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火电发展变迁

发表时间:2021/5/27   来源:《当代电力文化》2021年第5期   作者:刘子贤
[导读] 2021年1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20年中国经济年报
        刘子贤
        华电国际莱城电厂
        摘要:2021年1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20年中国经济年报,经过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10159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3%。按照目前测算的年平均汇率折算,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5万亿美元左右,稳居世界第二。
        关键词:火力发电;发展历程
        在疫情大考之下,2020年中国不仅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中国GDP总量也实现了百万亿的历史性突破,成为近一二百年以来,经济总量达到美国70%以上的唯一的国家。为这份亮眼的“成绩单”背后提供强有力保障的是先进的我国电力工业,伴随着新中国崛起我国的发电工业是怎样从弱到强的又经历了怎样的演变过程呢。下面我们就以火电为例结合几个重要的历史节点窥觑那段辗转曲折的历史吧。
        中国电力工业距今有140年的历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电力工业管理体制历经多次变化,历经燃料工业部、电力工业部、水电部、能源部,到1993年成立电力工业部。1997年,国家电力公司成立,与电力工业部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运行。2002年,国务院实施电力体制改革,决定在原国家电力公司部分企事业单位基础上组建国家电网公司。2003年,以国发5号文开启厂网分开改革为标志,全国火电厂分别划归央企五大发电集团、地方各电力集团和其他各类市场主体。
(一)快速发展篇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全国发电装机总容量仅为185万千瓦,年发电量为43亿千瓦,人均年用电量仅为9千瓦时。偌大的中国,这是一个多么积弱积贫的数字。
        时间回到1988年,当时的美国GDP高达5.25万亿美元,而同期中国大陆的GDP仅约为0.31万亿美元(具体为3123.5亿美元)。美国GDP接近中国的17倍,中国GDP只是美国的5.9%,完全不在一个级别上。
        同年在政府机构改革背景下能源部合并了煤炭、石油、水利电力、核工业等部门,宣告成立。但仅仅五年之后,争议声中的能源部便在人大会议中决议撤销。但不可否认的是能源部成立的五年中为中国电力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能源部成立后不旧就编制了一个五年内新增5000万千瓦发电装机的计划,想以此来缓解当时全国供电的紧张局面,较为典型的是为解决当时电力发展资金问题,出现了在全国实行了每千瓦时征收2分钱的电力发展基金属于特殊时期的产物。那个计划和2分钱的政策,对这五年(1988年-1992年)电力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
        执行的结果,五年实际增加装机超过了6000万千瓦,相当于1980年以前30年装机的总和。届时我国电力发展开始进入千帆进发、万马奔腾的局面,截至2020年底,我国电力装机已猛增到22亿千瓦,年发电量达到7.62万亿千瓦时,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二)安全体系完善篇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电力安全体系建设并不完善,受制于当时设备、人员、技术方面限制。电力工业领域不仅因其系统复杂,涉及范围广,包含设备多,而且当时的人员安全意识,设备可靠性也不可同日而语,因此经常性的出现人员伤亡、锅炉灭火、爆管频发、继电保护误动、自动装置失灵、强迫停运等事故,文明生产普遍脏乱差,许多发电厂生产能力不能全面有效发挥,难以适应日益增长的调峰要求。
        时间来到1989年,由能源部选定全国6个装机百万千瓦以上的大型火电厂为重点治理整顿电厂。拉开了电力安全治理建设的序幕,国家通过各项制定安全标准,组织宣传安全意识,编制安全条例等各项努力,一直到1993年,全国25万千瓦及以上装机容量的火电厂才基本实现了“安全文明生产达标”,取得阶段性胜利。
        随着社会的进步安全制度体系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安全管理由近代的事故管理,发展到现代的隐患管理。早期,人们把安全管理等同于事故管理,显然仅仅围绕事故本身做文章,安全管理的效果是有限的。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安全系统工程强调了系统的危险控制,揭示了隐患管理的机理。

从传统的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及常规的监督检查,发展到现代的法治手段、科学手段和文化手段;从基本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发展到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的技巧与方法,安全管理系统工程、安全性评价、目标管理、重特大事故应急管理、安全预警管理、重大危险源评估与监控及安全文化等现代安全管理方法,将成为主要的安全管理技术。
        中国的电力工业安全管理体系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绩的取得,最主要的经验是电力企业的管理与发展模式,并在生产实践中形成具有电力企业特点的企业管理方法和价值观。现在风险控制理论、安全自组织理论、大安全科学理论、安全文化理论等将得到高度重视和发展。
(三)低碳清洁发展篇
        对于火电厂来说,烟囱干不干净很关键。自2003年,国家发改委出台了《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在华夏大地上便打响了这场持久的环境保卫战。次年,国家发改委又出台了新建燃煤电站的技术标准和“上大压小”的决策。2007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办印发《关于加快关停小火电机组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2号)决定今后规划新建火电项目。国家先后采取压缩落后产能、电价补贴、技术国产化促进等措施加快电厂烟气治理。
        “十五”期间,国家进一步加强了二氧化硫控制的法规建设,修订并实施了《大气污染防治法》和《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颁布了《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两控区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防治 “十五”计划》,出台了《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和相关配套规定,对二氧化硫排放控制要求进一步趋严。
        不仅对电厂二氧化硫排放采取排放浓度、排放速率和年排放总量做处了明确的控制要求。另一方面严格控制新建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排放,在大中城市及其近郊,严格控制新(扩)建除热电联产外的燃煤电厂,除燃用特低硫煤的坑口电厂外,必须同步建设脱硫设施或者采取其他降低二氧化硫排放量的措施。还对现有超标电厂在2010年底前安装脱硫设施,其中投产20年以上或装机容量10万千瓦以下的,限期改造或者关停做出要求。
        随后在2014年对旧版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做了重新修订,在当时被认为是“史上最严”的火电排放标准。其中要求重点地区执行的特别排放限值分别为:氮氧化物100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50毫克/立方米、烟尘20毫克/立方米。
        截至2020年,全国燃煤电厂100%实现脱硫后排放,超低排放改造完成率已达86%,全国累计8.9亿千瓦时的燃煤机组达到了天然气的排放水平。
(四)未来展望篇
        结合“十三五规划”、在建火电电厂的投产计划及淘汰落后产能《2019年煤电化解过剩产能工作要点》、《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2019年煤电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的通知》等相关政策,可预见到未来火电新增装机规模将十分有限。
        作为煤炭资源大国,我国将长期以火力发电为主,但受到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非化石能源发电技术的发展,火力发电装机容量市场占比将逐渐有所下滑。未来一段时间,为了切实贯彻科学发展观、提高发电效率、做到清洁发电,中国的火力发电也将逐步转型为高效、清洁、环保的发电方式。介于我国资源结构彻底去除火电短时间内是不能实现的。
        当前,在国家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在“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要求下,一方面,电力行业将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目标以及人民生活用电需求;另一方面,电力行业会加快清洁低碳供应结构转型进程,实现碳减排目标。结合当前电力供需形势和行业发展趋势,我国还将持续开展核电、水电、风电等清洁能源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升级。
        参考文献:
        [1]葛挺.“十四五”期间火电技术发展方向分析[J].河南电力,2020(S2):1-3.
        [2]施应玲,左艺,孟雅儒.中国火电产业的历史轨迹与发展展望[J].科技管理研究,2017,37(16):136-1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