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3723011978****XXXX
摘要: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过程。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家和水利行业信息化发展的基本趋势,然后简要阐述了黄河水利信息化的意义,然后判断了黄河水利信息化面临的现状和机遇,最后提出了黄河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信息技术;黄河水利工程;工程建设;工程管理
引言
水利工程建设是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社会民生。工程管理是水利工程建设中的一个重点环节,做好工程管理,是确保水利工程建设各工序、各环节顺利开展、有序完成的前提。信息化时代下,信息技术已经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促进各行各业的转型升级做出了重要贡献。鉴于此,水利工程管理中,也要积极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从而促进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水平的提升。
1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重要意义
1.1满足水资源共享的需求
在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数据内容较多,但是这些数据的收集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较长的时间。有一些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其数据收集较为困难,工程项目的法人、设计单位以及监理单位之间需要相互交流的信息文件同样较多,如果在当下进行信息交流的过程中,采用的是传统的信息表达方式会受到数据信息及时性以及完整性的影响。由此可见,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之一就是能够达到对所有资源的共享、优化和整合。将水力资源信息化建设所收集到的信息资源,在最短的时间内按照信息的内容进行科学性的整合,既方便了后期工作人员的管理和维护,也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信息化设备的出现其改变了传统在人工进行信息记录过程中出现的误差,解决时效性的问题,要求工作人员对各种不同的数据进行及时高效且快速的处理,提高信息处理的整体质量。其次,水利工程信息化调度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是实现对各个单位的数据信息采集和汇总,将其在第一时间内传输到所需要的部门中,提高信息的整体传递质量。
1.2满足提高水利管理成效的需要
新时期的水利行业发展,技术与管理创新的任务越发繁重。通过水利信息化建设,能够加强水资源监测与评价及管理等方面的转型升级,切实提高水利管理效率。除此之外,引入先进的技术,能够提高管理水平的科技含量,能够进一步加速技术与管理创新的进程。
1.3满足信息资源共享的需要
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会随之产生庞大的数据资料量,收集数据资源的难度较大。尤其是各参建单位间的流传文件信息较多,包括监理单位与设计单位及工程项目法人等,采取传统信息传达手段,不利于确保数据信息的完整性与真实性。通过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可实现数据信息的完整收集,便于工程后期的管理维护,最终实现水利资源优化与高效利用及优化配置。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实现业务处理的自动化水平,取代了传统人工操作模式,人为误差的问题得以规避,更利于工作人员高效快速的处理数据资源,从而尽快实现单位间的信息资源交流与共享。
2.目前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常用信息技术
2.1地理信息技术
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地理信息技术较为常用,其具有良好的空间分析能力、动态预测能力,综合信息处理能力较强。借助RTK技术,能够迅速定位地图信息,实现对数字化地图的实时测量使用。当前,地理信息技术在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应用,有效减少了传统水利数据采集过程中多人协作所需要的成本,单人采集也可以确保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例如,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可以应用遥感技术,其以电磁波理论为原理,可以大范围地开展地质测绘,为水利工程的选址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有利于实现地质勘测效率的提高。
2.2数据库技术
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借助数据库技术,可以对复杂、多样的水利数据进行综合管理,具有安全、稳定的优势,因此在水利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借助各种便捷、专业的信息软件,可以实现信息共享,为工程建设管理提供一定的便利条件。但随着应用的增多,数据库技术的诸多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如使用起点高、操作模式复杂等,有待进一步改进与完善。
2.3网络管理技术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网络联动管理已经在各行业的管理体系中得到了普及。同时,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管理技术也在不断改进、完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对网络管理技术进行有效应用,可以将各个系统连接起来。例如,以往管理人员若想获取一个数据,往往需要询问其他系统的人员,还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来分析数据是否过期或已经更新。而应用网络管理技术之后,与地质检测中心、水文测量站、天气预测站等平台系统连接起来,便可以及时获得第一手数据,实现了工作效率的提高。此外,水利工程建设中,在制定相关决策的时候,也可以有效应用这些数据,从而实现决策可操作性的提高。
3黄河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3.1树立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意识
信息技术引入黄河水利水电建设项目需要强化项目管理意识。由于水利工程建设极其复杂,过程繁琐,如果仅仅依靠人工管理,很可能会出现错误。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及时弥补人工管理的漏洞。根据水利建设项目的特点,信息技术可以促进整个项目的发展和建设,以及后期管理工作的运行和维护。采用自动化操作维护,减少人工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信息技术的管理和维护将侧重于水库堤坝和泵站等的运行。消除整个项目的技术故障。如果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中出现一些技术故障,信息技术可以自动生成解决方案,及时维护和修复故障,存储技术故障,及时共享信息。
3.2水利工程管理应用软件开发的支持
水利工程建设的管理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主要通过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和各种软件来实现。因此,为了提高黄河水利工程的质量,有必要采用应用效果更好的管理软件,并将这些软件投入到管理工作中,以保证管理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目前,国家和政府积极开发应用软件,鼓励相关专业人员参与软件开发工作,为我国的工程建设项目提供帮助。
3.3水利工程管理应用软件设计的功能设想
在水利水电管理软件中,水利广域网系统采用垂直布线、以太网网络结构等多种网络结构。惠普服务器用于水利建设项目的管理,使管理工作自动化。存储数据的硬件配有双机热备份系统,还连接了监控判断、作业转移等相关技术功能,保证了管理工作的自动化和准确性,实现了数据的安全存储,避免了服务器崩溃等相关问题造成的数据丢失。另外,在财务管理方面,可以搭建财务合同管理等多岗位管理平台,将多个部门的工作内容集中到一个平台,并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更新存储的数据,使整个信息采集系统实现准确完整的信息共享。
总结
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实现了政府内在资源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对管理成本降低与资源共享等有着积极作用。水利建设信息化实现了各职能部门的整合,实现了管理方式与制度及理念等方面的共享,信息资源等所有资源的利用率显著提高。但仍有较大的完善空间,因此值得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蒋海霞.水利工程建设中水利防汛信息技术的应用[J].河北农机,2020(11):67-68.
[2]穆君.BIM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中的应用[J].智能城市,2020,6(20):161-162.
[3]肖怀志.探讨信息自动化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应用策略[J].智能城市,2020,6(16):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