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叶集区水利局 安徽六安 237500
摘要:本文分析总结了叶集区“十三五”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现状与成效,深入查找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主要短板和突出问题;研究提出“十四五”水利规划要点,并对重点项目规划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
关键词:水利;规划;要点;建议
1. 基本情况
叶集区位于六安市西部,东经116°、北纬32°,地处豫皖两省及金寨、霍邱、固始三县交界部,南依大别山、与金寨相连;北连江淮平源、与霍邱相邻;东向连省市中心城市六安、合肥;西向接河南省信阳。素有“大别山门户”、“安徽西大门”之称。2015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市辖叶集区,2016年2月28日正式挂牌。全区辖姚李镇、洪集镇、三元镇、孙岗乡、史河街道、平岗街道共6个乡镇街,区域面积568平方公里,总人口28万。20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9.2亿元,财政收入8.7亿元,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是30924元、14170元。叶集区境内河流属淮河水系,主要有史河、马道河、沿岗河、石龙河、油坊河、沣河和西汲河等自然河流,还有人工开挖的史河总干渠、汲东干渠、沣西干渠、汲东干渠等。2021年3月,经批准成立六安市叶集区水利局。
2. “十三五”水利工作成效
“十三五”以来,叶集区水利以“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代治水方针为指引,紧紧围绕“富民强区,加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立足区情,突出重点,着力防洪保安、水利工程、河长制、水资源保障四大体系建设,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项目标任务顺利落实,有力促进了区域国民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1 防汛抗旱综合能力不断提高
深入践行“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防灾减灾理念,立足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强化组织体系,落实责任,加强监测预警,完善预案,科学调度,确保河流、水库安全度汛,全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城乡居民供水安全,最大程度减轻水旱灾害。制订完善了各类防汛防台抗旱预案体系,完成500万元的基层防汛预报预警体系建设,初步建立了水雨情监测和预警预报体系,提高了防灾减灾综合能力。截止2020年底全区共引提水约5.4亿m3,为全区粮食丰产增收提供了水源保障。
2.2 水利工程建设成效显著
史河治理工程:总投入1.1724亿元的史河叶集段治理工程于2019年完成,史河防洪标准提高到20一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按照“十三五”人饮水规划目标,五年内解决和改善农村饮用水不安全人口9.64万人,实现了19个贫困村村村通自来水,全面解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709户24799人饮水安全问题,打赢人饮安全脱贫攻坚硬仗。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2015年~2019年除险加固小(Ⅱ)型病险水库41座,完成批复投资7466万元。提高了水库防洪标准,增加了灌溉面积,为粮食作物稳产增收打下坚实基础。大中型水闸除险加固工程:2018年完成四孔闸除险加固工程,完成批复投资1377.93万元;2019年完成石堰闸除险加固工程,完成批复投资1557.99万元。水闸投入运行后,防洪和除涝效益十分显著。小型水利改造提升工程:2015~2017年,共完成资金1850万元,完成塘坝扩挖整治404口,沟河清淤清障33条,泵站改造40座3000KW。工程的实施增加了塘坝蓄水量,提高了渠系水利用系数,保证了干旱期间提水灌溉。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建设:2018~2019年,完成建设任务11.63万亩,完成投资7699万元,新建、重建或改造灌溉泵站共35座,清淤整治渠道总长114.5km,扩挖整治蓄水塘坝77座,配套建筑物共936处。工程的建设为全区实现水利脱贫、产业脱贫、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小河流薄弱环节建设:西汲河除险加固概算投资4050万元,计划2021年汛前实施完成,工程实施后可部分提高西汲河险工段防洪标准,一定程度上减少防洪安全隐患。
2.3 河长制工作有序推进
编制完成《叶集区河长手册》,完成水利部信息化平台基础数据录入,建立区、乡镇街、村河长制工作体系,建立问责与激励机制,各级河长实现常态化巡河。成立固体废物点位排查“回头看”工作领导小组和河湖生态区域违法建设问题整治整改领导小组,出台工作方案,共清除违法建设60多处。聘请区、乡两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河长制社会监督员,对河库日常管护起到监督作用。结合扶贫就业,在贫困户中聘用190名水管员,对河库进行日常保洁。2017年和2018年连续两年获得六安市河长制工作优秀档次,2018年被市里推荐参加全国河长制中期评估做得比较好的预评县区。
2.4 水资源保障能力得到提升
落实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限制纳污总量控制管理,2020年全区用水总量0.7852万m3,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8.6%,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5%。抓好取水许可和日常监管,在全区开展水资源论证13项,办新证12件。编制完成《叶集区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2016-2025)》,创建省级节水型企业2家(叶集大团结食用油厂和南方水泥厂),创建叶集区第二小学教育节水基地1家。加强水功能区管理,开展水质监测,截止2020年,区内5个水功能区断面水质达标率100%。
3. 主要短板与问题
“十三五”以来,叶集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与“十四五”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增加的需求相比,水利的支撑作用和保障能力仍存在明显不足。
3.1 防洪除涝标准偏低,工程体系尚未完善
外河史河主要堤防未达到50年一遇防洪设计标准,史河干流泄洪能力仍显不足,防洪标准仍需提升。史河叶集洼地进洪频繁,区内人口居安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湾区洼地排涝能力不足5年一遇。西汲河等中小河流抗风险能力不足,防洪能力不到10年一遇。
3.2 干旱缺水严重,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
全区易旱缺水面积占全区国土面积的一半以上,平岗、孙岗丘陵区缺水严重,中等干旱年份全区缺水量1000万m3。水资源利用系数偏低,多年来养成粗放式的灌溉习惯,用水定额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干旱应急机制不完善,供需矛盾尖锐。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生态环境改善的关键因素之一。
3.3 水污染问题加重,水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近年来,全区河流塘库大多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城区沿岗河、二道河、西小河水污染严重,水生态环境恶化,黑臭水体严重。
3.4 农村水利基础设施薄弱,运行情况差
叶集区现有小型水库工程160座,塘坝7242余口,渠系1100km,有效灌溉面积28.9万亩。由于这些工程大多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设标准低,病险严重,长期带病运行,蓄水功能难以正常发挥,渠系不配套,防渗率低,仅为10.9%,渠系漏水十分严重,渠系水利用系数仅为0.45。
3.5 水利投入依然不足
加快水利建设,促进水利协调发展,需要适度的投资规模作为保障。叶集区水利投入仍存在几个问题:一是水利投入很大一部分是依靠中央、省级补助,全区没有建立以各级公共财政为主渠道,稳定增长的投入机制,水利专项资金投入少;二是一些水利建设中的薄弱环节需要加强,建设投资领域亟待拓宽;三是区财政困难,配套能力差,影响工程建设。
3.6 项目前期储备不足,规划有待加强
水利规划和项目前期工作是水利建设和管理工作的基础和依据。目前,我区现有规划体系仍不完善,流域综合规划及区域河道规划尚未完成。随着近来水利投资逐步增加,暴露出前期工作滞后、前期工作质量不高,争取项目力度小,前期投入不足,项目储备不足等问题。
3.7 水利管理与服务体系不健全,良性运行机制亟待建立
水利基础工作条件较差,信息化水平较低。洪水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城区人水争地现象突出。水资源统一管理进展缓慢,水资源管理和排污管理未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水利投融资、水价形成、水费征收体系尚难以适应市场经济规律和水利行业建设的要求。
3.8 水利部门自身问题
技术人员青黄不接,近20年未招收水利专业技术人员,技术人员少且年龄结构、知识层次断层严重,现有人员整体业务素质偏低,业务水平跟不上发展形势,缺乏规划设计人才,水利工程管理力不从心。
4. “十四五”水利规划要点
4.1 规划思路
依据“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思路,按照“水利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要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指示精神,在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进行预测评估的基础上,研判水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着力解决防洪、除涝、供水、生态环境等事关全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用水保障等民众最关注、最直接、最现实的热点问题,大力发展民生水利,改善生活生产条件和人居环境,使水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确立用水总量控制、节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扎实推进依法治水,不断深化水利改革,努力实现水资源科学持续利用,为加快全区转型跨越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利保障。
4.2 规划要点
进一步完善防洪除涝抗旱减灾工程体系,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明显改善,行业监管能力得到提升,为推动叶集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有效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4.2.1 防洪除涝保安
实施史河叶集段治理工程,使我区的史河干堤与马道河、沿岗河堤形成较为完整的防洪保护圈,使防洪能力全面达到抗御史河1991年型洪水标准,叶集城市综合防洪能力达到50年一遇。实施叶集城区洼地治理工程,按20年一遇排涝标准疏浚马道河、沿岗河、二道河、西小河和卡子桥河,按20年一遇排涝标准新建五里拐站和卡子排涝站。实施叶集开发区排涝提升工程,排涝标准达20年一遇。到2025年,西汲河、油坊河、沣河等支流防洪标准基本达到20年一遇,兼顾2020年7.18大水不出现大的险情,西汲河洼地排涝标准基本达到10年一遇以上。
4.2.2 水生态水环境保护与改善
地表水基本达到省政府批准的《安徽省水功能区划》确定的目标,“十四五”期间主要水功能区水质标准达标率达到100%以上。饮用水源地主要水质指标达到国家标准。启动史河水生态及水环境治理项目规划,新建史河拦水坝,采取工程措施对史河进行水生态修复和水环境治理。
4.2.3 农村水利建设
实施下骆山水轮泵站、平岗一二级站泵站等技改项目。结合淠史杭史河灌区现代化改造工程,对全区主要灌溉支渠渠系进行清淤整治、配套加固及节水改造,使灌溉保证率达到90%,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现状的0.513逐步提高到0.54。对剩余18座病险水库进行除险加固。
4.2.4 灌溉供水
叶集区“江淮果岭”建设涉及全区6个乡镇办33个村(社),区域总面积180平方公里,人口12万,其中贫困人口0.3万户0.7万人,区域内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水资源短缺,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助推乡村振兴,尽快实施江淮果岭灌区项目十分必要。叶集区无备用水源地,主要从金寨梅山水库买水作为叶集城区和部分乡镇(街)供水水源,最大供水能力为1万m3/d,且水价较高。从远期看,叶集城区及周边需满足供水 8 万m3/d,随着金寨县城区自身的不断扩张,梅山水厂向叶集供水规模扩充的可能性比较渺茫。随着叶集城市的扩张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供水能力不足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瓶颈,因此,采取工程措施,启动备用水源地建设势在必行。全区4座规模化水厂均存在设备及供水管网运行老化、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实施农村饮水安全提质增效工程,完善城乡供水一体化农村供水工程体系,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
4.2.5 水资源开发利用与配置
全区用水总量到2025年控制在1.379亿立方米以内,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十三五”未分别下降15%、18%,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至49.7m3。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4。节水意识逐步形成,水资源配置趋于合理。
4.2.6 河长制工作
按照省、市统一要求,全面建立河长制工作体系,围绕河长制六项主要任务,突出抓好重点河段、重要河流、突出问题的整治,着力推动河长制“见行动、见成效”,确保完成年度各项目标任务。
4.2.7 水利行业能力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扩宽人才引进渠道。通过补充毕业生、参加在职学历教育、人才引进等多种方式,扩大人才队伍总量。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保障,区政府在工作经费、人员配置等方面予以支持,全面推进区级水利部门能力建设,从而不断提高水利事业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5. 意见和建议
5.1史河省界段堤防达标及水系治理项目
史河堤防是皖豫两省沿河人民群众的“生命堤”,提高史河防洪标准,对史河进行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恢复,是两省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团结治水、和谐治水,是建设“一河两岸一座城”,打造“幸福史河”造福两岸人民的共同目标。因史河属跨省界流域河流,需通盘考虑,统一规划,综合整治。
5.2 西汲河综合治理项目
2020年7月17日~19日,叶集区遭受特大暴雨袭击,西汲河叶集段全线溢堤,造成姚李和洪集两镇沿河农田、房屋被淹,人员被迫转移,直接经济损失达20203.7万元。西汲河综合治理迫在眉睫。西汲河属跨县(区)河流,水系复杂,急需由市水利局牵头进行统一规划,综合治理,主要是提高防洪标准和排涝标准,兼顾移民搬迁。
5.3 淠史杭史河灌区现代化改造项目
叶集区从干渠引水的灌溉支渠近20条,经多年运行,普遍存在渠系老化,配套不全,淤塞严重,渠系灌溉水利用系数偏低,效益逐年衰减等现象,亟需进行改造。由于叶集区建区迟,前期灌区配套改造项目很少,本次淠史杭总局编制的《安徽省淠史杭灌区“十四五”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实施方案》中仅将下骆山支渠和姚李支渠列入项目之中,与其他县区相比差距较大。建议淠史杭总局综合考虑叶集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等实情,在项目数量和资金上予以支持和倾斜。
作者简介:
金正家,男,1970年12月生,工程师,从事水利规划和水工程运行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