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海南省海口市 570100
摘要:现如今,建筑行业发展较快,建筑工程数量明显变多,在建筑施工中,有效运用后浇带施工技术,有助于确保房建结构稳定性,避免发生结构失稳的情况。对于施工人员而言,应当充分结合工程结构特征,对后浇带进行合理设置,确保能提高建筑施工质量,并能提高工程使用年限。本文主要是对高层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后浇带施工技术;建筑施工;应用
引言
后浇带是指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为了避免建筑物受不均匀沉降、混凝土收缩以及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在建筑工程的墙体、板、梁等结构区域提前设置并预留相应宽度且后期能实施混凝土浇筑的区域。目前,后浇带施工技术被广泛运用于城市高层建筑施工中,这种方法简单便捷、成本较低,很好地解决了高层建筑出现的沉降难题。
1后浇带对高层建筑工程的作用
按照具体的作用不同,后浇带又可以分为后浇温度带、后浇收缩带及后浇沉降带三种,不同的后浇带有着不同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改变收缩变形及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楼差异沉降量。具体而言,后浇带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1有助于解决高层建筑沉降难题
高层建筑施工通常包括主楼和裙楼,二者在设计时被当作一个整体,但主楼和裙楼的荷载压力是不同的,于是主楼和裙楼的连接部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沉降差,影响建筑美观性和质量。采用后浇带技术则可以有效避免二者的相互影响,减少相应的压力。高层建筑施工时,主楼先开始建设。在此过程中,随着楼层的不断升高会出现沉降现象,沉降会持续于整个施工过程。待主楼施工结束后再进行裙楼施工,二者承受的压力不同,施工时间不同,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前后施工建筑沉降基本相同。等到高层建筑沉降开始稳定时,施工人员就可以在两者的连接部位开展混凝土浇筑,从而消除二者之间存在的沉降差,构成一个整体的建筑,提高建筑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1.2减少温度收缩影响
高层建筑施工过程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尤其是建筑主体中的混凝体构件由于受自身物理特点的影响,在施工中会随外部温度变化出现热胀冷缩的情形。如果外部气温较低,混凝土就会出现收缩,产生一种向内的压力。如果外部气温过高,混凝土会受热膨胀。随着外界气温的变化,高层建筑混凝土构件会反复出现热胀冷缩,这一过程可以持续30d~60d。在反复的热胀冷缩变化中,混凝土构件无法承受压力从而出现裂缝,给高层建筑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采用后浇带施工技术,一般采用直通加弯的设计,可以为混凝土提供一定的自由收缩空间,让混凝土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膨胀或者收缩,大幅度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应力,减少温度收缩的影响,有效提高建筑结构的安全性能。
2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
2.1后浇带的设置与构造
由于不同建筑工程外形、结构均不同,因此在施工建设中,应当按照工程施工情况,合理地设置后浇带,同时做好科学化分析,保证施工要求和位置符合后,进行施工建设与处理。在应用后浇带技术时,需要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实施,合理控制模板的侧向压力,避免影响后浇带施工质量和结构强度。在此期间,施工人员需要注意混凝土材料配比度,注重振捣和搅拌,加强浇筑施工质量。在后浇带施工过程中,在矩形建筑物后浇带中间设置高度为30 m~40 m。在设置宽度时,还应当分析建筑物结构与施工条件,确保宽度设置在800 mm~1000 mm。接缝的断面形式常见的类型有,阶梯型、凹凸形、平直形等,后浇带宜设置在结构受力最小处,一般为梁、板跨中1/3处,且上下对齐,后浇带内的钢筋贯通,并每30 m~40 m设置一道。在后浇带设置过程中,应尽量避免直缝,以防出现变形而产生裂缝。在结构差异比较明显的区域,集中设置后浇带。例如主体与裙房位置,由于受到内外部温度差,混凝土结构极易出现裂缝。
建筑主体施工后,主体1/2 位置出现沉降量后,再浇筑裙房结构。后浇温度带可以提升混凝土伸缩自由度,防止产生混凝土裂缝。
2.2钢筋连接施工技术的应用
传统的钢筋搭接绑扎法在钢材料的使用过程中存在许多不必要的浪费现象,不仅加大了钢筋的密度,还增加了建筑本身的重量;传统的钢筋焊接法需要高强度的焊接工作,由于电流比较强,因此电流电压的波动极易影响焊接质量;传统的机械连接法很难控制焊接的接头面积,而以上问题可以通过新型的钢筋连接法进行有效解决,比如直螺纹接头连接技术,该技术使用符合标准的滚轧直螺纹、套筒和质量合格的钢筋进行连接,并严格按照了施工图纸将其加工成型,在具体的连接过程中,应通过套筒将两根钢筋连接在一起,以充分发挥钢筋的强度和力度。再比如加长丝头型接头,首先应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将锁紧螺母和标准的套筒全部拧进加长丝头的钢筋上,直到接近钢筋的标准丝头;其次将套筒回位到标准丝头,并用扳手拧紧;最后拧紧标准套筒和锁定螺母,即完成连接工序。在连接完成后,质检人员应对连接质量进行分批检验,以便找出不当之处并进行及时返工。
2.3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无缝施工技术应用
有效控制混凝土的裂缝问题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尤为重要,由于水泥经过水化反应而释放出的水化热,会改变混凝土内部的温度,而且混凝土本身的收缩作用也会造成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因此可以通过膨胀剂材料对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进行连续浇筑。除此之外,根据混凝土结构的无缝设计要求,首先应将建筑物的底板划分成多个浇筑单元,并在墙板和底板等部位设置后浇带;其次在其边缘处安装钢丝网,并严格控制浇筑层的厚度;最后对浇筑完的混凝土进行振捣,并在其表面浇筑大约10mm 的混凝土附加层。混凝土浇筑成型后,应当做好混凝土养护工作。采用局部养护工作时,应当覆盖保养布,同时做好浇水养护处理。四周设置护栏,加大防护力度,以免人为踩踏,污染钢筋。如果要拆除护栏,则应当涂刷混凝土专业养护液,不能出现空白和死角。在封闭混凝土之前,为了维护结构安全性,严禁拆除模板支撑,同时维护后浇带两侧;在后浇带附近,严禁放置施工设备,也不能堆放材料。
2.4后浇带完成后的保护
高层建筑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要进行第二次振捣,促进混凝土界面结合力和混凝土密实性,保证两部分混凝土各自收缩、相互融合,平衡浆体和固体材料。同时要做好混凝土的后期养护工作,后期养护质量直接关乎整个混凝土工程质量,施工人员要提高重视程度。施工单位要做好标志,设立路障牌提醒工作人员,明确后浇带在建设施工现场的位置,并保持施工部位的干净整洁,避免脏乱杂物进入施工现场,为后期养护工作奠定基础。养护工作结束之后,拆除标志。针对混凝体的最常见养护方法就是定时浇水,使其保持一定的水分。一般来说,随着时间的流逝,混凝土浇筑后会不断失去水分,施工人员要在12h 之内给混凝土覆盖上密封保持薄膜,隔绝外部空气,防止快速失水。薄膜要覆盖所有的混凝土,不能留死角。在一些温差比较大的地区混凝土会快速凝结成块,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出现开裂,施工人员可以在混凝土表面铺一些草袋,确保后浇带的成品质量能够得到保障。
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房建工程建设期间,开始广泛地应用后浇带技术,不仅可以处理建筑物差异沉降问题,还可以防止在混凝土施工中,出现裂缝变形问题,减少温度应力变形情况。施工企业必须高度关注后浇带施工养护与建设,提升监督与管理力度,以此维护工程建设质量,延长建筑工程施工周期,维护后浇带施工的顺利性。合理设置后浇带位置,按照实际工程情况,掌握工程施工难点与重点,及时分析和处理施工存在问题,控制好后浇带工程建设标准与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正洪,周鹏,王雨竹.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建筑技术开发,2020,47(05):59-60.
[2]李杰生.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运用[J].建材与装饰,2020(06):4-5.
[3]王滨华.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运用分析[J].四川水泥,2019(12):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