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赛迪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重庆市 400013
摘要:建筑工程内的机电安装工程越来越多,管线越来越复杂。需要对管线科学合理排布,节约建筑空间,降本增效,避免管线出现违反规范的现象。文章从二维与三维管线综合排布、前BIM与后BIM三维管线综合排布、管线综合排布应坚持的规则等方面做了探讨。现阶段市场上主要采用的后BIM管线综合排布设计,前BIM管线综合排布设计是将来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建筑机电;管线安装;综合排布
引言
现在的建筑工程项目,机电安装工程在总造价里面占比越来越大,这源于人们对建筑的使用功能要求更高了。机电安装工程越多,管线越复杂,施工难度就越大;特别是出现管线之间、管线与建筑结构构件及装饰之间碰撞增多。传统的方式是各专业施工人员在施工现场进行管线排布、协调,解决安装中的碰撞等问题,这对施工人员的技术、经验要求高,且费时、费力,还经常出现返工。若能在施工前,甚至设计阶段就对机电管线做综合排布,并且走向合理、美观,确定出各管线的位置、标高等,施工就简单多了。
1三维管线综合与二维管线综合的比较
1.1 传统二维管线综合的缺陷
二维管线综合设计是将各专业的平面管线布置图进行简单的叠加,按照一定的原则确定各种系统管线的相对位置,进而确定各管线的原则性标高,再针对关键部位绘制局部的剖面图。存在以下缺陷:多管线交叉的部位表达不够充分,不能直观看出管线交叉位置是否碰撞。管线交叉的处理为局部调整,顾此失彼,解决了一处碰撞,又带来别处的碰撞。管线标高多为原则性确定相对位置,仅局部绘制剖面的位置有精确定位。在空间、结构体系复杂,且可供管线布置空间有限的区域,这时二维管线综合设计的局限性就暴露无遗。
1.2 三维BIM管线综合的优势
三维BIM管线综合设计,BIM模型将所有专业放在同一模型中,按真实尺寸建模。通过各专业三维图叠加、综合,做到三维可视化,及时发现综合图中各专业之间的错、漏、碰、缺等问题,及时进行解决,以实现图纸设计零冲突、零碰撞,避免施工过程中的返工、停工等现象发生,大大减少设计变更。对于大型复杂的工程项目,采用BIM技术进行三维管线综合设计优势明显。与传统二维管线综合设计相比,它有以下优势:按真实尺寸建模,传统二维管线综合表达予以省略的部分(如管道保温层等)均得以展现,让从前在施工中才能表现出的问题在施工前就表现出来。全方位的三维模型可在任意位置剖切大样及轴测图大样,观察并调整该处管线的标高及具体位置。BIM软件可全面检测管线之间、管线与土建、装饰之间的所有碰撞问题,理论上可消除所有管线碰撞问题。对管线标高进行全面精确的定位,并表现出管线及其他构件的相对位置。三维的BIM模型还可浏览、漫游,以多种手段进行直观的表现。部分替代设备、管线算量的工作,为算量提供更准确的依据。可以节约建筑空间,降低施工难度,加快施工进度,提高施工质量。总之,BIM三维管线综合设计能更直观、明了、高效、充分、精确的协调各专业的管线布置。
2后BIM管线综合与前BIM管线综合比较
2.1后BIM管线综合设计,它不改变现有设计流程与工作模式,是在所有的二维施工图纸出图后,成立BIM团队或由第三方BIM咨询顾问,将各个专业的二维CAD图纸进行翻模,然后汇总整合在一个模型里,调整优化各机电管线的走向、标高、位置,再对模型进行碰撞检查,按照业主要求净高以及考虑实际施工的情况合理排布管线,清理碰撞点,最后交付成果文件。设计人员根据BIM审核意见调整设计图纸,重新出图或以设计变更形式提交。
前BIM管线综合设计,它是基于BIM的正向设计,设计人员在设计阶段就使用BIM替代CAD进行施工图设计,在前期方案定好后,机电专业预先配合梳理管线走向,规避局部区域可能出现的净高过低问题,通过协同作业完成各专业的BIM模型,最后对于现有的模型进行管线综合调整,交付成果文件。
2.2前BIM管线综合与后BIM相比,具有如下优势:为专业的设计师团队,对设计意图更清楚,有着长期配合的经历;建立全信息模型,从最初设计开始就解决管线之间及其与土建、装饰等专业之间碰撞问题;管线综合排布质量更高,在招投标时更准确的确定工程量。但是,前BIM管线综合设计在目前市场上应用较少,多为后BIM管线综合设计。因为:BIM设计各专业的工作量比二维CAD设计增加较大;在现阶段,熟练的BIM设计人员也较缺乏;市场需求也不大;BIM软件发展不成熟,使得BIM设计效率不高。目前施工阶段的BIM应用更成熟(即后BIM管线综合技术),市场认可度更高。当然,随着BIM技术的发展,BIM人才的增多,后BIM 终将被前BIM 代替。
2.3利用BIM管线综合技术进行机电安装工程管线综合设计虽然有一定时间了,但是效果还有待提升。熟练掌握BIM管线综合设计技术的人员不能满足市场需要。现在大多数工程项目业主都要求施工单位或设计单位做BIM管线综合设计,一些项目由于没有熟练的BIM管线综合设计人员,则由其他人员顶替,边做边学。
3管线综合排布应关注点
3.1管线综合排布的重点部位,加强各专业之间的协调
管线综合排布的重点应是屋面、楼层走廊吊顶、设备层、设备机房、地下室、管线井等管线密集的区域。管线综合排布除了机电各专业之间的管线、设备相互协调之外,还应与建筑结构、装饰等专业进行协调;比如管线、设备与结构构件碰撞,则需要与结构设计人员协调,吊顶内的机电管线、设备综合布置满足吊顶对标高的要求。
3.2管线综合排布规则
(1)纳入综合排布的管道、桥架、母线槽、设备等,它们之间的间距应满足各自管线规范要求的间距、坡度,并预留运营后的维护操作空间,以便于维护人员对其维修、保养、更换。(2)各个管道、桥架、母线槽等的支吊架间距都应满足规范要求,并应尽量多的采用综合支吊架,以节约成本,提升美观效果。还应对综合支吊架做受力计算,在BIM设计综合支吊架的时候还应考虑抗震支吊架。(3)各管道、桥架等应平行敷设,减少交叉;若有交叉,尽量减少同标高的翻弯交叉。(4)大管优先,小管让大管。比如生活给水管应避让风管、冷冻水管等,因为大管翻弯不易或造价相对较高。(5)有压管让无压管,无压管不得翻弯。无压管主要指依靠重力排水的管道,比如无压污水管、雨水管、空调冷凝水管等;一般应将其起点(最高点)尽量贴梁底或顶板底使其尽可能提高,终点(最低点)为接入立管处,整个坡度应满足规范要求。(6)低压管避让高压管。(7)常温管让高、低温管。因为高、低温管需要保温,成本相对较高。(8)可弯管线让不可弯管线,分支管线让主干管线。(9)附件少的管线避让附件多的管线。(10)电气管线、桥架避热避水,在热水管、蒸气管上方及水管的垂直下方不宜布置电气线路。(11)给水管在上,排水管在下。保温管道在上,不保温管道在下,小口径管路应尽量支撑在大口径管路上方或安装在大管道下面。(12)吊顶区域,水平喷淋管尽量安装在下层,无吊顶区域则相反,可以节约立管用料。(13)水管与桥架层叠铺设时,应放在桥架下方,防止水管渗漏。(14)暖通的风管较多时,一般情况下,排烟管应高于其他风管;大截面风管应高于小截面风管。两个风管如果只是在局部交叉,可以安装在同一标高,交叉的位置小风管绕大风管。(15)空调水平干管应高于风机盘管。(16)易燃易爆气体管应远离其他管线布置。(17)高压电缆、密集型母线槽尽量少翻弯,因为高压电缆较硬,密集型母线槽施工难度较大、造价较高。
结语:
在浩浩荡荡的三维BIM管线综合技术潮流下,新技术的出现已经带来了传统设计、施工方式的改变,BIM管线综合技术在应用中还会不断拓展其宽度、深度,这也是建筑人研究及关注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黄增亚.建筑机电安装工程管线综合排布探讨,《城镇建设》2020年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