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中生态城市规划思路与方法 卢彦丞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7期   作者:卢彦丞
[导读] 摘要:现阶段,我国城乡发展转型升级,生态城市规划理论逐渐深入人心。
        重庆市规划展览馆(重庆市规划研究中心) 重庆市江北区  400000
        摘要:现阶段,我国城乡发展转型升级,生态城市规划理论逐渐深入人心。在全面倡导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大环境背景下,生态文明建设逐步被各地方政府纳入城市规划设计体系。通过采取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措施,改善生态环境,维系生态系统平衡,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
        关键词:城市规划;生态城市;规划思路;方法
        引言
        创建生态城市高度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的重要表现,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中,要秉承尊重自然、接纳自然、保护自然的基本原则,坚持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主导方向。当前,无论是工业发展,还是农业发展,亦或是城市建设,都紧紧围绕着“节能减排,低碳环保”这一主题而开展。引入生态城市理念,能够使城市规划更加科学化、合理化。随着现代化城市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交通拥堵、资源供应匮乏、环境污染等问题也越来越严重。针对此种情况,在城市规划设计进程中,有必要树立良好的节能环保意识,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快生态城市的建设进程。引入生态城市理念,能够赋予城市建设更深的内涵,凸显人文关怀理念。城市环境能否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直接决定着人们对城市环境归属感和依赖感的强弱。随着现代化城市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对城市的感情也越来越淡薄。而创建生态型城市,不仅能够推动经济快的速发展,还能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便利条件。
        1生态城市规划理论
        虽然生态文明建设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但是在城市建设方面的应用仍显不足,尤其是在城市化进程的关键阶段,生态与经济效益的平衡尚未实现。因此,生态城市规划的概念应运而生,并逐渐受到了专家的认可。生态城市规划不同于传统的城市规划以经济为主导的理念,它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更加追求建立人与自然共生的城市环境。生态城市规划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规划,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要求规划者必须考虑城市生态环境的变化,甚至需要公众和相关利益者的参与,除政府主导外,更要求在法律层面制定相关的生态建设规范以引导普通群众的生态城市建设的参与。因此,生态城市规划需要充分了解城市的自然环境、历史变革、文化氛围和经济发展等特征,合理规划城市发展空间,优化城市发展布局,创新城市发展思路,促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建设的和谐统一。
        2城市规划中生态城市规划思路与方法
        2.1构建生态城市规划体系
        通过对当前城市发展现状以及具体的城市发展总体布局进行调研,了解目前生态发展的原则。要始终秉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充分考虑城市发展的各类影响因素,加大对城市环境的多方位评估,制订有利于城市发展的方案。在城市规划设计环节注重生态环境设计,提升城市规划设计的可操作性、指导性。另外,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所建立的具体的规划方案,需要有一定的预先规定性和程序的固定性,要求规划的内容要事先确定,包括规划方案的申请、审批、修改等都是相应固定的。城市规划过程中要做到管理的程序化和公开化,要将城市规划从制订、审批、修改到最后的监督、处罚都纳入一定的规范化的发展程序中,充分发挥城市规划的宏观调控作用。最后,需要健全规划工作机构,明确具体的规划方案。针对如今的规划机构充实人手,合理配置管理机构,有效实现城乡和区域的统筹。
        2.2加强生态城市交通系统的规划设计
        城市交通系统是城市建设中的基础内容,但是随着城市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城市人口也越来越多,为城市交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在城市交通管理的建设规划方面,要缓解城市交通的压力,每一个城市的交通系统规划设计不同,因此对于城市交通的规划设计,需要结合城市的实际发展状况以及车流量的状况来进行详细的分析规划,只有这样才能使得生态城市的交通规划更加科学合理。

在城市交通规划过程中,如果城市的车流量较大而且容易造成拥堵,就需要加强对于地铁以及城市公交的应用发展,通过这两项公共交通工具来缓解人们日常出行的压力,同时通过加强地铁与公交的运用,可以有效减少城市汽车尾气的排放量,更好保护城市的空气环境质量。对于城市交通道路的规划设计来说,要加强对于主干道与支线的设计,主干道的路面宽度需要经过综合的计算分析,让人们能够更加顺畅地通过,从根本上减少拥堵的状况,通过加强城市交通的规划设计,能够有效提升城市规划的设计质量,促进生态城市的发展。
        2.3加强城市绿化建设
        对于城市的规划建设来说,绿化建设是促进城市生态优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其中绿化建设不仅包括对于城市内部面积的绿化,同时也包括对于城市周边防护林带的建设。城市的绿化建设不单单指植树造林,更应该是针对城市的实际状况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绿化建设。绿化建设不能过于统一成一种单独的设备,而应该是多层次的绿化带,包含大量种类丰富的绿色植被,促进城市绿化建设多元化的发展。
        2.4加大固体废弃物的循环利用
        无论是何种规模、何种环境的城市,在规划建设进程中都会产生一定量的固体废弃物。针对此,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对固体废弃物实施集中处理和循环利用显得尤为重要。在生态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工业废弃物、建筑废弃物、医疗废弃物以及生活废弃物堆积的情况。对此,各基层政府应制定并出台一系列关于垃圾回收处理的政策条例,约束和规范各行业的排废行为,且建立垃圾回收处理站,对无毒害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和集中处理。再者,加大环保建设方面的宣传力度,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利用垃圾分类回收的方式,实现固体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最终达到减少垃圾排放,增大资源利用率的目的。
        2.5促进区域合作与城乡协调
        1)生态城市的建设不是“零和博弈”的过程,所以不应仅就城市论城市,而应从区域角度把控,将相邻区域城市看做整体,在资源、技术上做到优势互补,最终形成完整的区域生态网络。2)针对当前城乡差异大的现状,探索正确的乡村发展道路,尤为重要的是要防止步入“A模式”(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式发展模式)的后尘,杜绝石油农业、化学农业的“现代化”误区和以大城市模式为蓝本的村镇建设方式的蔓延。在未来可发展与乡村联系密切的小城镇,以小城镇为纽带,促进城乡在经济、生态、文化方面的协调,实现城乡生态一体化发展。3)彻底改变“重新城轻旧城”的认知,新建生态城和已有城镇向生态城镇转型这2种生态城市的发展模式并不相悖,只有将全国范围内的城市作为生态城市发展对象,才能真正实现全域生态发展。
        结语
        生态城市规划是新型的城市规划,是从可持续发展、绿色环保的理念出发,利用城市原有的生态环境和资源,以更好地促进城市的发展,打造适宜居住的环境。生态城市规划需要城市建设相关工作人员结合城市自身的发展情况进行,从而形成高效低碳的城市生态环境,保证城市的健康发展,促进城市内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提升城市的现代化水平。
        参考文献:
        [1]王雷.基于绿色交通理念的生态城市规划设计[J].交通世界,2020(21):10-11,35.
        [2]张志远.当前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要点探究[J].居舍,2020(18):97-98.
        [3]刘晓静,赵斌峰.绿色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理念及策略研究[J].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2020(6):106-107.
        [4]田鑫,赵彬.生态建筑设计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科学技术创新,2020(2):148-149.
        [5]刘俊杰.关于城市建设中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思路构建[J].智能城市,2019(7):72-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