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遂溪县遂城第八小学 广东湛江 524300
摘要:新课改背景之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教师要展现课程的人文关怀特质,根据学生的日常学习表现,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评价方式,鼓励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互动环节。低年级小学生的心理较为脆弱,教师利用激励性评价的方式更加直接、快捷且应用频率高,对学生的影响较大。有关于激励性评价的应用技巧,笔者将结合实践开展细致化探究。
关键词: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激励性评价;应用技巧
引言:学生在日常的学习或生活之中,很容易受到外界评价的影响,获得他人的肯定就有动力继续学习,得到认可之后能保持愉悦地学习心理。学生的思想意识还不够成熟,更期待得到教师的正面评价。因此教师要明确在语文教学阶段,利用激励性评价的重要性,契合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保障学生的语文综合学习能力,为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一、保障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小学语文教师在实践教学阶段,常常会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教师视为教学主体。而教师是评价主体只是评价工作的一种形式,而学生的主体地位未能充分展现,就会影响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按照新课改的要求,教师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给学生参与评价活动的机会[1]。也就是将教师评价转变为学生、教师、家长不同的人。学生在课堂学习阶段会成为学习主体,围绕课程学习活动,也想要发表个人的见解,利用互评的形式帮助学生完成学习反思,帮助学生改变自己的学习态度,获得更多的进步发展机会。
教师在过程中要辅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也就是说利用激励性评价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学习的状态,强化学生的学习动力。过程中师生之间能达到有效互动的目的,学生在改进自我的过程中能获得教师的帮助。教师引导学生在自我评价阶段,应用激励性评价的方式,首先对自我保持肯定的态度,然后再与其他同学进行相互评价,利用多元性互相评价的方式,提升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在互评的过程中教师看到学生的优点与长处,利用适当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改进,在课程学习阶段,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自我发展的机会,采纳别人的意见,并认识到自己在学习阶段的问题,有效完成自我改正的目标。
二、展现激励性评价与学习方式的联系
诗歌体裁的课文内容,文章详细介绍植物是利用哪种方法去传播种子的,给学生科普生活类的常识。教师设计课程教学环节,主要是围绕教学意图以及学生的发展需要,实现课文内容正确流利地朗读,让学生记住文章中的生字,学会应用。在过程中围绕课堂教学主题,教师帮助学生学会质疑与分析,在识字的过程中对教师与学生一起阅读课本内容,如《植物妈妈有办法》课文学习阶段,作为文章内容有更深层的思索。显然学生通过阅读与学习,能养成正确的情感阅读、价值观念,学生更加热爱大自然有认真观察与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师带领学生了解文章中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蒲公英、苍耳、豌豆各有各的传播方式,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说说自己的趣事,展现生活实际与课程内容的联系性。比方说有些同学会将,自己某次在野外郊游,身上会粘上苍耳,把它摘下来放在小区的花坛之中,发现它的生命力很强,第二年也会生长。教师鼓励学生去阅读、去表达,利用口头激励评价的方式,更多的是与学生共情,共同思索问题。在过程中口头激励性评价的时效性提升,教师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细心观察,对课程学习有积极作用,也有动力持续参与学习互动的环节。
三、应用延缓性评价
教师在实践教学阶段,应用延缓性评价的方式,基本是学生在集体讨论问题阶段,有正面讨论的问题,不通过给予或否定的批判方式,利用鼓励的行为方式或语言,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曹冲称象》这一课文讲解阶段,初期学习学生会发现文章中的生字生词很多,用一个课时让学生完成生字生词的理解记忆,学生对课程内容有初步认识,此时教师利用激励性评价,重点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会像曹冲那样,灵活地处理生活中的问题[2]。有关于学生语言训练,第一要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曹冲称象》的方法、途径,在过程中帮助学生养成爱动脑筋的好习惯、好思想。
在教学阶段,教师利用延缓性评价的方式,将课程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去验证、去分析、去设想。提出某种意见之后,教师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让学生在争论、评判分析的过程中,学会自己处理学习问题。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一种消极状态,教师再利用激励性评价,给学生提供有效的点拨指导,能有效推进课程教学计划。
四、保障激励性评价的丰富多样
小学语文课堂评价阶段,根据学生的正确性评价或非正确性评价,教师要合理利用教学指导形式。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本身就会有不同的表现,利用差异性的评价形式,能保障评价的艺术性、有效性。激励性评价要满足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让学生再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正向启迪或引导,有效完成语文学习目标。如果学生在课堂学习阶段,有一个正确的回答,教师利用激励性评价极为关键,当然在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语言的应用形式,避免千篇一律或敷衍式的用于。针对学生的学习实际,优化教学评价方式。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曹冲称象的场景还原,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将自己带入到场景之中。教师利用问题引导的途径,与学生形成一种互动,避免使用冷落、否定的语言,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伤害,利用创新性地回答方式,对课程教学活动不准确的部分深入思索,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在充满想象又具备趣味性的课堂之中,小学生受到激励性评价的积极影响,获得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
五、优化教学指导环节
为保障激励性评价的有效性,教师在评价阶段要保障精准生动,有效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依照情理分析课程内容,明确学习要点,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学习意识,此时激励性评价的作用有效展现。教师在课堂教学阶段,要构建自由民主的教学氛围,与学生形成一种平等对话,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教师的鼓励与支持,积极参与课程学习环节[3]。课文阅读、分享互动本身是不能停留在课堂表面的,为帮助学生实现深层次的感悟理解,根据作者的情感主线,传递学生的学习思想,阅读教学的趣味性、丰富性由此展现。
在过程中教师围绕教学意境,设置有哲学启发的激励性教学环节,帮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获得塑造了想好品质的机会。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阐述自己的理想,或从生活中的小事开始,将自己的学习意识增强,利用激励性评价,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有效激发,有持续探索的自信心,与他人进行互动更加真切、自然,对课文内容有正确的认识,更好地完成各个阶段的课程学习目标。
六、结束语:
教师要对激励性评价有正确认知,在课堂教学阶段它不是一种口头的表扬,而是要保障教学活动的实效性,有效推进课程学习目标。在对学生提出意见的过程中,尽可能地避免使用负面的词汇,而是要联系评价内容,学生表现、学习主题等等,让学生联系课程学习方式,与同学、老师、家长等形成一个积极互动的关系。在这种状态之下,小学生能突破自己思维的局限性,获得激励性的反馈,有机智应用语言的意识。在过程中教师合理利用情感投入方式,使得激励评价成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彼此之间的有效互动方式,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能更好地掌握课程学习内容,处理学习困难。
参考文献:
[1]陆运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励性评价的运用探讨[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00083-00083.
[2]罗芳.激励性评价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文理导航(下旬),2016,000(02X):P.41-.
[3]徐彩芳.激励性评价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漫谈[J].引文版:教育科学,2016,000(006):P.12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