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作业中硫化氢气体的中毒机理和现场急救分析

发表时间:2021/6/10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1年7月   作者:曾贤辉
[导读] 石油作业过程中硫化氢会从有机硫化物中分解析出,硫化氢毒性大,极易对人体造成伤害。本文探讨了硫化氢气体的中毒机理和现场急救方法。

胜利石油工程公司培训中心(党校)石油工程技术培训部    曾贤辉

摘要:石油作业过程中硫化氢会从有机硫化物中分解析出,硫化氢毒性大,极易对人体造成伤害。本文探讨了硫化氢气体的中毒机理和现场急救方法。
关键词:硫化氢气体;中毒机理;急救程序
        我国已开发的油田中不同程度的含有硫化氢气体。有些油田中硫化氢气体含量极高。硫化氢是仅次于氰化物的剧毒物,是极易致人中毒死亡的有毒气体,石油生产作业中,一旦硫化氢含量超标,将会导致灾难性的悲剧。
        一、硫化氢的中毒机理
        硫化氢气体是一种窒息性和刺激性的神经毒剂,对人体有全身毒性作用。它是无色气体,极易溶于液体中,空气中的硫化氢含量达到0.195mg/m3时,人可以闻到臭鸡蛋味;随着浓度的增加,当质量浓度超过30mg/m3时,嗅觉神经会被麻痹,臭鸡蛋味不易闻到;高浓度时因为迅速麻痹人的嗅觉神经,而不易被人察觉,是最危险的时刻,往往会出现“闪电式”中毒死亡。
        硫化氢气体侵入人体主要通过呼吸道、口腔吸人,经粘膜吸收较快,与皮肤接触也可以被吸收,硫化氢只有进人人体,参与人体的新陈代谢发生作用后,才能对人体造成危害。硫化氢气体侵入人体后可与人体内部的血液中的一些酶发生作用,溶解氧产生化学反应,从而抑制细胞呼吸酶的活性,造成组织缺氧,浓度较高时,会夺去血液中的氧。使人体器官因缺氧而中毒,甚至死亡。硫化氢气体毒性作用的主要靶器官是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也可伴有心脏等多器官的损害。
        1.硫化氨中毒的特点
        ①硫化氢气体浓度越低,对呼吸道及眼的局部刺激作用越明显;浓度越高,全身性作用越明显,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窒息症状。
        ②硫化氢气体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导致头痛、头晕、乏力、动作失调、烦躁、面部充血、抽搐、昏迷和脑水肿。
        ③硫化氢气体对呼吸系统的损害:导致流涕、咽痒、咽痛、咽干、皮肤粘膜青紫、胸闷、咳嗽(剧烈咳嗽)、呼吸困难、有窒息感、支气管炎、肺炎、肺水肿、急性呼吸道综合症等。
        ④硫化氢气体对心肌的损害:导致心律失常、心肌炎。
        ⑤硫化氢气体对眼睛的损害:导致双眼刺痛、流泪、灼热、畏光、充血、视力模糊、角膜水肿。
        ⑥硫化氢气体对消化系统的损害:导致出现恶心和肠胃反应等症状。
        2.硫化氢中毒的发病机理
        ①硫化氢接触到眼睛和呼吸道粘膜表面的水分后会分解,它们与人体中的碱性物质发生反应生成氢硫基、硫、氢离子、氢硫酸和硫化钠,这些物质对粘膜有强烈刺激和腐蚀作用,引起不同程度的化学性炎症反应,加剧细胞内窒息,对加深的组织损伤最重,可导致严重的水肿现象,急性硫化氢中毒致死病例中最常见的为脑水肿和肺水肿。



        ②低浓度的硫化氢在人体内大部分经氧化代谢形成硫代硫酸盐和硫酸盐而解毒,在代谢过程中谷胱甘肽可起激发作用,少部分可经甲基化代谢形成毒性较低的甲硫醇和甲硫醚,但是较高浓度的甲硫醇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这些体内代谢产物可在24h内随着人的排泄物排出体外,少数硫化氢会以原形经肺呼出,在体内无蓄积。
        ③高浓度的硫化氢在血液中不仅可直接刺激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区的化学感受器,导致反射性呼吸抑制;还可以直接作用于大脑引起昏迷、呼吸中枢血管运动中枢麻痹。原因是硫化氢能与线粒体内膜呼吸链中的氧化型细胞色素氧化酶中的三价铁离子结合,从而抑制电子传递和氧的利用,引起细胞内缺氧,造成细胞内窒息,这两种作用发生得很快,均可引起呼吸骤停造成电击样死亡。如果在中毒者发病初期能够及时停止接触,则可以迅速或完全恢复。
        二、硫化氢气体中毒时的现场应急救护程序
        ①石油作业现场一旦发现硫化氢气体的泄漏或人员硫化氢中毒,现场目击者应当首先离开毒气区,避免自身中毒,确保自身的生命安全。要离开毒气区,应当先确定好逃生路线,了解硫化氢气体泄漏的地点和当时的风向(硫化氢气体泄漏中毒事件发生在室外),由于硫化氢气体比空气重,易向下风方向流动。因此,地势高的地方和上风方向是相对的安全区,目击者必须逃到安全区才能自救。
        ②按响报警器告知他人。如果报警器在毒气区(先执行下一步,戴好空气呼吸器)或者附近没有合适的报警系统,应当在自己跑到安全区内后,大声的警告毒气区工作的其他工作人员,告知他们及时离开危险区。
        ③为确保自身的生命安全和及时抢救中毒的同伴,在自己跑到安全区内后,要及时找到准备好的空气呼吸装备(石油作业现场必备的防护设备),按照佩戴程序的要求戴好空气呼吸器。否则,不能进入含有硫化氢的危险区中抢救中毒者。
        ④抢救中毒者。评估现场的实际情况,根据中毒者所在的地点和状况,采用不同的救护措施,先将毒气区中的中毒者搬到空气清新的安全区内。中毒者可能已经失去知觉,受伤程度是很严重的,不能靠中毒者为我们提供帮助,受伤地点也可能过于狭窄,可能限制我们采用担架进行搬运,因此可采用拖两臂法、拽衣领法、两人抬四肢法等搬运技术将受害人抬至安全区。填好应急救护报告,将病情及时通报现场监督和应急小组。
        ⑤救治中毒者。在安全区内对中毒情况进行尽可能全面的检查,密切关注中毒者的病情变化,维持其生命体征,有条件时立即给予吸氧。对呼吸心跳骤停的中毒者,必须现场就地进行抢救,对中毒者实施口对口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术。如果一人体力不能坚持到中毒者复活,要另一个人换班继续做,直到专业医疗机构到达现场。
        ⑥取得医疗帮助。在现场用电话、对讲机、电台等通讯工具及时拨打120,与当地的医疗机构取得联系,确保每一位中毒者都能够及时得到专业的医疗救助。电话中要详细说明中毒者的伤情、出事地点及时间。让医院做好急救准备.救护司机启动车辆做好护送准备。医生与救护车接到报警后,赶往事故现场途中与应急小组时刻保持联系,随时了解中毒者的伤情变化和具体地点。及时抢救不仅可降低死亡率,减轻中毒程度减少转院病人数,还能救活或维持中毒人员的生命。
        综上所述,在含硫化氢地区进行石油作业前,对现场作业人员进行防硫化氢技术培训,使他们对暴露在硫化氢环境中的中毒机理获得理性认知,制定一个切实可行和行之有效的现场应急救护程序。一旦硫化氢气体泄漏,现场作业人员如果能熟练地掌握自救和互救技术,不仅能够保证自身的生命安全。还能够挽救中毒者的生命。
参考文献
[1]崔文霞,王瑞娥.含硫油气井中的硫化氢气体检测和防护应急程序[J].企业技术开发,2010,29(01):89-91.
[2]钟燕燕. 密闭有限空间作业场所硫化氢中毒防治措施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