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技术在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1/6/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5期   作者:雷勇
[导读] 摘要:随着大数据技术不断推进,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水利工程逐步向信息化推动,大数据技术作为水利工程建设应用的根基,在水利信息化中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了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在水利信息化发展的优势,进一步推动中国水利工程转型升级,提升水利工程的自动化、便捷化设计,保证水利工程稳定运用,文章针对大数据技术在水利信息化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广东广州  510630
        摘要:随着大数据技术不断推进,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水利工程逐步向信息化推动,大数据技术作为水利工程建设应用的根基,在水利信息化中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了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在水利信息化发展的优势,进一步推动中国水利工程转型升级,提升水利工程的自动化、便捷化设计,保证水利工程稳定运用,文章针对大数据技术在水利信息化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大数据技术;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
        引言
        水利工程属于大型公共事业工程,具有规模大、施工内容多、工期长、成本高、技术复杂、涉及问题琐碎等特点,所以若想切实保证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质量,就必须要积极应用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大数据技术是以数据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它在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中具有重要价值。本文首先对水利工程、大数据及大数据技术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简介,其次分析了我国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再次阐述了大数据技术涉及的主要内容,最后介绍了大数据技术在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中的运用,希望有助于促进相关工作的进步与发展。
        一、水利工程与大数据技术的概念
        1.1水利工程
        水利工程主要是指为了消除水害及控制、利用、保护地表和地下水资源所修建的工程。例如防洪工程、供排水工程、灌溉工程、除涝工程、水力发电工程、海涂围垦工程、水土保持工程、水资源保护工程等,均属于水利工程的范畴。水利工程的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坝、堤、水闸、溢洪道、渠道、渡漕、进水口、筏道、鱼道等等。与其他工程相比,水利工程一般规模较大、施工内容较多、工期较长、成本较高、技术较复杂、涉及问题较琐碎等,并且其往往对周边环境具有很大影响。
        1.2大数据技术
        结合现有的研究成果,文章归纳大数据的特点有以下几点:一是数据具有大量性,同时数据的海量性也是大数据技术的优势。二是具备高速性。大数据技术以大量的数据为基础进行研究,同时在分析处理数据时,一方面要保证处理数据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在分析数据时要能够消耗较少的时间,因此高速性也是大数据技术备受关注的主要原因。三是具备的类型较多。处理海量数据是大数据技术的基本属性,而且大数据技术还可以针对人物图像、图片、视频等类别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可视化的进行展示,因此大数据技术在现阶段广泛的应用到各行各业中。四是具备较高的价值。因为大数据技术具备其他技术未有的优势以及大数据技术本身的先进性,使得大数据技术在目前科研等领域中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二、大数据技术在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中的运用现状
        我国的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的速度很快,但是从整体上看,虽然进行了全面的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但是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并不理想。整体的运用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所以其中还是存在较多问题的。通过对大数据技术在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中的运用现状进行分析发现,主要问题有以下方面。
        2.1相对缺乏顶层设计
        从我国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情况来看,存在较多明显的顶层设计问题,主要是自上而下的设计模式和工作开展模式中存在问题,最为明显的表现就是信息化建设并没有实现全面的设计把关,所采用的仍旧是领导者管理模式,并没有将信息化建设重点放在大数据技术的具体应用和针对化设计方面。在进行日常管理规划和方案设计的时候,尽可能地实现设计效果的提升,但是由于缺乏顶层设计,管理的模式较为被动,导致信息化建设效果并不理想,很多时候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全面进行大数据的应用效果受到技术方面的限制,导致整体应用效果较差。


        2.2缺乏有效的协调平台
        虽然我国水利工程信息化不断发展建设,取得了较为良好的发展成绩,但是我国的水利工程目前正在进行全面的转型升级,有很多相应的业务增加,再加上全面信息化建设,对水利工程中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产生了较为明显的影响和冲击。采用以往的管理模式和数据采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在日常进行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的同时,开始逐渐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从整体上看,没有较为有效的协调平台,导致整体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必须逐步提升技术的管理水平,实现综合管理模式的转变和水利工程的信息化建设,充分建立有效的协调平台,提升大数据技术的应用的综合效率。
        2.3无法满足行业持续发展的信息需求
        水利工程行业是持续性发展行业,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进步的同时,需要逐步提高水利工程行业的未来发展空间,更好地满足行业持续发展的要求。作为水利工程行业,需要不断进行转型,实现新增业务和信息化建设模式的转变。水利工程的未来发展,如果继续采用传统的发展模式和数据收集模式,会导致整体的发展速度较慢,无法实现信息的综合应用,甚至出现各种各样的资源浪费问题。因此必须逐步转变行业发展的模式,提升信息管理针对性,逐步建立有效的协调平台,拓展水利工程行业的未来发展空间,实现水利工程的持续良好稳定发展。
        三、大数据技术在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中的运用
        3.1信息化基础与制度建设
        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需有一定的制度基础为支撑。在信息化基础与制度建设过程中,应充分结合水利单位的实际情况及优秀单位的经验,确保制度方案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大数据技术的运用对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平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具备过硬的软硬件设施,又要具备稳定高速的网络。其次,对于那些老旧的机房设施应实施整改,改用高性能的服务器。再者,对网络环境安全的评估不容忽视,应根据评估结果不断完善计算机软硬件设备,并建设容灾系统,保证信息数据的真实性和安全性。此外,不仅要完善基础与制度建设,还应加强管理人员培训,使其掌握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云计算等的知识与操作技能。
        3.2综合性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
        基于信息化建设文件及程序文件,建设综合性信息化管理系统,对管理平台功能进行有效集成,实现信息化协同管理,提升信息化管理效率。在系统平台上集成“办公”“经营”“技术”“设计”“测绘勘测”“数据档案管理”等六大模块,并实现信息共享,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大数据利用率。结合大数据整合系统平台,实现对水利工程数据的高效处理和应用,以提供更有价值的决策依据。综合性信息化管理系统中除了具备基本的信息存储、查询、传输等功能外,还要拥有数据挖掘、信息共享、云计算等功能。应充分发挥出VPN系统的优势,不断强化系统的易用性与安全性。
        3.3三维数字化协同设计平台建设
        结合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重点及行业发展实际情况进行三维数字化协同设计平台建设,实现从自动化管理向智能化管理的迈进。构建智能化数据库,通过在云计算、专家系统中融入智能化数据库,实现对各类数据信息的自动格式转换及统一收集、汇总、统计。以各专业独立试用为基础构建协同平台,实现便捷的可视化操作,同时与第三方协同设计单位合作,提高平台开发的针对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水利工程进行信息化建设,必须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的重要作用,提升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水平。对水利单位而言,需要其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实现大数据技术与传统管理的融合与提升,构建良好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发挥三维数字化设计平台的重要作用,逐步明确管理目标,提高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大数据环境下人工智能计算技术[J].李晨阳.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8(11)
        [2]物联网技术在水利信息化中的应用[J].俞伟. 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8(12)
        [3]智慧水利建设现状分析与发展思考[J].蔡阳. 水利信息化.2018(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