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芳
国网长治市屯留区供电公司,山西长治046000
摘要:现阶段,我国进入到了信息化时代,传播与共享信息的需求日益高涨,再加上获取与整合信息成为了企业战略决策制定的主要参考依据。同时,对于企业管理而言,财务是重点,设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属于采取信息得以有效沟通的重点。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电力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进入到了正轨之中,实现了降低成本以及提升经济效益的目的。对此,对于电力企业而言,设立共享中心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电力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
1财务共享服务的特点
在当前信息化和全球化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我国企业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研究探索力度较之从前增加了很多。通过对国内外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可看出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第一,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作为一个独立经营的实体对集团内部单位提供会计核算,收取一定数量的服务费用,并可结合市场运作方式与外部的供应商进行竞争;第二,财务共享服务在财务集中的基础上,打破了会计核算的单位界限,以流水线形式处理业务,为各个业务单元集中提供后台的支持服务;第三,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应用过程中,能够通过规模效应来提高服务质量,进而降低服务成本,同时还可增强风险控制;第四,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主要基础是对全面信息系统的深度应用。财务共享将进一步提升公司的信息化水平,实现财务业务全过程的在线传递与管理。随着大数据、移动应用等信息技术的引入,将大幅提升员工报销、合同支付等业务的工作效率。
2电力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存在的问题
3.1信息系统不完善
信息系统建设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持续运行的基本保证,业务流程效率与公司信息系统密切相关。我国大多数电力企业的财务共享中心起步较晚,通常都是选用市场上有财务共享实施经验的系统供应商,这些现有的系统虽然实施周期短,操作方便,但是系统接口多,后期的维护成本较高;其次,这些信息系统并不一定完全适合电力企业,遇到特殊情况,可能会出现财务报表合并不合逻辑等问题;另外,信息系统平台通过数据集成的方式实现财务信息整合,在传输过程中,数据的安全性与真实性存在风险。大数据时代对信息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云”平台的建立需要企业集团不断更新与改进。
2.2业务流程问题
大部分电力企业实行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后,基础财务核算业务较早地纳入共享中心运作,共享中心的业务范围仍停留在应收账款管理、应付账款管理、费用报销以及总账报表管理四大模块,财务人员往往专注于日常基础性的工作,忽略了对相关业务流程的完善;另一方面,电力企业财务共享中心大多在初级阶段,就目前情况来看,其相关业务的处理秩序不够规范,员工不熟悉、不规范、误填、漏填等原因会造成审核不过关,容易出现业务处理差错率高等问题,没有通过审核的票据需要退回补全信息,而存在异常问题的则需要直接退回原处,与业务单位联系进行处理更正后重新扫描进入系统审核,这一过程降低了业务处理效率和服务满意度。
2.3财务人员管理问题
财务人员通过财务共享中心可以了解到公司的财务数据,业务被分为若干模块,各岗位工作人员都只用和各子公司相关财务人员沟通,单纯的数据不能系统地表达公司的财务状况,这就对财务人员的综合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财务共享中心建设后期,随着公司业务范围逐渐扩大,业务复杂程度也逐渐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种类变多,需要更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根据人才发展战略要求,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密切结合,管理人员成为人才发展的重要组成,财务人员需要具备基础会计核算、经营管理以及对外沟通等重要能力;另外,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流动幅度大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操作岗位员只需要按照工作手册就能够完成业务操作,对职位要求较低,长此以往业务人员容易对工作产生倦怠,而较多新入职的年轻员工对未来的职业前景较为看中,工作能力得不到锻炼则会考虑到其他部门发展,造成人员流失等问题。
3电力企业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策略
3.1以科学规范的网络信息系统作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基本支撑
电力企业在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过程中应该以完善且规范的网络信息系统作为基本支撑。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于电力企业构建共享服务中心亦是如此。各个电力企业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信息系统网络化建设,信息系统的建设应该包括有各个业务的资源配置和调整。在信息系统的统一规划中,电力企业的内部流程能够得以保持固定,财务共享中心各项措施的落实也能真正落地实施。因此,在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之处,信息系统的完善首当其冲,信息系统是否完备直接关系着以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工作能效,这一点毋庸置疑。
3.2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的可行性评估
电力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需要进行可行性实施方案的评估。财务服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构建需要从长计议,切勿心浮气躁,急于求成。电力企业在构建共享服务中心之初应该对整个项目建设进行全面的评估,各个工作流程的摸底调查也应该逐步展开。在可行性评估的过程中,工作流程、组织结构、人员素质和管理规章制度等都应该一一探究,缺一不可。这些都是构建共享服务中心的基础,只有打牢了基础,整个项目的实施风险才能被降至最低,实施成本也能有效控制。
3.3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构建的整体规划必须定好基调
项目可行性规划一旦通过,整体规划随之而来。在建设电力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过程中,组织结构的设置和目标计划一定要在建设之初板上钉钉。首先,电力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服务范围的确定至关重要。范围过小,建设意义不大;范围过大,成本也随之提高。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进行范围的把控,大小适宜方是上上之策。其次,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构建进度、构建目标等也需要在整体规划中所有体现。有效的进度控制能够让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构建有条不紊,目标分解到位之后方能保证共享服务中心的构建落实到个人,落实到实处。
3.4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构建需要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电力企业在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过程中需要一整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作为基本支撑。共享服务中心构建之初,企业就应该未雨绸缪为企业添置一定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各项工作。针对于现有人员的培训工作也应该紧锣密鼓的开始进行。与传统工作模式相比,共享服务中心更加专业、更加高端又更加精细。只有具备多重素质的人员方能最终胜任这项工作任务。
3.5明确定位,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进行准确的职能定位
电力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构建需要对整个工作职能部门进行明确的定位。对于电力企业来说,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构建目的就是为了让整个的财务管理工作变得高效便捷起来,对于各种日常性财务管理工作能够有条不紊的处理和解决。根据笔者的分析调查,电力企业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定位应该是会计处理中心。在这个庞大的会计处理中心中,各种会计核算、资金支付、会计报表编制、会计档案管理等都被一一囊括其中。同时,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还应该包括有一个数据管理中心作为基本的技术和信息支持。在数据管理中心的工作支持之下,各种财务数据分析与数据分享被深度挖掘出来,对这些数据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和利用,并将一些有用数据提取出来用于整个的财务管理甚至是企业的管理层决策。此外,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还应该拥有一个财务人才培养中心。在这个中心体系中,财务人员的工作被一一细化,对于财务人员的培养也是这个中心应该承担的主要任务。
4结束语
笔者在本文中主要对共享模式的主要特点进行了分析,对于共享模式所具有的广泛前景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并以电力企业作为模板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实施关键点进行了相关的阐述,希望由此可以为电力企业共享服务中心的构建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郑晶.电力企业财务预算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J].财会学习,2018,(11):82.
[2]张凌云.浅谈客户服务在电网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重要性[J].数字通信世界,2017,(12):282.
[3]欧健军.创新电力企业财务共享服务模式[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7,(31):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