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子龙2贺利、2闫鑫、2戚铧钟3盛兆旺
1青岛地质工程勘察院 山东省青岛市266400 2青岛地矿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省青岛市266400 3青岛地质工程勘察院 山东省青岛市266400
摘要:边坡支护工程的主要措施是岩土工程勘察,在工程建设初期要合理勘察岩土,充分的了解施工现场的地质情况,可以为工程施工提供更加精准的数据信息,以此来提升工程的勘察设计水平。本文分析边坡支护工程设计中岩土工程勘察中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为今后边坡支护工程设计提供质量保证。
关键词:边坡支护工程设计;岩土工程勘察问题
1岩土工程中应用边坡支护技术的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项目数量也在逐年不断增加。在整个建筑活动中,岩土工程作为一项重要的技术,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直接影响工程的建设成本和质量安全。尤其山地工程的大规模建设,不可避免的会形成大量的人工边坡,故边坡支护工作的重要性越发突出。要做好边坡支护,首先要进行岩土工程勘察,通过查明边坡的规模、坡度、走向、岩性构成、地下水等情况为设计提供相应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为后期可能的支护形式提供重要的支撑。同时岩土工程勘察也能查明现状下及后期施工过程中可能因地质情况导致的一系列不良的地质问题,为施工质量和安全提供保障。
2阐述边坡支护工程设计岩土工程勘察
在边坡支护工程设计中,岩土工程是主要的流程。岩土工程的作用是对边坡支护的地面或者水下进行施工,所以需要严格勘查自然环境下的土层结构、岩土分布等,从而得出有关数据,为岩土施工提供保障。岩土工程勘探要研究各种勘查方法,使其和对应勘察流程相符合,对各时期刊勘察进行部署。边坡支护工程设计岩土工程图若是发现存在问题,则应分步处理问题,联系理论进行整体评价,岩土工程勘探在边坡支护工程设计中,进行勘察的目的是为,确保工程在施工设计上,勘探得出的数据能够为地质水文条件的开展实施提供保障,对不符合工程建设的数据元素,建设边坡支护工程需要研究社会效益和自身效益。勘探岩土工程能够为施工提供便捷,节省费用,从而实现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边坡支护工程设计中,岩土工程勘察问题分析
3.1地质形态与岩土参数问题
岩土工程勘察中,须重视地质形态与岩土参数问题。实际勘察中,要确定岩层深度以及地下不明物体的分布形态,查明岩土参数如即粘聚力C,内摩擦角ψ,重度γ,显得尤为重要。但对于粗颗粒土与风化岩以及室内外试验,都难以获得原状岩土样本,因而无法保障岩土参数的准确性,加大了岩土设计参数的确定难度,特别是勘察确定承载力与变形指标。
3.2工作人员自身专业技术能力不强
技术水平与勘察人员自身能力联系紧密,勘察质量取决于人员自身综合水平。实际工作中,相关专业沟通不到位,服务对象认识不全,使问题原因分析不及时,问题处理效果得不到保障。主要体现在对初始资料收集整理,部分技术勘测人员不能严格依照规定收集整理,资料的准确性与真实性较差,没有明确勘察目的,资料传达与设计要求不相符。
3.3勘察报告落后
项目建设中,勘察报告充分体现了建设环境特点。长期勘察工作中,其技术更新是项目建设的重要影响因素。当前,部分建设单位依然沿用传统项目地质勘察报告,内容以主观性质描述为主,不能获得细致地结论,不利于项目人员应用。通常,某建设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项目场地中包含钻孔与防空洞,但防空洞与地下室地板间间距太小,勘察文件平面图中此类数据没有明确标注,也没有特殊标记。有的住宅区域,初始地质为山间盆地,开发商填土建筑施工时,了解不全面,情况掌握不全,只采用钻探技术开展工作,获得的勘察报告不符合施工要求,业主提出要改变基础型式。
4解决边坡支护设计岩土工程勘察的有效措施
4.1勘察设计紧密结合
为有效解决勘察、设计人员之间未充分沟通的问题,建设方应督促各方建立有效的沟通管理机制。在勘察工作未开展之前,设计方应将勘察要求及重难点交与勘察方,同时勘察人员根据设计方的意见反馈勘察纲要;在勘察的过程中,勘察方应提交中间成果资料,并阶段性的提供地质资料和参数,特别对于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地质薄弱点作重点说明,同时设计人员应进行现场踏勘;在现场勘察结束后,勘察人员可预先提交勘察报告过程稿,待审核过后提交勘察报告成果稿。
4.2采用多种勘探手段相配合
在边坡岩土工程勘察中,勘察人员应当立足工程实际,有意识的采用多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措施,以此提高岩土工程勘察的整体水平。比如在钻探中,可配合纵波波速测试、地质雷达探测、跨孔电磁波CT、孔内电视等多种勘察手段,提高勘察成果的准确性。除了对岩土地质情况进行勘察外,勘察人员也需要高度重视水文地质勘察,及时采集各项水文地质信息,为边坡工程设计提供更为有效的依据。同时,也可在现场布设智能监控装置,并将其连接至相应的信息管理系统中,对边坡工程进行全过程的动态监管,以便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有效处理。
4.3合理选用监测方法
(1)位移监测方法。其能最大化节省支出,进行分期监测。监测初期,应用简单的观察方法,如果边坡可能出现位移,可采用精度高且范围大的仪器实施监测。坡面剖面线为主设置移动观测点,并在此埋设80cm长,直径25mm的钢筋,地下与地上部分分别为50cm与30cm,再采用C20混凝土保护钢筋材料,构建棱柱形水泥墩,做好相应标记;对于变形观测点部位,设置最初读取值;变形观测时,要严格依照规范要求进行,确保获得二级以上的观测精度;结合观测数据与资料,合理编制表格并绘制曲线,汇总资料,并使用文字进行说明。(2)人工巡视法。该方法旨在巡视支护结构情况、岩土土体形态与周边环境状况等,观测各级边坡位移情况。(3)锚杆受力检测方法。该方法主要监测锚杆受力情况,监测过程中,先将电缆与应变片预埋到地层中,如果施工地点监测环境复杂,可结合实际情况不进行监测。
4.4提高勘察数据精准性
岩土工程勘察中,加强数据的精准性,为有序开展岩土整体勘察作业创造条件,为项目施工提供可供参考的价值信息。勘察报告编制过程中,勘察技术人员要根据项目实际情况,与技术人员加强沟通,勘察数据完成分析后,依照标准规范完整编制勘察报告,增强报告的真实与实用性,同时组织技术人员做好校对检测,降低数据误差。同时,为勘察人员定期组织技能培训及职业素质教育,增强其勘察责任意识,在提高专业技能水平的同时,端正自身工作态度,更好地开展岗位工作,获得完整而准确的勘察数据,确保勘察作业需求得到满足。
4.5应用动态设计法
在进行地质条件、地理形势相对复杂区域勘察工作时,由于无法保证其地质结构的稳定性,需要对施工环境进行更加深入的勘察,充分的掌握岩土结构分布的具体情况。由于现阶段技术人员的经验、能力相对较弱,所以无法对岩土层内部细节进行分辨,因此应进行反复的、多次的勘察,对勘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确保最终报告的准确性。
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建筑工程施工的基础环节,岩土工程勘察包含的建设场地环境特征与场地地质条件相关各类因素的分析评价,决定着工程最终的建设质量与使用寿命。勘察机构应就当前常见的几种技术与管理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不断对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进行优化与创新,强化内部管理以达到有效控制岩土工程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梦.浅析地基设计和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常见问题及对策[J].山东工业技术,2019(4):120+119.
[2]胡学维.岩土工程勘察中物探技术及数字化的发展趋势研[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4):49-50.
[3]林志远.浅析岩土工程勘察的意义及其新技术运用[J].西部资源,2020(3):104-105.
[4]付敏.岩土工程勘察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技术应用探讨[J].西部探矿工程,2020,31(5):26-27.
窗体底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