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云富
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盘江镇中心学校
【摘要】略读课文是对精读课文的阅读补充,侧重阅读方法的迁移应用,关注写作方法的总结积累。读为写服务,读能促进写,在指导学生学习略读课文时有效渗透读写结合,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关键词】教学 略读课文 读写结合
崔峦先生说过:“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略读课文是精读课文的补充,是阅读方法的迁移,是由读到写的桥梁,具有独特的定位和不可替代的功能。本文以部编五年级上册教材第一单元第四课《珍珠鸟》为例,谈谈在指导学生学习略读课文时如何有效渗透读写结合。
一、详略得当简化学习目标
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相比,最大不同是没有写字任务、没有课后练习,而是在课文前面安排了“阅读提示”,提出要求学生思考的问题或学习建议,既可以让学生明确阅读重难点,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又可以避免了教学环节的繁琐,使教学结构大方、简洁。学习目标的简化不是淡化、弱化,而是有详有略,详略得当的,略的是写字教学、词句理解、精讲细说,不略的是重点赏读、自主学习合作、方法应用。
本课阅读提示只有两个问题,也只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就足可以达成学习目标,因此,在指导学生学习本课时,我充分用好“阅读提示”,让重难点更突出、学习目标更简化。第一个问题围绕学习重点,要求学生围绕“我”的表现和小珍珠鸟的表现完成一个表格,通过关注时间和珍珠鸟活动地点的变化,体会“我”得到珍珠鸟信赖的过程,理解课文内容;第二个问题围绕学习难点,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出表现珍珠鸟可爱的语句重点赏读,从而体会“我”的珍珠鸟之间的情意,通过细细品读,熏陶情感、感悟语言、习得方法。
二、自主合作强化方法训练
在一个单元中,先是几篇精读课文,然后是略读课文,这样的编排是独具匠心的,虽然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都围绕单元目标,但各自定位不同,精读课文重在学习积累方法,略读课文重在迁移应用方法,可以把略读课文学习看成对学生阅读方法能力的练习和检测,也可以看成是半独立阅读,既然说到独立,那么独立的主体一定是学生,没有把学习时间和独立学习的权利放给学生的略读课文学习是低效的、失败的。
在指导学生学习本课时,我充分信任学生,放手让学生唱“主角”。在课前预习环节,我引导学生阅读文本,自主学会生字和多音字,找出地点、时间、背景与故事情节,通过同桌或小组交流形式互教互学,达成目标。在组织第一个学习活动时,让学生先自己默读、批注,然后小组讨论,补充,合作完成表格,进一步理清文章线索,从而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在组织第二个学习活动时,让学生先找出课文中的关键词句,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感受,感悟怎么写的?写得怎样?在课后,还安排了有关读写结合的延伸活动,也是让学生独立完成。
三、因地制宜优化学习指导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略读课文重在略读方法的指导,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强调了在略读课文学习时教师要变“教”为“导”,轻“教”重“导”,而且教师的指导要提纲挈领,重在方法指导;教师的指导还要因地制宜,以学定教。
在指导学生学习本课时,我除了及时、准确地评价学生的表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外,根据达成学习目标的需要和对学生学情的了解,作了三个指导预设:一是在第一个学习活动时,如果学生只会描述珍珠鸟的具体行为表现,我进一步归纳:随着时间的推移,珍珠鸟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离作者越来越近,和作者之间的感情也越来越亲昵,从而体会珍珠鸟从怕人到信赖人的情感变化过程。二是品读重点句子时,对为什么文章一开头就写“真好!”、为什么把“有人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独立放在课文前面作为一段?如果学生谈到了,老师则不再赘述,若有遗漏之处或不到位之处,老师略加点拨。三是在小结课文时,把“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感受仅限于“我”与珍珠鸟之间提升到人与有益动物、人与人、人与自然都要相互信赖,让学生谈谈大自然中有关信赖的话题。
四、读写结合深化能力培养
略读教学的重中之重是拓展延伸,激活学生已学课文的教学价值,给予学生更为自主的阅读空间,促进学生个体的真正发展。拓展延伸要么指向读,让学生从半独立阅读走向全独立阅读,从一篇课文的学习拓展到一类文章或整本书的学习;要么指向写,让学生能模仿或借鉴课文的精妙语言和独特写法写一段话。不管是延伸到读或写,目的都是提高学生语言理解感悟的能力和写作的能力。
在指导学生学习本课时,我设计了两个拓展任务,让学生自主选择完成:一是要求学生阅读一篇小古文《爱莲说》或现代散文《白杨礼赞》,并与同学交流阅读感受,加深学生对“借物抒情”类文章的印象;二是要求选取本课或本单元学过的一种或几种方法,仿写一段话,来描写你喜爱的事物。
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和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着密切的关系,单说写作如何是没有根的,要有根,就要追问阅读的程度。”可见,在教学中注意读写结合,在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写作的水平,学生就能“呼”“吸”通畅、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
3.曹鸿飞《略读有道: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研究》.浙江教育出版社
4.陈晓丽《对略读课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小学教学参考
注:本研究为曲靖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小学语文新课程有效渗透读写结合典型课例研究》(项目编号:QJQSKT2019YB22)的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