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研究 谭鹏程

发表时间:2021/5/2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期   作者:谭鹏程
[导读] 摘要:在农田水利工程发展过程中应合理应用节水灌溉技术,有效落实工程灌溉计划,避免水资源出现浪费的现象,进而为社会发展奠定基础。
        广西凯隆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摘要:在农田水利工程发展过程中应合理应用节水灌溉技术,有效落实工程灌溉计划,避免水资源出现浪费的现象,进而为社会发展奠定基础。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能够提升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基于此,本文对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进行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
        引言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现阶段高效节水灌溉是一种大力推行的节水模式,能有效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农业生产成本。但是很多地区缺乏高新技术的支持,导致机械化程度低,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因此,需要加强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将高效节水灌溉引入其中,进一步提升灌溉效率,确保水资源充分有效的利用,实现经济、人口和资源协调发展。
        一、农田水利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的开展价值
        现阶段,社会的发展对于农业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农田生产的过程中又对水资源的需求有着明显的提升,但是当下的水资源逐渐的降低,使得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诸多的矛盾。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及时的对农业用水体系调整,进而起到对现有的水资源的利用率的提升,帮助农户解决水资源使用缺乏的问题。近些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先后进行了诸多的农业化改革,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例如在进行小型水利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的推广过程中,可以在应用中发现,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这样的农业工程项目的建设,可以有效的处理还水资源匮乏的问题,进而起到推动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存在的问题
        2.1规划设计不完善
        在农田水利工程规划中,不能盲目地对农田进行开发和利用,应根据农田区域条件进行合理的布置和规划。部分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并没有从农村对水源的实际需求入手,设计人员以原有资料为主,缺少实地勘察,设计的灌溉工程在实际应用中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果。
        2.2水资源浪费问题
        一些农民在进行农业种植的过程中,由于缺乏一定的节水意识,就会使得出现严重的水资源浪费问题,同时一部分群众,进行自觉参与节水的意识不足,在一些个别地区,甚至还存在着用水不计量的问题,用水不收费或者包费的现象发生,这就使得在农业种植的过程中,出现水资源的严重浪费,以此无法有效的对水资源进行利用。
        2.3重视建设、轻视管理的情况比较突出
        高效节水灌溉对于技术的要求比较高,政府也很重视农田水利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工作。在设计施工时,设计人员、施工人员以及地方领导的工作积极性都很高,会去现场监督和检查。在工程建设结束后,维修人员和管理人员比较少,有些农田水利工程在竣工后甚至没有专门的管理人员。在这种情况下,后期的管理、监督、维护工作很难正常进行,导致工程在短时间内无法正常运行。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农田水利工程的产权不明确、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管理方法不够科学等。
        三、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发展策略分析
        3.1准确设计泵房和高位水池
        首先,泵房设计需工作人员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泵站设计流量不超过2m3/s,功率不超过100kW,泵站等别为V,主次建筑物级别均为5级。同时,工作人员要在泵站安装低压电力计箱表、灭火器、照明灯以及各种配套管件等设备,确保泵站建筑物防洪设计符合具体防洪标准及规定。其次,根据高标准农田项目高效节水灌溉工作,工作人员对输水和配水系统分开设计。因为大部分地区水源来水量分布不均匀,所以需要合理选择高位水池,全方位考量调蓄作用,做好实地勘测,确定高位水池位置,保证水池地基承载力符合规定标准,结合项目实际灌溉面积、灌溉容量确认水池容量,实现节约用水的目的。


        3.2合理配置农业水资源
        近年来,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气候变化无常,加之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传统的农业灌溉模式对水资源的利用率较低,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中应用滴灌和管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模式,能有效弥补传统大水漫灌模式造成的影响,节约水资源,为高台县农业发展创造出更加优质的条件。因此,在落实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要积极分析大湖湾灌区的现状,进一步优化设计,使其达到施工方便、经久耐用的效果,实现农业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更科学地进行农田灌溉,并实现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
        3.3将规模化发展和分区发展结合在一起
        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做好规模化节水灌溉项目建设,做好示范性项目的宣传工作,做好工程推广,推广工程的使用方法。同时,要做好农业规模化建设,特别是在水资源比较匮乏或者粮食生产量大的地区,应提高灌溉效率,推动农业生产更好地进行。此外,还必须完善配套设施,例如完善集成配套设施和农艺设施。在建设水利灌溉示范区时,可以将新技术运用到其中,推动水利灌溉技术发展,例如可以通过喷灌方式对花卉和药材进行灌溉。对于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可以运用自压喷灌技术或者微灌技术。如果当地水资源匮乏,可以合理运用雨水集落技术。还应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让农民参与到工程建设中。将分区性发展和规模性发展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作用。
        3.4不断引进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灌溉方式已不能满足农村经济的发展需求,因此合理利用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很重要,节水灌溉技术可以显著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的自然条件和作物类型都不相同。因此发展节水灌溉要从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各种影响因素,选取适宜的节水灌溉技术,进而促进作物产量的提升。此外,可以制定完善的滴灌施肥制度,加大作物需水和需肥规律的试验研究,提升滴灌技术水平,进而提高工程建设的综合效益。
        3.5提高操作人员综合素质
        针对操作人员在进行节水灌溉时不按照操作规范进行,影响到节水灌溉设备的使用效率等问题,应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通过宣教和教育培训的方式,提高节水设施操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促使其树立科学操作、节约用水的意识,在进行高效节水灌溉操作时,能够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提高滴灌与管灌的效率,促进大湖湾灌区节水工程的持续发展。
        3.6注重生态效益
        开展小型农田水利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的建设之后,使得有效的提升了控制面积作物的灌溉效率,以此有效的提升了农作物的实际产量,并进一步的对当地水资源的需求不足,起到了一定的缓解作用。在灌排条件、土壤条件以及耕作条件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还可以提高林果等经济林和生态林的覆盖率,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对防止土地沙漠化及水土流失起到积极的作用,也是对一些农田小气候区域,进行有效的调节,以此起到提升农业种植生产率的作用。
        结束语:
        农田水利工程应积极应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合理配置有限的农业用水资源,提高农业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甘肃省高台县大湖湾灌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中高效节水灌溉的应用为例进行探讨,旨在对相关地区节水农业发展提供参考,促进节水农业的快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牟斌.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与技术要点研究[J].黑龙江水利科技,2020,48(11):165-167.
        [2]刘宇民.农田水利工程中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发展分析[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0(22):96-97.
        [3]徐军.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运用研究[J].新农业,2020(20):48.
        [4]赵丽娜.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农家参谋,2020(24):66.
        [5]文云霞.刍议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思路与应用策略[J].农家参谋,2020(20):117+1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