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论语》中的学习观及其对涉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发表时间:2021/6/1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6期   作者:刘俊
[导读] 正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万事师表耀古今,《论语》作为我国的一部经典巨著
        刘俊
        贵州大学 外国语学院,贵州省 贵阳市 550025)

        摘要:正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万事师表耀古今,《论语》作为我国的一部经典巨著,一直闪耀在我国的文化瑰园里,熠熠生辉,经久不衰,广为流传。《论语》之所以在我国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不仅在于其蕴涵着丰富的哲理,更在于她的时代性。哪怕是在距离了上千年的21世纪,《论语》中所显露的某些儒家大道仍为我们适用。《论语》中谈及的有关学习的态度与方法,对于我们的学习与自我提高都有强大的借鉴作用,对于对外汉语教学而言仍能从中有所启发。

        关键词:《论语》;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对外汉语教学

孔子作为我国极负盛誉的教育家,历来都看重学习的重要性,他主张“有教无类”,在他看来每个人都应受到教育,都应学习。作为孔子及其弟子一生思想的重要汇集著作,《论语》一书中多处体现了孔子及其弟子所主张的学习观。而所谓学习观,无异于学习态度及学习方法两个方面。因此,本文也将从学习态度及学习方法两个部分来浅析《论语》中教导给我们的学习观,最后从《论语》中的学习观来探讨出一些对于我们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一、学习态度
        老话说:态度决定高度。一个人只要待人遇事都保持一个良好的态度,那么他所能达到的高度便不是普通人能够达到的。学习也一样,我们应当以良好的态度去对待学习,纵不能收获满腹经文,但至少能够增进我们对事物的理解。《论语》中就涉及了众多有关学习态度的主张。
(一)以学为乐,把学习当做自己的兴趣。
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1]P65勤奋好学是一种良好学习态度,而以学为乐,似乎是一种更高深的境界。能够将学习视作自己的乐趣,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是孔子所希望看到的。在《论语·述而》中,孔子曾这样自我评价:“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1]P71的确,孔子本身也是个乐学之人,崇尚乐观积极的学习态度。孔子认为只要沉浸于学习之中,即使环境恶劣,也能从中感受到快乐。《论语·雍也》中,孔子曾赞赏弟子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1]P63他认为弟子颜回即使生活贫寒,却不曾改变其乐学的态度,这是值得称颂的。于事物的浓厚兴趣可以推动我们对于事物的探索,对于事物的热爱可以让我们全神贯注、集中精力于事物之上,正如孔子所主张的乐学态度一样,在学习中,如果对学习充满兴趣与热爱,那么我们势必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学习上,能够醉心于学习,并学有所获。正所谓:万般皆下苦,唯有读书高。学习不容置喙是乏味的,可是只要我们调整心态,把学习当做一样乐趣,那么慢慢求学路,便不那么枯燥无味。
(二)清心寡欲,潜心修学,克服学习环境的干扰。
环境能塑造人,也能阻碍人,环境的好坏可以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一个人的所学所得。自古以来,“孟母三迁”的故事在我国广为流传,其深刻说明了环境对一个人学习成长的重要性。学习之路长且艰,世事浮华喧嚣,很容易被物质欲望纵横的尘事所打扰,所以当在面对复杂纷乱的环境时,能够不为环境打扰,清心寡欲,潜心修学就显得极其重要。但是,所谓清新寡欲并不是指我们常说的两耳无关窗外之事,一心只读圣贤之书,而是说要抱有求学的决心,不为外界因素所打扰。清心寡欲,潜心修学的学习态度,也是一直为我们圣人们所推崇的。《论语·卫灵公》:“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已,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1]P130一个人能不论环境的好坏、处境的难易都能一心求学问道是着实令人钦佩的。自古以来,我们常说“穷书生”,是因为读书的人都穷吗,其实不然,是因为一个一心求学问道的人并不热衷于物质的追求,不艳羡名利官禄。“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1]P51,一个一心求学的人只有耐得住为学的寂寞,经受得住物质的贫乏,不为环境的打扰,才能守得住精神世界的繁华,在学术上有所造诣。
(三)不耻下问,学习他人所长,补足自己所短。
《论语·公冶长》有这样一段对话: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儿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1]P5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短短八字,却向我们祥尽了学习该有的态度。所谓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即是说一个天赋异禀,聪明睿智的人,不把向比自己学问低下,地位卑微的人学习当作一种耻辱。个人的成长离不开他人的指导,每个人的知识面以及对知识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都各有所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不仅是一种学习态度,更是一种求知精神。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凡事不能尽善尽美,谁都没有通天晓地的本领,谁也不能自诩学识渊博,每个人在知识方面都有一定的贫乏,即便是高高在上的学者在对某些知识的了解上也远远不如面朝大地背朝天的老农。常言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每个人所擅长的领域大不相同,积极与身边的人进行合作交流,善于向身边的人学习请教,不断地充实自己,对于我们的日常学习尤为重要。
二、学习方法
学习是一件说难也易,说易也难的事。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对学习感到力不从心,明明自己付出了大把时间与精力,却始终难以取得好成绩。殊不知,要想学习好,光光凭借我们努力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我们掌握好学习的方法,这样才能事半功倍。《论语》一书中,也向我们讲述了许多可以帮助我们学习的方法,供我们参考借鉴。
(一)学思结合,融会贯通。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1]P41。学习和思考本来就是一对相互作用,相互配合、不可切分的存在。任何学习的获得都是学思相结合所产生的结果,我们常常强调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对于事物的深层次思考往往能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收获。想当年,牛顿不就是因为被树上落下的苹果砸中,从而引发了他对这一现象的思考,才最终提出了震惊世界的万有引力定律,为今后的物理学研究奠定了强大的基础。在《论语》中,不止一次提及学习需要学思相容,相互结合。《论语·卫灵公》:“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1]P130《论语·子张》:“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1]P152这些都体现了学思结合的重要性。恰如我们常说的那样:尽信书不如无书,在学习中倘若一直被书本牵着走,泯灭了自己的思考,那自然达不到我们学习的目的。
(二)立足实践,学以致用。
“耳闻不如目见之,目见不如足践之”,任何事物的正确与否都得通过实践检验,任何知识的掌握归根到底最终也需要应用于实践。立足实践,学以致用也是《论语》中所强调的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论语》开篇首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现代汉语中“学习”一词大概就出于此处,但与现代汉语“学习”一词所强调意思不同,孔子学习观中所强调的学习在含义与焦点上更加强调实践和练习的重要性。”[2]“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正如孔子对自己的评价那样,“文,莫吾犹人也。

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1]P73于孔子看来,他书本上的学问和别人差不多,但如果像个君子那样躬行实践,他则还没有做到。这句话看似表现了孔子的谦虚,实则也表现了孔子对于实践的强烈推崇。对于学习而言,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书本知识的学习最终都要应用于实践,在生活实际中发挥自己的所学。学了就要用,学了就要会用,知识的学习不是简单的将知识储存在大脑,而是要在实践中进行运用,使所学知识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三)循序渐进,稳扎稳打,步步落实所学知识,不急于求成。
知识的掌握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通过不断积累,俗话说:一口吃不成大胖子,一夜览不尽长安花。学习也一样,一夜之间成不了大学者。对于学习而言,还需要我们一步一步的去对知识进行掌握,《论语子路》中出现过这么一句话:“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1]P111虽然这句话是孔子对于子夏行政的忠告,但我们仍可以将其运用到学习上,把她视为一种学习的方法。学习本就是一件永无止境的事,知识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能学习掌握完毕,在学习中,我们必须稳扎稳打,循序渐进,一步一步的将所学知识落实,在不断的汲取经验中提高我们的认知。学习从来都是有系统的,从易到难,层层递进,只有掌握了基本知识、基本原理才能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学习本身就是一件很严谨的事情,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不能急于求成,需要稳扎稳打、从易到难、从基础到深入、一环扣一环。
三、《论语》所体现的学习观对涉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当今世界,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不断得以提高,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目光,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由此也在不断蓬勃发展。作为一部经典巨著,《论语》中所体现的学习观,不仅对于国人有借鉴意义,对于他国国民也有极大的参考价值,对于对外汉语教学而言,仍能从《论语》所体现的学习观中有所启发。
(一)降低学生的情感屏蔽效应,让学生以汉语学习为乐。
“情感屏蔽假说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困难时,产生的焦虑、忧愁等情感不利于语言输入。”[3]众所周知,汉语是一个非常庞杂的语系,被公认为几种难以学习的语言之一,不管是从发音上还是书写识记上对于汉语的学习者而言都有一定难度。就像在民间流传着的这么一段话“天不怕地不怕,怕只怕外国人讲汉话。”这句话在引人发笑的同时,也侧面反映了外国人学习汉语的难度。汉语学习的困难有时会打击到学习者学习汉语的信心,降低汉语学习者学习汉语的欲望,有时甚至会导致学生汉语学习的终止。对于对外汉语教师而言,怎样减少汉语学习者学习汉语时的焦虑,降低学生的情感屏蔽效应,提高她们学习汉语的兴趣,保持汉语学习的热情就显得格外重要。无论何时,兴趣都会是一个人在学习生活中最好的老师,在兴趣这样内部学习动机的促使下,一个人的所学所得将会更加深远持久。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教学老师应尽可能的为学生创建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采用更为直观灵活的方法,让学生寓学于乐,降低学生的情感屏蔽效应,在教学过程中做到难易分散,避繁就简,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降低学生的学习焦虑,使他们以汉语学习为乐,在汉语学习中不断的汲取,不断的进步。
(二)立足实践,促使学生多思考多实践,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汉语输入环境。
积极的实践以及良好环境的提供往往能使学习更有效率,特别是对于语言的学习而言,需要的不只是掌握语言本身的相关理论规则,更重要的是能够利用所学语言进行日常交际。对外汉语教学本身也可称作为一种语言教学,因此在进行汉语教学时,汉语教师除了要向学生教授基础汉语知识外,还应引导学生多多利用汉语去进行日常的交际活动,将语言的学习运用到实际中去。在教学过程中,汉语教师应该让汉语学习者在日常的学习中将相关语法、语用知识联系起来,将所学恰当灵活的运用于实践,让学生在学习与实践中多多进行思考,在学思相结合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汉语水平。另外,对于对外汉语教师而言,除了要积极引导学生积极投入语言实践,还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目的语语言输入的环境,让学生在汉语语言环境下不知不觉的习得汉语。对于目的语环境的塑造对老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于对外汉语教师而言,必须时刻关注自己在课堂上的语言输入,要尽可能避免出现口头俗语或者语音的错误;在平时上课时也应该尽可能使用汉语而避免过多使用其他一些辅助语;在教学环节的安排上,也应多为汉语学习者创造“真实交际环境”,多多采用“小组讨论、话题分享、演讲、场景演示、主题辩论”等可以为学习者提供交际环境的课堂组织方式,让学生立足实践,在实践中运用汉语。
(三)从易至难,层层递进,循序渐进组织汉语教学。
汉语作为世界上最难学习的语言之一,有着非常复杂的特点,给汉语学习者带来许多难点。首先于汉字本身而言,“汉字的数量繁多庞杂,字形结构又极其复杂,难以书写、难以识记、难以辨认,所以对于汉语学习者而言,汉字的学习是一大困难所在。”[4]P85其次,在语音方面,汉语是一种有声调的语言,还存在着送气与不送气的差别,这些和世界上许多语言都存在着差异。最后在词汇方面,“汉语存在许多同义词、语气词、量词与四字短语,甚至还保留着许多古语词以及外来词。”[4]P85这些无疑都对汉语学习者造成了许多学习困难,因此我们在进行汉语教学时,必须一步一步的来,循序渐进,从易到难的安排教学点,有系统的组织教学。比如,于汉字教学而言,我们要依从“笔画-部件-整字”的顺序,从汉字的画笔书写入手,然后进入到部件的学习最后才让学生进行整字的书写;于语音教学而言,首先需要学生掌握的无疑是汉语拼音,要让学生先懂汉语拼音的拼读规则,然后才进行一些简单词句的拼读,在学生掌握了一定拼写能力时,才教授儿化、变调的较难的拼读,从基础开始逐渐深入;词汇的教学也需要循序渐进,对于词汇的教学而言,我们可以先从一些基础词汇入手,教给学生一些基础的、常用的词汇然后再随着学生学习的推进,逐渐教授学生一些外来词、古语词。总之,汉语的学习是一个很难也很漫长的过程,需要通过长期、不断的积累。欲速则不达,汉语学习不能只讲究速度,作为对外汉语教师,需要带领学生一步一步的学习,把基本知识弄扎实,一步一步的深入。
结语
《论语》作为一部传世经典,其蕴含的丰富哲理依旧值得我们现代人去探索,《论语》中所体现的“清心寡欲、以学为乐、不耻下问”等学习态度以及“学思结合,融会贯通;立足实践,学以致用;循序渐进,稳扎稳打”等学习方法对于我们当今的对外汉语教学仍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从《论语》所体现的这些学习观中仍能获得对于涉外汉语教学的启发,让我们在进行对外汉语教学时能够参考借鉴这些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去更好的组织教学,提升我们的教学效率,让教师能够教有所得,学生能够学有所获

参考文献:
[1]王财贵.《学庸论文》[M]. 福建: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
[2]邹映.《游戏教学法在对外汉语课堂的应用与研究 ——以义乌工商学院为例》[D].湖北:湖北工业大学,2020
[3]陈功江.《孔子的学习观及当代启示》[J].学习与实践,2017,(06):123-128
[4]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5]王攀.《论<论语>中的学习观及其当代启示》[J]. 品位经典,2020,(03):151-153
[6]梁君春.姜旭之.胡硕.《孔子的学习观及其启示》[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7,(11):11-12+36
[7]薛乐.《简析<论语>中的学习观》[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5):113-115

通讯地址: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