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网节能降耗技术措施探析

发表时间:2021/5/27   来源:《当代电力文化》2021年第5期   作者:谢治飞 祝佐鹏 
[导读] 配电网线损率是反映供电企业经营管理优劣的一项重要指标
        谢治飞   祝佐鹏        
        鄂尔多斯电业局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  017010
        摘要:配电网线损率是反映供电企业经营管理优劣的一项重要指标,近年来,随着企业经营效益的不断最大化,且国家提出了能耗双控、碳达峰、碳中和等一系列任务目标,鉴于此,本文对配电线路的节能降耗技术措施进行了分析探讨,仅供参考。
        关键词:配电网;节能降耗;措施
        一、配电网节能降耗的必要性
        1、能源电力绿色发展,响应国家决策部署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党中央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电网遍布全国各地,积极参与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建设势在必行,面对庞大的配电网体系,配电网能源消耗、不利于电力企业绿色能源发展,因此,在配电网中开展并实施节能降耗技术,加快建设智能电网,形成绿色生产和消费方式,更好的履行电网企业社会职能,从而提高企业社会经济效益。
        2、优化提升配电网精益化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经营新局面
        能源领域是实现碳减排目标的关键,配电线路节能降耗技术的创新,发挥市场作用,最大化、最优化开放容量,能够有效提高电力资源的利用效率,保障能源电力可靠供应,通过节能降耗技术的应用,能够加快推进能源供给多元化、清洁化、低碳化,提高配电网承载能力,助理清洁能源大规模发展。
        二、配电网节能降耗技术存在的问题
        1、电网线损影响较大,设备投资增加
        电力系统中感性设备、组件及负荷在吸收消耗大量有功功率的同时也会产生大量无功功率,直接导致电网功率因数下降和电力系统运行质量降低,从而加剧了线路损耗和变压器损耗。配网线路设备质量、线径、设备选型、线路长度、负荷分配合理性等都是影响电网线损的因素,在线损治理中,通过一些管理降损、技术降损方法,增加了电网的投资。电网无功功率的增加,导致用户末端电压质量不合格、或者开放容量不足,使得电网不断加大投资,而且用户侧需要增加补偿装置,用户投资成本也会增加,这些都将引起用户对电网供电能力的质疑和不理解。
        2、电力工作管理相关问题
        迄今为止,我国目前的技术和设备条件还远不足以能够有效预测和完全预防输配电线路设备躲避雷电的袭击。据此,一方面,我们亟需制定一套有效的预防方案,拉长输配电线路的使用寿命,减少不可抗力因素带来的不必要的浪费。另一方面,输配电线路设备自身的运行环境,如电气设备绝缘性、散热能力等也会影响电力资源的损耗,运行环境的温度越高、绝缘性越差、散热效果越差,输配电过程中产生的能源损耗就会越大。
        3、输配电线路设备的选型问题
        一方面,输配电设备多样性,其输电阻抗是在电力输配过程中产生损耗;另一方面,在变压器、导线上能源消耗,对实现节能降耗方面也是影响较大,同时,输电线路系统也会反作用于导线,不合适的导线不仅会加大电力能源在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损耗,同时,也影响着自身的使用寿命,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使得成本增加,严重阻碍了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配电线路节能降耗技术措施
        1、配置新型节能变压器
        在电能运输过程中,变压器自身会产生一定的电能损失,不同类型及型号的变压器所产生的损耗量大小也不同。新型节能变压器的自身损耗明显小于其他类型的变压器,降低线路损耗的效果非常显着。因此,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用新型节能变压器可以节能降损。同时,在日常运行中要跟踪监测变压器及负荷变化情况,及时进行技术分析与调整,使负荷率稳定在变压器经济运行范围。


        2、合理规划、优化电网
        电力部门在规划电网分布的时候,需要采集有效信息,运用集约化的技术手段,提升电网合理规划的整体效果。采用自动化管理以及在线检测等系统化管理方式,以此降低不必要的损耗和能源浪费,比如,推荐使用计算机设备来计算和分析电力输送情况,如若期间检测到不正常的指标,实现自动计算,降低损耗,同时,采用自动化系统自动生成电力输送过程的运行曲线图,保证其在最佳运行状态运行,最佳经济方式运行。其次,应重视无功技术补偿,特别是在谐波现象频繁在电容器系统中出现时,通过选择恰当的位置,安装滤波器等设备进行串联补偿,提高线路设备的稳定性,有效防止谐波对电力设备和供电系统造成的损耗。
        3、选择合适的导线
        现阶段,电力部门在导线的横截面选择上有了一定的提升,确定最合理的导线横截面数值,尽最大可能地降低能耗,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导线横截面积的合理选择,关系着后期电网承载能力,是否满足用户需求,是否能够全容量开放用户接入。另外,绝缘导线的使用可以保障输配电线路中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降低线路与线路间发生短路、接地故障的概率,能较大程度地降低线路自身损耗及发生接地故障时带来的损耗。绝缘导线和相关类型导线的材质选择上,应增加韧性强度的同时,考虑如何提升承载最大电流值,应用新技术,在节能降耗和提高输电质量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4、平衡三相负荷
        通常采用两种方法来减少由三相负荷不平衡而产生的线路损耗。一是定期对三相负荷进行评估和调整,尽量使负荷均匀分布在三相上,使三相电流相同,这样可以将三相不平衡率降低到合理范围内,这是降低线路损耗最节约资金的措施。二是在电网运行过程中尽量使用三相四线制,将单相的用电客户平均接到三相上,这样不仅能够减轻单条线路的压力,还可以减少中性线上的电流值,从而起到降低线路损耗的作用。
        5、采用低磁化金属附件
        在输配电过程中,可以采用低磁化的金属附件,因为金属附件本身的感应电动势与导磁率和导线电流呈正相关关系,金属附件的导磁率越高,就会导致电阻越热,消耗的电能就越多,因此,推荐采用低磁化的金属,实现节能降耗的目标。
        6、加大常规检查工作
        在高压输配电线路的管理中,除加大治理程度外,还应加大常规化检查工作。根据特殊路段、特殊区域以及特殊时间等,安排特殊的巡视方式,并在原有基础上添加管理人员巡视、设备运行巡视以及隐性问题的巡视等,尽最大可能将负面影响和损失降到最低,并在之后进行问题的分析与治理工作。
        7、分布式新能源容量接入不合理,发生电能倒送对线损的影响。
        分布式电源的广泛接入,对地区电网发电上送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在电网规划初期,考虑的是供电能力是否满足所属地区远景电网规划,而分布式电源的接入规划是按照国家政策、新能源发展规划逐步开展,导致部分地区现有的电网不能满足全部分布式电源接入的需要,分布式电源接入不合理,将导致大部分电能属地难以全部消化,智能升压上送,上送容量过大,导致线路损耗增加,对电网的整体运行造成重大影响。
        8、合理安排电网运行方式,近年来线路的联络化率、双电源运行基本普及,日常运行方式应安排最优化运行方式,实现线路电源互带,互投切,减少停电范围,保障地区电网最大供电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配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关系到供电的安全和质量,减少线路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损失,因此必须采用合理的技术手段或措施,加强对线路运行的维护和管理,提升配网承载能力,最大化开放接入容量。从节能降耗技术和运行维护管理两个方面出发,介绍了有关的技术手段和措施,实现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互联网,从而为用户提供优质的电能服务。
        参考文献
        [1]赵云鹏. 电力输配电线路中的节能降耗技术措施探讨[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24):8.
        [2]王勇. 电力系统输配电线路节能降耗技术探究[J]. 天工,2018(03):75.
        [3]胡月. 扎赉特旗供电公司线路损耗分析及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