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爱上课外阅读 林玲

发表时间:2021/6/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5月上   作者:林玲
[导读] 人才源自知识,而知识的获得跟广泛的阅读积累是密不可分的。古人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之说。朱熹也曾经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福建省平潭县岚城乡中心小学  林玲

        人才源自知识,而知识的获得跟广泛的阅读积累是密不可分的。古人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之说。朱熹也曾经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所提倡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因此,我们不能不深思:应该如何及早片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纷坛繁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扎实提高课外阅读实效呢?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爱读”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有了阅读的兴趣,就会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生动需要。变“被动读”为“主动读”,“要我读”为“我要读”。只有当学生在头脑中树立了强烈的阅读意识,才能积极主动地去阅读书籍。特别是对于那些初学阅读的学生来说,教师尤其应该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和乐趣相联系。用兴趣这把“金钥匙”去开启学生的心扉,引导他们步入知识的殿堂。
        1、巧用故事悬念,激发兴趣。
        故事人人都爱听,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竖立,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特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学生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学生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大白结局之际,教师嘎然而止无不动容地告之学生: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出示《一千零一夜》一书告诉我们:这本书里面还有更精彩的故事呢?学生被扣人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要去借书。这样让听者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2、“现身说法”,激发兴趣。
        要让学生爱读书,教师首先要爱读书。不但要读经典性作品,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和文学修养,还要多接触少儿报刊、图书。了解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然后,教师要经常与学生一起交流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教师潜移歌化的影响和熏陶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3、介绍读物梗概,激发兴趣
        教师要经常有目的地向学生介绍一些书中人物、内容梗概或精彩片断,激发“欲知说情,请看原文”的欲望。如学习《卖火柴的小姑娘》》后,教师可介绍《安徒生童话选》。结合上《将相和》《赤璧之战》,教师可出示《三国演义》(儿童版)介绍书中部分精彩内容的梗概。这样就会被兴趣推动,纷纷要求借书,在读中去感受名著的魅力和灿烂文化的所在。实戏证明,只有培养了课外的兴趣,才会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二、教给方法,让学生“会读”
        我们要进一步引导学生,让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阅读的方法有很多种,这里所要谈的是几种我们常用而又十分有效的阅读方法。



        1、选读法。
        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学生为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人类与地球、自然的密切关系,有目的地阅读《人与自然》一书,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精读法。
        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于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教师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速读法。
        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钱,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如果我们的学生只会字斟句酌地读书。很难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的需求。因此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而采用速读法。
        4、摘录批注法。
        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同时还可以对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将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读与思共,思与读随。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学着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去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点。总之读书要做到“手脑并用”阅读才将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
        三、展示交流,让学生“愿读”
        我们应把定期组织各项平实而丰富的活动作为学生课外阅读的“激活点”,让其在展示中享受成功的欢悦,在活动中形成新的激励。
        1、笔记展评
        学生踏实认真的读书习惯的养戚是很不容易的,要形成习惯,提高效果,我们的做法就是:定期进行展评。这既是一个鉴定又是自我成果的一个展示,更要互相学习,互相督促的好机会。它起到互为欣赏,互为鞭策,互为激励的好作用,对阶段性学习起到承上启下作用。
        2、阅读交流。
        阅读交流是同学间互相交流读书心得、介绍读书方法、推介新书的重要途径。交流活动中,学生在推荐的小主持人的主持下,各抒己见,滔滔不绝。或讲或演、或出手抄报或故事会,或读一文说感想,这类活动内容广泛,形式多样,过程活跃,学生乐于参与。
        3、竞赛活动。
        以各种生动有趣的竞赛方式开展各类阅读展示活动可产生强烈的读书刺激。可举行讲故事、朗诵比赛、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赛事,或借助相声、小品、童话表演或成语接龙等生动的栽体,激励学生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课外书的阅读活动中。这样以寓教于乐的方式。使学生深深感受到课外书的用处真多,激活了学生的内心原动力,促进课外阅读进程的推进,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最终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