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文物防火保护的有效措施分析

发表时间:2021/6/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4期   作者:刘国金
[导读] 摘要:在我国,古建筑文物不仅是一个地方重要的标志性建筑物,同时也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福建省消防救援总队宁德市支队周宁县大队  福建宁德  355400
        摘要:在我国,古建筑文物不仅是一个地方重要的标志性建筑物,同时也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一直以来,我国政府部门均高度重视古建筑文物的保护工作,并投入大量资金对其进行修缮和保护。火灾是危害古建筑文物安全的重要灾害之一,一旦发生火灾将会对古建筑文物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与损失。本文就故障建筑文物防火保护的有效措施展开全面探讨和研究,希望能够推动我国古建筑文物保护工作的科学高效开展。
        关键词:古建筑文物;防火保护;有效措施
        众所周知,我国具有十分久远的历史文化传承,同时也保留了大量不同风格与特色的古建筑文物,由此也为我国传统历史文化研究工作提供了便利的文物基础条件。从全球视角来看,古建筑文物都是反应一个国家历史及民族文化特色的重要载体,并受到各国政府部门的重点保护。然而火灾却是危害古建筑文物安全的重要灾害事故之一,例如法国巴黎圣母院、巴西博物馆以及我国云南沧元翁原始部落等古建筑文物,均因火灾事故带来了不可挽回的损失与遗憾。
        1 古建筑文物防火保护重要性
        古建筑文物是我国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凸显的文化观赏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现阶段,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人们民族自豪感也在不断增强,而代表我国优秀历史文化和民族智慧的古建筑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追捧。一直以来,我国政府部门均高度重视古建筑文物的保护工作,其中防火保护则是一项十分重要保护内容。近年来,我国古建筑文物面临着更加严峻火灾事故隐患,为提高建筑自身防火水平与质量,我们还要注重防火工作的化转变,从而在提高建筑防火能力的同时确保相关文物历史文化价值的保留。
        2 我国古建筑文物火灾隐患及消防安全问题
        2.1耐火性低
        众所周知,我国传统建筑以木质建筑为主,整个建筑中超80%的材料为木材,并且承担建筑结构支撑构件的材料均为木材,如梁、柱及斗拱等。在我国,根据防火等级将建筑的耐火性分为四级,而古建筑文物以其独有的特性位列于耐火等级最低的一类。与此同时,古建筑文物建设年代久远,原本的土漆存在大规模的脱落,且剩余的木材又十分干燥,因此在高温干燥的气象条件下极易发生起火问题。由此可见,古建筑文物自身耐火性差的基本特征便带来了较强的消防安全隐患。
        2.2灭火难度大
        灭火工作是火灾事故发生时所采取的首要保护举措,其开展效率对于古建筑文物保护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古建筑文物在层数上一般为1~2层,但整体高度却相对较高,最高可达25米。与此同时,由于我国古建筑独有的建筑风格和结构设计,其上屋檐呈向外扩张形状。这种结构不仅有利于火势的发展与蔓延,同时还增加了灭火动作的难度,如消防人员很难占据高点对火灾进行扑灭。由此可见,我国古建筑文物还有着灭火难度大的重要特点。
        2.3火灾因素多
        从火灾根源角度来看,诱发古建筑文物火灾问题的因素有很多,由此也给相关防护保护工作带来巨大的压力。具体而言,火灾因素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火源来源丰富。现阶段,我国许多古建筑均向社会展示,并成为地方十分重要的旅游资源。而部分文物管理单位为凸显建筑氛围而增设蜡烛、酥油灯及香火等明火,这些都极大地增加了古建筑文物发生火灾的概率。其二,许多古建筑文物在养护加固及改造过程中,加入了许多电气设备,如照明、暖通空调等,而这些电气设备也同样具备消防安全隐患。其三,游客的不文明行为。许多游客在参观过程中进行吸烟,并乱扔烟头,以及部分寺庙建筑内的香火控制不当,均会直接导致火灾问题的发生。
        2.4消防环境薄弱
        从消防安全角度来看,我国古建筑文物在消防环境上也处于一个相对较差的处境。首先,古建筑文物一般主要基于中古城区或位置相对偏远的古镇,而这些地区一般消防基础条件相对薄弱,因此在火灾发生后很难第一时间进行灭火。其次,许多古建筑文物管理单位并不重视火灾防范工作,不仅建筑内部消防设施规划建设不足,同时在消防安全管理人员投入上也十分短缺,由此便进一步加剧了火灾事故的影响危害程度。笔者认为,消防设施薄弱是现阶段我国古建筑文物防火保护工作亟待解决和强化的环节,应当引起相关领域从业者的高度重视与关注。


        3 提高古建筑文物防火保护水平的有效措施
        3.1提高管理部门的防火意识
        从管理角度来看,导致古建筑文物发生火灾事故的根源往往体现于管理部门防火意识的薄弱,从而造成了古建筑文物面临着诸多火灾隐患。在古建筑文物保护工作愈加重要的今天,相关管理部门应当做到一下几方面工作要求:其一,强化古建筑文物防火保护意识,在正确认知火灾危害的基础上落实火灾隐患根源的防范工作。其二,还要提高古建筑文物现场管理人员数量,并设置专门的防火保护人员,从而有效开展火灾隐患排查工作。其三,管理部门还要强化防火管理制度建设,通过防火安全管理制度的完善及监管工作的落实,由此为古建筑文物防火保护工作科学系统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2强化古建筑文物耐火能力
        现阶段,随着我国古建筑文物火灾事故的时有发生,强化文物本身耐火能力受到了越来越多从业者的重视与关注。从防火安全角度来看,对古建筑文物各构件进行阻燃处理是一个十分理想的强化耐火性途径,目前,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阻燃材料在性能和质量上实现了巨大提升,例如对可拆卸构件及物品进行阻燃液的浸泡,并在晾干后进行防火涂料的涂刷。实践证明,经过阻燃处理的古建筑文物,不仅在外观上保持了原有的特色和样貌,同时其耐火性也得到了显著提升,从而有效规避了火灾事故的发生概率。
        3.3提高古建筑火灾预警能力
        针对古建筑文物自身灭火难度大的特点,我们还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消防设计来提升其预警能力,进而能够第一时间进行火灾的扑灭。具体而言,我们需要在古建筑文物内部增设火灾探测报警装置,以便于对火灾事故的监测和防范。针对消防预警装置安装对于古建筑外观的影响,以及鉴于古建筑室内空间大,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探测到火灾的发生,因此必须对相关设计进行科学合理的优化。目前,线性光束感烟火灾探测器以及分布式智能图像烟雾火焰探测器以其良好的火灾捕捉能力在我国古建筑文物防火设计中有着更为广泛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火灾的预警水平。
        3.4规范及约束游客用火行为
        随着我国古建筑文物保护工作的逐步深入,规范及约束游客参观过程中的用火行为能够有效降低火灾事故的发生概率。具体而言,古建筑文物管理部门应当积极倡导文明观赏行动,明确提出古建筑文物区域内的禁烟行为,从而有效规避因烟头引发的火灾事故。与此同时,在一些寺庙性质的古建筑中,我们还要做好香火环节的有效控制,以及殿内烛火的管理,避免用火操作不当导致火灾事故的发生。笔者认为,文明参观是新时期我国公民应当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而相关游客也要主动参与和遵守,从而共同参与到我国古建筑文物的安全保护工作中。
        3.5强化消防基础设施建设
        在古建筑文物火灾隐患愈加严峻的今天,我们还要高度重视消防基础设施的建设。消防基础设施包含了室内消防栓、自动喷水灭火装置等,以及建筑群内的消防通道、消防水池等。在消防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相关设计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这是由于古建筑文物自身特点需要消防设施最大程度上规避其为建筑外观带来的影响。这里要求相关设计人员基于古建筑空间结构特征对消防器材安装位置以及相关管线布局、外观形象上进行优化设计,使其尽可能的与建筑风格保持一致,同时相关基础设施也要以隐蔽性为主。
        4 结论
        综上所述,古建筑文物防火保护工作是一项系统全面的工作内容,需要从建筑耐火能力、火灾预警、用火管理及消防设施等多个领域进行综合全面强化才能实现防火保护水平的提升。这里要求相关领域从业者高度重视防护保护工作的研究与创新,从而推动我国古建筑文物保护水平的全面发展与提升。
        参考文献:
        [1]褚玉亮.文物古建筑的火灾隐患及防火措施[J].工程技术研究,2019,4(02):193-194.
        [2]施青飞.文物古建筑防火安全问题及对策建议[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14):154-155.
        [3]卢蓬蓬.我国古建筑防火保护策略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0(06):185-186.
        [4]施祥云,范强强.我国古建筑是如何做好防火工作的[J].建筑工人,2020,41(09):55.
        [5]康雪峰.文物古建筑防火安全问题及对策建议[J].消防界(电子版),2020,6(17):93-9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