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贵方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毕节供电局 贵州省毕节市 551700
摘要:电力配网架空线路施工受外部因素的影响较大,尤其是部分特殊的环境下,气候以及地质条件等对实际施工带来的干扰非常大,必须要提前做好综合勘查,然后基于此来设计更具针对性的施工方案。同时结合实践经验,确定施工技术要点,把握好每个节点执行的规范性,减少常见问题的发生。
关键词:电力配网架空线路;施工技术;应用
1我国架空线路工程设计的主要内容概述
当前我国架空线路工程设计主要内容包括接地技术、防雷措施及施工天气的选择。导线在雷雨天气时,若没有做好防雷措施极有可能遭到雷电攻击,导致导线损坏,甚至对人身安全也会造成巨大威胁。架空线路在经受过雷电攻击后极易引起跳闸事故,人们的生活及企业的生产都将会受到影响,最终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电力施工单位在进行架空线路工程施工时应做好输电线的避雷措施,目前最常用的避雷方式是通过避雷线的架设使电流能够分散传输,这能够有效地减少流经杆塔的电流,从而使导线能避免雷电的冲击,使架空线路工程施工安全性能得以提升。在进行架空线路工程项目的设计时应重视接地工作的重要性,接地工作与防雷措施都能有效减少架空线路被雷电攻击后产生的消极影响,效降低雷电导致的跳闸故障产生的概率,从而使架空线路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有最为基础的保障。
天气对于架空线路工程的开展具有极大影响,雷雨天气或高温天气都极其不利于架空线路工程的施工,工作人员在这类天气下进行的施工危险指数非常高。一个理想的天气状况能使架空线路建设的施工变得事半功倍,并能提高架空线路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因此在进行架空线路工程设计时应注重天气情况的勘测,相关人员应收集全面的资料,如对施工场地的气象观测,对施工场地的气候条件、施工环境、特殊地貌进行详细的调查和了解,以此选择最佳的日期与地点来开展架空线路工程施工,使施工的质量和安全能够得到保障。
2配网架空线路常见施工问题
2.1杆塔设置不合理
杆塔为架空线路施工的重要内容,如果其设置不合理,将会对配网的实际运行效果产生比较严重的影响,很容易出现倾斜、倒塌等事故。一般来讲无论是施工区域风力是否超过10级,在设计以及施工时均需要保证杆塔不会受到风强度产生的破坏,保证其在后期投入使用后可以保持较高的屋内定性与安全性。但是在实际施工中,存在部分的单位为降低施工难度与建设成本,风振系数设计不合理,再加上选址不合理,而导致杆塔实际施工质量未达到专业标准。
2.2线路运行不稳定
基础线路的稳定运行是配网架空线路工程施工的基本要求,是保障区域内电能高质量传输的关键。在实际施工中,因为受到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导致架空线路的设计与施工遗留下诸多的问题。早期阶段因为经验不足,且缺少专业技术设备的支持,前期勘查不到位,很多导线的选择存在较强的随意性与盲目性,对施工区域地势、地质以及环境等方面的要求分析不深入,这样就出现了线路混淆的问题,无论是施工还是使用均存在较大的隐患。随着专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架空线路施工更加注重前期综合勘查,根据勘查报告来设计可行性最高的施工方案,选定最佳施工路径,这是实现高效、高质量施工的重要保障。但是对于很多架空线路工程,在此方面的执行效果上依然存在的较多的问题,包括未对线路进行相应的安全检查,在正式供电后就有更大的概率出现电力事故,影响区域供电。
2.3避雷设计不到位
架空线路多数需要在野外环境运行,除了风力因素带来的影响外,还要预防雷击事故的发生,应积极采取有效的促使来提高线路的防雷能力。例如科学的配置耦合接地线,并配套安装避雷针,及时将雷击产生的过大雷电流导入地下,避免造成线路损坏。除了常规避雷设计以外,对于地质灾害比较严重的区域以及冰雪覆盖的区域,同样需要做好科学的避雷设计,注意避免在山脊位置设置转角塔,以免造成线路结冰。目前尚有许多的架空线路施工防雷设计不合理的情况,当线路遭受雷击时,无法及时处理的雷电流便会造成线路暴露、短路等故障,不仅无法正常供电,后期排查处理的难度也比较大。
3配网架空线路施工技术要点
3.1基础施工技术
进行基础施工时,首要一点就是要对现场环境进行全面勘察,根据地理环境特征来确定最佳施工路径,降低作业难度,确保施工顺利进行。杆塔下设坑道时,注意的要点在于掏挖施工、岩地施工基础以及联合基础技术等方面。一般来讲如果面对的是软土质环境,挖坑适用于掏挖技术,合理确定掏挖位置,并且在开挖完毕后还需要利用混凝土浇筑加固,确保杆塔基础的稳固性。混凝土基础浇筑完毕后,利用振捣器进行充分振捣,直到表面不再有气泡冒出为止,以及要做好混凝土防塌作业。如果是面对岩石较多的区域环境,需要对岩石进行打孔浇筑施工,且要注意不得损坏岩石的整体性。另外,还有部分需要针对挖掘难度较大的环境,需要设置基础底板,并将基础底板与杆塔浇筑成一个整体,提高受力均匀性,提高杆塔的整体稳定性。
3.2架空线路铺设
一是布线。当面对的作业环境不同时,所适用的布线方法不同,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来确定。常见的放线形式包括张力展放与拖地展放两种,选择张力展放形式时,注意线路不要与地面接触,可以更有效地预防线路磨损,同时又能够保证较高的作业效率,但是因为是机械作业,此方面投入的成本会增加。另外,在布线过程中要时刻观察线路是否出现破损,同时注意将线路水平张力控制在最大张力的20%以内。二是紧线。紧线前需要确认导线所在滑车中的位置,预防紧线过程中导线出槽。将线路捋顺确认没有绞绕的情况,并适当调试压接管位置。对需要设置的接地线设备需要提前准备好,然后才可以组织进行紧线作业。
3.3杆塔施工技术
一是电杆就位。在运输过程中要注意电杆和预制构件不得产生碰撞,需要做好相应的防护工作,装卸时需要安排专人现场监管,以免发生急剧坠落或不正确支吊的情况,对于部分杆顶封堵脱落的情况需要及时补封。将电杆运输到相应位置后将其竖直立好,控制位置偏差在允许范围内,例如横向位移小于20mm,杆梢位移小于杆梢直径的1/2。另外,转角杆需要向外角预偏,紧线后电杆不得向内角倾斜,同时向外角倾斜造成的杆梢位移需要小于杆梢直径。二是基坑施工。根据设计图纸提前对电杆基坑进行准确定位,一般来讲直线杆的横线路方向位移要控制在50mm以内,顺线路方向位移则需要控制在设计档距离的3%以内。另外,分支杆、转角杆、横线路以及顺线路方向的位移全部需要控制在50mm以内。如果在施工过程中遇到已存地下管线或者其他障碍物时,位移量超出最大允许值的情况,假如位移量在1个杆根便可以通过加卡盘或者拉线盘等方式来处理,相反位移量过大便需要对电杆位置进行重新定位。
结束语
电力配网架空线路施工技术的选择与作业环境有着直接关系,所选技术工艺是否合理,将会在根本上影响施工效率以及质量。很多情况下需要面对复杂的施工环境,为达到与设计一致的施工效果,就需要提前综合各项条件制定科学可行的施工方案,并科学分析可能会遇到的施工问题,提前做好预防控制工作。尤其是安排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负责施工监督,确认每道工序均严格按照设计规范进行,提高施工作业的标准性,从根源上来杜绝各类问题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赵晓锋.电力配网架空线路工程施工技术研究[J].中国高新科技,2020(23):66-67.
[2]黄馨,李喜龙.电力配网架空线路工程施工技术研究[J].科技风,2020(25):132-134.
[3]魏鑫.电力工程配网架空线路的施工技术分析[J].建材与装饰,2020(17):223-224.
[4]杜泉宇.电力配网架空线路工程施工技术研究[J].南方农机,2020,51(04):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