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7期   作者:武佳佳
[导读] 摘要:本文阐述了在商业店铺室内空间中,在短视频,新媒体爆发的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各种传统的商业类店铺如何抓住时下的文化热点通过店铺空间设计去实现功能以及风格的转变,以此来吸引人流量打造自己独一无二的品牌文化。
        上海形格艺术设计有限公司 200040
        摘要:本文阐述了在商业店铺室内空间中,在短视频,新媒体爆发的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各种传统的商业类店铺如何抓住时下的文化热点通过店铺空间设计去实现功能以及风格的转变,以此来吸引人流量打造自己独一无二的品牌文化。我们以奈雪的茶深圳梦工厂店为案例,在传统设计思维的基础上,围绕“功能叠加”“功能转换”“客户体验感”这三个指导思想,通过设计手法去实现“线上”与“线下”的流量转变,对品牌做到精准引流。
        关键词:互联网;空间关系;功能;样式;材质;构造;灯光;艺术
        引言
        店铺,又称商铺,商号,店肆,最早可以追溯到魏晋南北朝。《魏书·肃宗纪》有云,“牧守妄立碑颂,輒兴寺塔第宅,丰侈店肆商贩”,描写的便是店铺的景象。旧时,街市上便有各式各样的店铺,饭店,茶庄,布行,玉器店等等。只不过物质匮乏的年代,大多数店铺只是关注商品本身,店铺装修甚是简陋。现代店铺是商业空间的一部分,商业空间指提供有关设施,服务或产品以满足商业活动需求的场所。
        二十一世纪,随着中国经济井喷式地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显著提高,同时对于“文娱”“ 物质”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发廊”“餐厅”“水果店”“书店”这些街上随处可见的,充满人间烟火气的店铺也慢慢开始了改革。改革不只是产品本身,随着建筑业的高速发展,店铺的室内设计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自媒体,短视频的火爆,室内设计显得至关重要。“用户体验感”,是近年来十分流线的词汇。身处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店铺类的室内设计该如何提高用户体验感,其功能及风格该有哪些该注意的关键点?本文就此类问题,做一次初步的探析。
        1.店铺室内设计中的要点
        从店铺品牌形象定位出发。一个品牌从无到有的发展,离不开品牌形象,企业形象的树立。店铺内的装修风格便是品牌文化输出的一部分。店铺说到底还是要“卖商品”的,在这里设计的目的就是帮助业主更好地卖出商品,提高成交量,或者是在社交媒体上提高曝光量。好的品牌,其本身就有一定的文化沉淀,我们在室内设计过程中只要遵循它原有的逻辑,在视觉上做出相关的呼应,便可达到衬托产品的目的。但对于大多数品牌,其对于自身并没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和明确的定位,不知不觉中陷入了同质化竞争之中,这样的品牌很难在顾客心中留下深刻印象。此时品牌定位则能够帮助到品牌,了解自身的优劣势,制定出有别于竞争者的差异化战略方针,从而在市场中脱颖而出。
        产品本身是设计师需要关注的重点,不管是卖“服务”的,例如,发廊,美容院等。还是卖商品的,例如餐饮店,服装店等。店铺设计总体上应突出产品,激发消费者的购物欲望,即产品是主角,室内设计和建筑装饰的方法应是突出产品,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商业空间内的设计环境都是产品的衬托。
        功能为主,风格为辅原则。任何商业店铺的开张都是为了盈利,故设计的开始,首先需保证在功能使用逻辑最合理的情况下,使店铺装修的“颜值”最高化。在设计的一开始,在确定了店铺的主要经营范围之后,我们便可以布置基本功能模块以及主要人流动线。很多网红店铺一味地追求视觉效果,却疏忽了主要的使用功能,是舍本逐末的做法。设计说到底是以人为本的,是为客户服务的,所以使用方便才是第一位。
        店面的选址以及周边的商业环境也是影响室内空间布局及风格一个主要因素。设计因从城市环境整体,商业街区景观的全局出发,并以此作为设计的出发点,并应关注该地区的地域特征,历史文脉,商业文化等方面的因素。这里便又牵涉到店铺门面形象的设计,门面形象是品牌文化对外最直接,最客观的视觉输出。相同于室内空间设计,门面设计需要设计师把握周围整体环境,对品牌文化进行提炼从而反应到门面设计上。例如,地处古镇的商业店铺,我们需在设计过程中加入一些当地特色的建筑元素或文化元素,使店铺与当地城市产生空间和文化呼应。
        2.互联网思维对传统店铺室内设计的启发
        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网店新兴的产业应运而生,并且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但同时实体店铺受到强烈的冲击,由此引发了一波关店潮。其实在笔者看来,传统店铺有着网店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实体店铺可以让顾客切身实地地感受到商品的质量,增强顾客的体验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如何用好这把双刃剑,其关键点就在设计思维的突破。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思维逐渐取代传统思维,推动着社会生产力及社会经济向新的高度发展。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密切配合大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这也近一步促进了“跨界合作”的诞生。很多优秀的品牌店铺都给出了满意的答案。例如“凑凑”火锅店,“无印良品”服装店。现代城市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大多数年轻人一般外出就餐,店铺客流量大,这就造成了等位时间长的问题。“凑凑”火锅店的设计师在品牌初期调研时便发现了这一问题,巧妙地提出了在店铺门口增设奶茶铺的功能。“奶茶”又是年轻人十分喜爱的产品,但其制作方便快捷,顾客在就餐等位时便可以点一杯奶茶来消磨时间。这一功能叠加,不但缓解了顾客焦虑感,又增加了店铺的营收,一举两得。无独有偶,“无印良品”设计师在其原本空间内增设了咖啡面包区,也同样满足了很多女性在逛商场时需要歇脚的需求。
        3.以奈雪的茶梦工厂旗舰店为例,做功能与风格分析。
        奈雪的茶作为近年来饮品界的一颗新星,其主打“一口好茶”“一口软欧包”的营销理念,深受年轻人的喜爱。梦工厂旗舰店坐落在深圳海岸城商场2F,室内面积700多平,外摆300多平。在谈到零售时,总免不了谈到"人"、"货"、"场",这三者是是零售的基本框架,三者发生化学反应后的目的是要吸引更多的“流量”。
        店铺内功能的分布取决于品牌的定位。作为一家旗舰店我们不仅希望可以传达出原有的品牌文化,更想在此基础上有提升与延展。根据现有条件以及业主的需求,我们发现旗舰店有这几个特征:全时段营业,产品种类丰富,人流量大,空间大。我们结合这些特点,总结出了本次设计的两大重点:功能转换和功能叠加,并提练出三个关键词:“市集化”,“梦工厂”,“互动体验感”。
       
        图1,项目位置
        关键词1:市集化
        作为全球最大的奈雪旗舰店,我们希望顾客在其中游览可以有传统店铺不一样的体验,市集感便是其中一种。茶与面包一直以来是奈雪的主打,那这么大的空间内还可以加入什么呢?通过调研,以及业主需求,我们在饮品以及零售方面做了延伸。最终,整个空间大致有面包烘焙、茶饮、咖啡、酒吧、西餐、零售这六大区域。
       
        图2,店铺功能分区图
        原始空间呈方形缺口状,商场内有一个出入口,靠户外广场处有两个入口。户外广场商场会不定期在此举办活动所以客流量聚大且24小时对外开放,因此我们将此入口作为主要出入口。室内空间有限,但是功能区众多,我们使用“围合”“分散”“游离”“相聚”的设计手法将各个功能区按主次关系分布在各个空间内。
        烘焙作为奈雪的核心,我们在入口处便设置了长十五米的大理石面包展示台。展示台为波浪形为上下两层(图3)。波浪流线形会使空间在视觉上产生更大的延伸感。在商场入口与店铺入口连接处,考虑到人的行走路线及消费习惯,我们在此设计了奶茶水吧区(图4)。柜台为L形柜台,为使空间左右两处有对比,有层次感,相对于烘焙区的波浪柜台,此处柜台造型及材质,我们采用极简化的处理方式。柜体为最朴素的矩形几何状配以纯色水磨石。
       
        图3,波浪形烘焙展示台
       
        图4,L形水吧台
        在靠商场中庭一侧,此处空间相对私密,我们在此设置了娃娃机休闲空间。商场晚上九点后就停止营业,但户外广场却是二十四小时对外开放。流量为王的时代如何在夜幕降临时给店铺增加人气呢?答案是酒吧。深圳地处亚热带地区,一年四季无严寒天气,那户外广场便是天然的客席区。我们在广场处设置了众多外摆。两处入口旁,则设计了酒吧区,店内不设座位区,充分利用广场带来的极佳的先天条件。店铺内剩余空间则用来展示产品周边及其他礼品盒。
        综合空间内所有功能,设计的初衷是实现市集化,所以我们固定人流的动线。我们给“购物”“简餐”“烘焙”“饮料”“娱乐”“酒水”各个站点的衔接提供了更多的可能,这便是市集化。
        关键词2:梦工厂
        梦想一直是奈雪的底色,奈雪品牌从无到有的创立,便是靠的“以梦为马”的信念。我们将“色彩”作为视觉系统的识别核心,以营造梦幻的感觉。如何打造一个梦幻般的场景。这是室内空间中的一大挑战,或也将是本项目最大的亮点。光影是室内设计中的先觉语言,色彩是室内设计最具表现力和感染力的因素。光影与色彩可以改变物体在视觉上的表现。光影也起到了融合色彩与空间的作用,光影与色彩是造成室内视觉冲击最重要的两大元素。
        以此为出发点,我们决定在空间中使用镜面不锈钢,玻璃,等反光材质。商场店铺空间,墙面大多为玻璃幕墙,装饰面不多。原商场吊顶空间管线复杂,局部空间吊顶无法满足正常标高。故我们决定采用局部吊顶的方法。结合空间布局,主要在酒吧区及靠墙区域设计吊顶。一来节省了装修费用,二来也使吊顶空间多了层次。吊顶形式,主要分两种,平顶与异形。整个中岛酒吧区域是设计的核心区。我们设计了一个云朵不锈钢异形装置使其漂浮在中岛酒吧区上方,其灵感来源于钻石的切割。大量的三角形,菱形不锈钢片在三维空间中自由组合,彷佛插上了一双银色的翅膀。由于异型装置吊顶很难开孔装灯,故此处照明我们决定采用间接光源来实现光照要求。在异型吊顶下,离地3700的位置,我们设计了4条环形造型灯带。其上下叠加,环环递减,灯带向上泛光,经过不锈钢折射,再照向中岛酒吧区。
       
        图5,吊顶平面布置图  图6,吊顶造型大样图
        为将更多的自然光引入室内,靠户外处的啤酒吧,我们拆除了原有商场的墙体,下部为吧台,上半部分则为电动推窗。在晴朗的天气下,即使吧台处不开灯,在太阳光的作用下,不同时间段,云朵装置也会有不一样的光影效果。
       
        图7,中岛酒吧区剖面图
        为迎合夜晚的酒吧主题,我们为店铺设计了两套灯光系统。白天的光源多为4000k的暖白光,旨在照亮商品,烘托店铺氛围,刺激顾客的消费欲。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吊顶空间上的主要照明光源外,我们还在商品区,礼品区设计了灯箱,灯带等辅助照明。夜晚的照明,围绕梦幻的主题,从纽约现代艺术摄影师Eric Cahan的天空系列摄影为灵感,从一天二十四小时天空色彩变化中提取色彩,也隐喻了店铺为二十四小时营业的概念。
        关键词3:互动体验感
        从最古老的店铺开始,由于一开始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高,所以顾客购物都是精准的,在店内逗留的时间也不会很长。如今人们不再满足于单一的购物体验,更多的倾向于可玩,可游,可赏的空间体验。因此设计师的任务便是怎么创造更有趣的空间,可以让顾客逗留的时间更长,提升体验感。新时代的零售类店铺一定是智能的,除了现在已经普及的智能支付方式外,我们试图尝试其他的新功能来提升客户的体验感,互动体验感便是其中一种。
        上文已经提到,由于现场条件限制,我们只在局部地区设计了吊顶。但作为主入口的烘焙区,如果只有波浪形吧台,在视觉效果上显然是不够的。因此我们设计了一块超长的LED透明显示屏的在烘焙区的上方,区别于传统的显示屏,LED透明显示屏其材质本身即为通透的玻璃,所以即使在播放画面时,其材质本身都会使其看上去十分轻盈。我们受竹子的启发,在显示屏吊架上使用直径20mm的不锈钢管搭建三维的立体镂空框架,与下部烘焙展示台形成虚实对比。局部区域我们还用了圆弧拱门造型,与下方的波浪形呼应(图8)。显示屏除播放宣传画之外,顾客在烘焙区看中商品时,即可通过小程序进行线上下单,显示屏会同步显示订单情况。在夜晚酒吧模式下,显示屏会同步投屏现场氛围视频,增强店铺与顾客的互动感。
       
        图8,烘焙区立面图
        靠广场的自助啤酒吧,为增强夜晚广场与店铺内的互动,打破物理上的阻隔。我们拆除了原有的玻璃幕墙,设计了上下电动推窗。推窗下方是高度为1050的高吧台,顾客坐在户外,面向店铺内,有一种别样的酒吧体验感。我们戏剧地将酒吧区移动至靠窗处,打破了室内与室外的界限,将室内气氛延伸到了室外。不仅起到了引流的作用,更加强了室内外互动的体验感。
       
        图9,啤酒吧平面图
       
        图10,啤酒吧剖面图
        结语
        综合以上梳理分析,在新零售里,线下店的“场”突破了以往的“场所”,更强调与线上互通的“场景”,立方米与字节在此“场景”下进行互换。线下店的引流,就像是如何将精选好的食材呈现于盘子中,这是我们设计师要做的事。什么是新零售下的空间本质?我认为,新零售模式下的空间最终应成为商家营销链路中的一环,不再以销量(利润)为目的,而是以品牌传播为己任,因此同一品牌下,不再需要中型商业体,更多的是小空间或者大型旗舰店,成为虚拟照进现实的实体(空间)体验的真实广告。
        参考文献
        [1]周昕涛,闻晓菁编著.商业空间设计基础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2年1月1日
        [2]吕永中,俞培晃编著.室内设计原理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M].中国计划出版社.20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