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 牛升华

发表时间:2021/6/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4期   作者:牛升华
[导读] 摘要:建筑工程项目具有工期较长、施工复杂等特点,其施工质量易受到各种方面的影响,需要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开展有效的施工现场管理工作,以实现施工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天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临沂  276003
        摘要:建筑工程项目具有工期较长、施工复杂等特点,其施工质量易受到各种方面的影响,需要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开展有效的施工现场管理工作,以实现施工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建筑施工技术;现场施工管理;措施
        引言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当中,我国的建筑工程也逐渐由小规模发展为大规模。因此,业主代表如何推选以及如何对施工现场进行管控是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在当前工程建设项目中,业主代表除了应重视工程质量,还应该重视建筑工程的各个阶段,严格把控每一个步骤,严格监督建筑工程当中的施工人员、施工用材以及各个施工步骤。
        1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
        1.1混凝土施工技术
        混凝土的制备方面工作的严格把关,是混凝土浇筑的首要的任务。在确保原材料跟施工方面质量要求相符合的情况下,要依照一定比例,加入各种各样的原材料。更为重要的是,在混凝土制备完毕的情况下,要马上运用在具体的施工之中,也就是实施混凝土的浇筑。就具体的混凝土浇筑而言,其具体过程中是将人工的振捣和机械振捣分别作为辅助和最重要方面的。在插入到混凝土之中的情况下,振捣棒必须跟楼板做到一定距离的保持。混凝土浇筑之中,尽可能地避免中断是一个基本的原则。除了存放重物和禁止踩踏之外,混凝土在没有达到足够强度的情况下,还要在其浇筑之后予以经常地洒水以便保持湿润。分层和分段为基本特征的浇筑,是混凝土施工具体过程之中所基本采用的。这样两个方面的共同实施浇筑,是最后一次浇筑的特点:一是楼板;二是转换梁。而两个方面的结合的振捣的方式,在混凝土楼板方面得以采用了:一是平板式振捣器;二是振捣棒。而无论是过振,还是漏振,都是振捣情况下所避免的。除了浇水的养护之外,养护之中也要把棉毡等覆盖在混凝土的表面。这样,就能够有效的避免混凝土的曝晒。
        1.2钢筋施工技术
        钢筋负责建筑工程的承载与构造环节;是混凝土的最佳拍档;是施工环节的重要原材料,起着支柱性的支撑作用。不同规模不同性质的建筑工程,所采用的钢筋材料要求也有所不同。施工团队要严格依据建筑工程实施规划方案中的基本要求、勘察施工开展的场地的现实条件,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最优化选择让对应的钢筋材料可以更好的满足建筑工程要求;减少不必要损耗的同时提高了工程的质量。有效落实保证材料成分、规格大小的合格钢筋以适应于建筑工程开展实施过程中的各个方面。另外,要在建筑工程施工前期,认真进行材料的准备与检查工作,避免钢筋材料因为质量不合格而蒙混过关参与到建设过程之中,对接下来的建筑工程建设造成不良的影响,也给施工活动的开展带来不少的麻烦,导致质量得不到保障,甚至威胁到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安全。
        1.3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软土地基是常见问题,因为软土地基的稳定性较差,若在施工时软土地基静置的时间较长,就会导致土层逐渐软化,在水分蒸发后软土会逐渐变硬,土质极为不稳定,严重降低了建筑工程中地基的强度。软土地基不能承受外界过多的压力,超出软土地基承载能力时,地基结构会受到影响,导致地基变形,严重影响了建筑工程的质量。所以要加强建筑工程中软土施工技术,首先,强夯处理技术,软土地基处理技术中强夯技术较为常见,强夯法的主要目的是夯实土层,加强土层的密度和强度,从而达到加固地基的目的。其次,置换垫层技术,这种技术的主要原理是将土质层中的软弱层部分全部挖出,并且使用强度较高的砂石填充,达到加强土质结构的目的。最后,使用土工合成材料为主的方法加强软土地基的稳定性,将土工隔栅、织物和土工膜安装在地基的软弱部分,土木材料要选择更加先进的填充材料加固地基边坡的软弱部分。


        1.4防水防渗漏施工技术
        防水防渗漏是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环节。首先,为了保障材料在涂抹后墙面光滑避免出现细小的颗粒,所以要做好外墙面的清理工作,并且在外墙面进行洒水工作,确保墙面的含水量。在防水防渗漏设计时要做好门窗的设计,避免雨天漏水等问题。其次,在防水材料涂抹的过程中要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施工。第一,上人屋面的防水材料涂抹,防水等级为三级,发泡层厚度3mm,防水层涂抹4次。第二,非上人屋面的防水层厚度在1.5mm左右,防水等级三级,发泡层厚度为3mm。
        2建筑现场施工管理措施
        2.1完善安全与质量管理体系
        对于建筑工程而言,安全与质量管理是两个重要内容,如果不能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工程项目的综合效益及社会地位。如今是信息化时代,管理理念和技术不断地更新换代,并且在建筑工程中被广泛运用,但应以完善的安全与质量管理体系作为依据,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管理流程、要点及重难点等,注重材料采购及使用过程的质量控制,合理规划和分配施工资源,以保证施工管理的规范性,做到持续优化管理体系,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的工作能效。管理工作的开展要贯穿于现场施工的全过程,运用科学的管理方式,保证安全和质量管理落实到位,并在此基础上合理控制成本投入,助力于工程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升。因此,在制定安全与质量管理体系时,做好施工现场的勘查工作,对安全项目了如指掌,有针对性地制定安全机制及管理制度,设定运行机制及责任制度,充分体现安全管控工作的规范性和秩序性,为提升建筑工程现场安全管理水平创造有利条件。
        2.2编制完善施工方案
        要想有效解决现场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建筑施工企业需要编制完善的施工方案。首先,一套完整的施工方案需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建筑工程的性质;(2)建筑工程的结构;(3)建筑工程的施工规模;(4)建筑工程的施工工期要求;(5)建筑工程的施工难度(6)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周边条件等。将这些内容提现到施工方案当中,可以对施工现场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等资源进行科学的优化和分配。其次,在施工初期阶段,管理人员需要与一线施工人员、施工技术管理人员等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提升施工方案的可行性。
        2.3加强人员培训
        人员培训工作是管理人员的主要任务之一,通过培训,可以强化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工作人员会对各种技术有更加全面深刻地了解,施工效果显著提升。就当前的形势来看,在我国的建设工程领域中,大部分的从业人员缺乏足够的工作能力,无法胜任项目建设中的岗位职责,这些工作人员来自于农村,文化知识储量较少,施工中经常会出现盲目的行为,增加质量以及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基于此,对工作人员的培训是非常必要的。培训工作要定期开展,以专业知识教育和安全意识培训为主,对人员进行强化,在施工中可以有一个更加出色的表现,充分发挥出人力资源的重要作用,减少各种消极因素对建设工程项目产生的影响。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和现场施工管理对建筑工程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在施工过程中要构建完善的施工现场管理制度,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质量意识,检查施工现场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提高施工人员与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进而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龙礁健,张海龙.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措施探讨[J].消费导刊,2018,(09):19.
        [2]焦磊.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14):1862.
        [3]包志宏,邢志远.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探讨[J].建材发展导向,2019,17(3):3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