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卓建
杭州中恒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 杭州 310000
摘要:我国电力工程建设能力在不断地增强,可以更大程度上来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通过高质量的施工建设,来为电力系统的正常供电提供保障。结合以往经验来看,在进行电力配网架空线路施工时,经常会遇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果无法通过有效的技术管理来消除影响,必定会对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水平产生干扰。总结电力配网架空线路工程施工常见问题,并确定施工技术要点,根据现场条件来制定科学可行的施工以及管理方案,争取达到与预期一致的建设效果。
关键词:电力配网;;线路;施工技术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用电量需求也日益增多,配电线路作为电力系统的组成部分,担负着输送电能的任务。在配电线路施工中面临严峻的挑战,如技术强度大、危险系数高、设计路径不合理、施工操作不规范等问题。电力工程施工技术越来越难,这给输电线路施工带来新挑战。对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技术和质量分析,为电力工程发展提供良好基础条件。保障供电的可靠性需要重视输电线路的质量问题,严格把控电力工程质量。因此加强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优化方案、规范施工,是配电线路安全可靠运行的保证。
1电力工程10kV配电线路的施工技术
1.1杆塔选型
电杆主要为钢筋混凝土杆和钢管杆。选择杆塔主要应考虑线路的电压等级、线路回数、导线型号、地形地质情况以及使用条件等,并应考虑施工、运行维护方便,通过综合比较择优选用,但应注意线路采用的杆塔形式不宜过多。对于10kV线路,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电杆或钢管杆。电杆的截面形式有方形、八角形、工字形、环形或其他一些异形截面。最常采用的是环形截面和方形截面。钢筋混凝土电杆有等径环形杆和锥形杆两种。等径环形杆的稍径和根茎相等,有300mm和400mm两种,一般制作成9m、6m、4.5m等三种长度,使用时以电、气焊方式进行连接。锥形杆的稍径有190mm和230mm两种,配电线路一般使用锥形杆,对转角杆、耐张杆、终端杆可根据情况采用等径杆或方形杆。钢管杆有如下优点:①强度高,为安全运行提供有力保证;②可以设计较高的钢管杆,以满足跨越人行道、树木等要求;③易实现多回路,大大减少城市走廊的拥挤程度;④不用打拉线,占地面积小,造型美观,与周围环境比较协调;⑤施工方便。因此近年来市区多采用钢管杆。
1.2基础施工技术
进行基础施工时,首要一点就是要对现场环境进行全面勘察,根据地理环境特征来确定最佳施工路径,降低作业难度,确保施工顺利进行。杆塔下设坑道时,注意的要点在于掏挖施工、岩地施工基础以及联合基础技术等方面。一般来讲如果面对的是软土质环境,挖坑适用于掏挖技术,合理确定掏挖位置,并且在开挖完毕后还需要利用混凝土浇筑加固,确保杆塔基础的稳固性。混凝土基础浇筑完毕后,利用振捣器进行充分振捣,直到表面不再有气泡冒出为止,以及要做好混凝土防塌作业。如果是面对岩石较多的区域环境,需要对岩石进行打孔浇筑施工,且要注意不得损坏岩石的整体性。另外,还有部分需要针对挖掘难度较大的环境,需要设置基础底板,并将基础底板与杆塔浇筑成一个整体,提高受力均匀性,提高杆塔的整体稳定性。
1.3防雷处理施工
针对配电变压器、柱上开关、敞开刀闸、户外电缆头等设备均需要安装避雷器,且尽量设置在与被保护设备的近距离位置,一般电气距离以在5m以内为宜。架空线路的防雷处理施工,需要对新建绝缘线路直线杆安装外间隙氧化锌避雷器,内置避雷器柱式绝缘子。已建绝缘线路直线杆可以应用外间隙氧化锌避雷器或者双向穿刺型放电线夹,应用双向穿刺型放电线夹时需要考虑季节性因素,配置相应的扭矩螺母、扭断螺母以及紧固线夹。另外,通过搭架的结构也可以达到一定防雷效果,安装相关引导装置,将雷击产生的过大雷电流引导到地面,以此来实现对设备的可靠保护。
1.4架线技术
输电线路工程施工中的架线工作主要有张力展放以及拖地展放两种方式,其各有特点。张力展放需大型机械设备的支持才能进行,这对于企业的财力耗费较大,但在进行工作的过程中能保证导线的完整性,而拖地展示则更多依靠施工人员的操作,能极大减少企业资金的耗费,但由于施工人员在进行拖地展放时导线会与地面产生摩擦,从而可能造成导线的磨损。因此,输电线路工程施工在进行在线工作时要寻求的不是完美的架线方法,施工相关单位应考虑怎样做才能使架线工作开展能实现最小的资金与能源损耗。
2电力工程10kV配电线路施工管理
2.1建立全员共同参与的质量管理机制
(1)树立全员质量意识。建立岗位问责制,明确管理人员、施工人员和监理人员的责任,线路段出现管理问题的,在工地例会上予以通报,并按照制度规定进行惩处;健全质量管理导向的绩效考核制度,通过绩效考核指引人员积极落实岗位工作任务与目标;建立起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以及监理单位人员的互动交流机制,强化各类人员的质量控制意识,保证输电线路不同工序有效衔接;建立定期培训制度,开展输电线路保护教育工作,引导周边群众树立保护输电线路的意识,并自觉、主动参与保护工作。(2)提升全员能力素质。利用现场教学法对设计人员开展培训,提升其设计方案与现场环境的契合度;选择具有工程策划、现场决策、施工指导、质量监督能力的人员作为工程管理人员;安排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为输电线路施工人员作入场前安全及技术操作规范培训,既要组织学习安全质量有关管理规定,提高其质量安全意识和观念,又要讲清楚工艺要求,避免操作不规范的行为,还要对线路施工中有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问题的解决能力。
2.2加强线路检修技术
在输电线路工程施工完成后相关部门也应注重线路的定时检修。若出现停电事故时,线路检修人员应立即对线路进行检修,在时间充裕情况下应做好检修的设计和准备工作,从而使检修工作进行的更为合理,降低日后线路检修的难度。同时线路修检人员应注重自身生命安全,在进行线路检修时要穿好全套的工作服,要确保自身操作的规范性。在完成输电线路修建后应立即与塔杆保持距离,退出到塔杆安全范围区域,随后再进行接地线的拆除。确定检修所有相关工作完成后检修人员应及时向上级汇报检修情况。
2.3借助新兴技术后加强期质量管理
传统的线路维护主要依靠工作人员实地考察来完成,不仅效率低,而且存在危险性。将现代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应用于输电线路巡视中,有利于提高信息准确性,降低巡检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和工作量。比如,借助故障指示器技术,便于确定故障的具体发生位置,科学地分析输电线路的危险控制点;借助在线监测系统监测和记录输电杆塔运行状态,收集线路和设备的运行参数,从而提高检修维护工作的精确性;借助巡检影像平台技术,能及时发现杆塔是否出现倾斜位移、判断是否存在过电压与雷电流现象等,有效避免人工巡检可能产生的漏检等问题;借助无人机技术,能提高日常巡视的工作效率,大大减少人力和物力,保护巡视人员的安全。
结语
配电线路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优化施工方案、提高施工技术水平,不但可以提高施工效率,节约施工成本,还可以降低事故发生率。在电力改革的新形势下,不断探索、研究电力工程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为我国电网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参考文献
[1]韩凤仪.110kV输电线路工程技术问题及施工质量控制[J].科技风,2015,15.
[2]植康荣.110kV输电线路工程技术问题与施工质控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5,11.
[3]黎嘉乐.浅析电力工程中输电线路施工技术[J].科技视界,2019(33):2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