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块村滑坡勘查及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浅析

发表时间:2021/5/31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3期   作者:王祥林
[导读] 摘要:对该滑坡地质灾害的勘查,在充分利用已有地质灾害资料及现场踏勘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选取勘查手段,以查明其分布范围、规模、地质条件及影响因素;分析其形成机制,评价其稳定性,为该滑坡治理工程设计提供详实可靠的勘查基础资料。
        云南省有色地质局三一七队  云南曲靖  655000
        摘要:对该滑坡地质灾害的勘查,在充分利用已有地质灾害资料及现场踏勘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选取勘查手段,以查明其分布范围、规模、地质条件及影响因素;分析其形成机制,评价其稳定性,为该滑坡治理工程设计提供详实可靠的勘查基础资料。采用的技术手段包括:工程地质测绘调查(精度1∶500)、工程地质钻探、原位工程地质测试(标准贯入试验)及采样与室内试验(包括常规土工试验、水质分析)、工程测量等。
        关键词:勘查;设计;灾害体特征;稳定性分析;施工技术
        1滑坡概况
        法块村滑坡位于平坝区北侧斜坡地带,滑坡区基岩为砂岩和碳酸盐岩,总体属低山地貌,地势北高南低,地形坡度一般15°~25°,局部较陡,地形地貌条件为中等。
        滑坡位于法块村村民房屋背后斜坡上,前后缘最大高差约24m。总体呈圈椅状,目前处于蠕动滑移变形阶段,轮廓和周界清晰。滑坡纵长约100m,平均横宽55m;主轴为S35°E,面积约5500m2,厚度6.0m~9.5m,平均厚度约7.5m,体积约4.1万m3。
        后缘裂缝贯穿整个滑坡,后壁大至呈弧形,后缘裂缝宽约0.1m~0.2m,深约0.3m~0.4m(见照片3-2);滑坡前缘未见有明显裂缝(见照片3-3);滑坡左侧壁高约0.1m~0.2m,裂缝宽约0.1m~0.2m,深约0.3m~0.4m(见照片3-4);滑坡右侧壁高约0.1m~0.2m,裂缝宽约0.1m~0.2m,深约0.3m~0.4m。
        2滑坡结构特征
        2.1滑动面(带)特征
        根据地质调查和现场观查分析,滑动面(带)主要在第四系残坡积层粘土中形成。滑动面形态沿主轴方向呈折线形,滑动面(带)厚度0.1m~0.2m,主要成份为褐红色粘土,可见镜面擦痕。
        2.2滑床特征
        滑床为三叠系中统法郎组下段(T2fa)灰、灰黄色粉砂岩和灰色灰岩,呈强—中风化状态,灰岩中可见方解石块。
        3滑坡稳定性评价
        滑坡现状及各工程状态下稳定性、推力计算成果汇总表2-1。根据《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GB/T32864-2016)规定,滑坡稳定性划分为三级,滑坡稳定状态应根据滑坡稳定系数按表2-2确定。根据计算结果,结合滑坡稳定性划分等级对滑坡进行稳定性分析评价,滑坡稳定性计算成果一览表2-3。
        滑坡稳定性计算成果一览表    表2-3
       
        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表明:滑坡在天然状态下,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在暴雨(饱水状态)状态下,处于不稳定状态;在地震状态下,滑坡处于不稳定状态;若滑坡继续发展,滑坡将向滑动阶段进一步发展,在遇降雨、地震等情况下,滑体必将产生滑动。
        4防治技术方案设计
        4.1抗滑桩
        根据滑坡推力和滑坡各个剖面设桩位置处的滑体厚度及推力大小的不同,而在不同的部位设置不同的桩型,工程治理长度55m,设计总桩数9根,考虑到施工完成后不影响村民日常生活,桩顶埋于地面之下0.3m。
        4.2重力式挡土墙
        在滑坡前缘左侧设置重力式挡土墙,挡土墙尺寸参考现有已建的挡土墙,采用M7.5浆砌石砌筑,总的长度39.4m,底宽1.0m,墙高3.0m,基础埋深1.0m。
        5施工技术方案
        法块村滑坡防治工程主要沿村庄前缘分布,村庄前缘大多有足够的施工空间。防治工程施工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治理验收规范》及本设计规定执行,并参照相关水工建筑施工规范执行,严格治理管理和质量验收。
        5.1抗滑桩施工技术方案
        1、测量放样均用全站仪放样。
        2、按设计桩位、孔深施工。桩孔位偏差不得超过100mm,必须自两端向中间隔桩分批开挖,必须按设计要求挖空、护壁,成孔后尽快制作并及时下入钢筋笼,尽快一次性无间歇浇灌成桩,待前一批桩浇灌后再开挖下一批桩孔,严禁所有桩孔同时开挖。
        3、抗滑桩在正式施工时,应在施工场地外围适当距离内设置安全警示牌或警示围栏,必要时应安排专职安全员进行现场巡视,防止非施工人员及牲畜进入施工场地,以免发生危险或对施工人员进行威胁或伤害。
        4、抗滑桩施工时,安全因素不确定,有一定危险性存在,为保证施工安全,施工时单孔必须设置安全防护棚及防雨设施,安全防护棚应采用钢管脚手架支搭牢固,除一侧需施工操作及运输弃土外,其他三方须用不低于50mm厚的木板或1mm厚的铁皮封围,木板(铁皮)与架子用8#铁丝绑扎牢固,防止坡体部分松动,土体坍塌或掉落到桩孔中。在抗滑桩施工中应做好基坑的支护工作,滑坡区粘土层总体呈硬塑状,局部呈可塑状,人工开挖可能发生塑性挤出,在施工桩孔时,每节桩孔开挖深度应适当减小,并及时浇筑护壁混凝土。施工时间应选在旱季进行,考虑到滑坡区海拔较高,冬季气候较寒冷,会出现降雪,混凝土工程施工时应做好防寒措施。
        5、施工场地应设置排水系统或准备抽水设备,防止地表水流入桩孔内,及时对桩孔内产生汇集的地下水应及时抽取排出。
        6、挖掘出的土石应及时运送到指定地点。
        5.2挡土墙施工技术方案
        1、测量放样均用全站仪放样。
        2、挡墙基槽开挖时机械不得碰撞旋喷桩和破坏复合地基,坐落在原状土层中的挡墙不得扰动基底原状土、如有超挖,应按施工规范要求或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方法处理,并按道路压实度标准夯实,确保基槽边坡稳定,防止塌方,做到排降水设施,保持基底干槽施工。
        3、砌块在使用前必须浇水湿润,表面如有泥土和水锈应清洗干净。砌筑时先铺底浆再放石块(先将石块的尖锐部分敲去),经左右轻揉动几下后再轻击石块,使灰缝砂浆被压实。在已砌筑好的石块侧面安砌时,在相邻侧面先抹砂浆后砌石,并向下及侧面用力挤压砂浆,使灰缝挤实,砌体被贴紧。以分段分层进行为原则,底层极为重要,它是以上各层的基石,若底层质量不符合要求则要影响以上各层。较长的砌体除分层外还要分段砌筑,两相邻段的砌筑高差不应超过1.2m,分段处设置在沉降缝或伸縮缝的位置。分层砌筑时先角石再边石或面石,最后才填腹石。角石安放好后,从两边至中心进行,然后由边向中。护坡砌体自下而上逐层砌筑,其泄水孔、砂砾垫层同步进行。泄水孔可预留孔洞或埋设铁管,反滤层在砌高一层后即填筑一层,当达到耳环墙位置时,清理边坡后进行耳墙砌筑。砌筑要求砂浆饱满密实,其内不得填碎石,应填以块石以保证其强度。砌体表面平整,砌缝完好无开裂现象,勾缝平顺无脱落现象。
        4、沉降缝、泄水孔、反滤层的设置位置、质量和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泄水孔采用梅花阵布置。挡土墙的伸缩缝和沉降缝宽3cm(施工时缝内夹3cm厚的泡沫板或木板,施工完后再将其抽出),从墙顶到基底沿墙的内外顶三侧填塞沥青麻丝,厚100-200cm。挡土墙泄水孔入口处采用碎石层进行过滤,以免泄水孔堵塞影响排水。泄水孔坡度向外,无堵塞现象;沉降缝整齐垂直,上下贯通。挡土墙泄水孔为100mmPVC管,泄水孔进口周围铺设0.5m的碎砾石,碎石外包土工布,下排泄水孔进口的以下铺设0.5m的粘土层并历夯实。
        5、墙面勾缝采用M7.5水泥砂浆勾带子缝。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