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孝楠
山东省淄博市第十中学 山东 淄博 255100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学生的时空观念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初中生学习历史,若是能具备良好的时空观念,必然会让学生更全面系统的学习历史,从而提升历史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应该采取有效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让初中生感受到初中历史的魅力。本文对历史教学中培养初中生的时空观念进行研究,以期给初中历史教师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时空观念;初中生;历史教学
引言:历史时空观念是指学生在历史学习中,能穿越古今,对教材内容中的时代特点在脑海中形成历史知识的框架。学生具备时空观念,看待历史问题就会更全面,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往的初中历史教师只给学生讲述教材知识,学生对重点内容死记硬背,不利于学生整体把控历史知识的框架。因此,教师有效培养初中生的历史时空观念,势在必行。
一、借助思维导图,形成知识框架
初中生拥有良好的历史基础,才能更容易接受历史时空观念的概念,从而理清不同时代的历史特点,形成自己的时空观念。然而部分初中学生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仍然认为历史知识只要死记硬背就可以达到学习效果,这种思想使得学生的历史学习进步缓慢。因此,历史教师可以教会学生绘制历史思维导图,让学生通过导图,巩固其历史基础知识。教师指导学生绘制时可以利用颜色、图像等符号进行辅助,对应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新旧知识等联系起来,理顺初中生对历史知识点的记忆,从而提高学习效果。通过初中生自行绘制的思维导图,不仅能让学生对历史知识加深记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例如:教师在进行《近代化的早期探索》这一章节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根据教材中的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抗击八国联军等内容,指导学生按照时代背景、思想、制度等方面绘制思维导图的树状图。从树状图的主干内容到具体到每一个枝干,通过组内讨论完善导图内容,从而建构完整的知识网络。通过教师带领学生共同绘制的树状导图,学生的信息整理能力以及主动学习能力有了很大提升,有利于学生历史时间观念的形成。
二、教具辅助教学,发散学生思维
初中历史教师要提高教学效率,让初中生形成时空观念,可以适当借助教具辅助教学的方法。历史教具包含历史年表、史料、历史地图等丰富内容。初中历史教师若是能够灵活应用教辅工具,培养初中生的发散性思维,初中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将有很大的提升。同时,教具的使用能够为初中生营造良好学习情境,让学生对历史充满热情,从而有效的将史料的内容融合到教学过程中,在拓宽学生知识点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历史时空观念的形成。
例如:在学习《盛唐气象》这一节课的内容时,历史教师就可以使用历史教具进行教学。教师先在课前收集关于盛唐时的社会风貌、经济情况、文化发展、民族交流、饮食居住、风俗习惯以及娱乐活动等图片或者视频。由于此类图片在网络上很容易找到,教师可以将其下载下来,在课堂上展示给初中生,从而让初中生感受到唐朝前期的繁荣景象。之后,历史教师给学生拓展盛唐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商业等内容,并结合当时背景,与班级学生互动分析经济形成原因,从而培养初中生的历史时空观念。
通过历史教师利用教具的教学,发散了学生思维,学生对唐朝经济的形成与发展有了深刻的认识,提高了学生的历史学习水平。
三、创新教学模式,启发时空意识
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初中生历史的学习,初中历史教材中对古往今来的每一个朝代以及国外历史文明的经济、饮食、风俗等各方面都做了相关介绍。若是教师只简单的给学生总结知识点,学生死记硬背,教师必然达不到预期教学效果。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可以从以往教学中以及学校受欢迎的教师请教,总结教学时的有效方法,将其融入到教学中,从而提升教学效率。同时,创新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获得耳目一新的感觉,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启发学生的时空意识,让学生在利用时空观念解决历史问题,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例如:在学习《辛亥革命》这一节课的内容时,历史教师可以在课前先让学生自行查找关于“辛亥革命”的时代背景以及重要人物故事。历史教师在教学时,先让学生分别介绍所了解的关于本节课内容的相关故事以及背景,教师适当的给予补充。在此情况下,学生自行查找资料的过程有利于学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对“辛亥革命”内容也有了深刻的理解。接着,教师为学生播放关于“辛亥革命”的影视片,将影视内容融合到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之后,教师将学生分组,分组讨论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通过教师提问,学生思考讨论,学生对历史有了深刻理解,启发了学生的时空意识,对学生的历史学习起到了很大作用。
四、古今相互结合,树立时空观念
历史作为一门贯穿古今的学科,初中生不仅要学习过去发生的历史,更要结合现实生活。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根据历史以及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将两者进行融合分析。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不仅能在学习历史中借鉴过去的经验,而且能将其灵活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同时,也能让学生结合现如今的思想观念去思考历史问题,从而对历史问题提出更全面的见解,树立学生的时空观念。
例如:在学习《隋唐时期》这一章节的内容时,由于涉及到科举制度的相关知识点,历史教师就可以结合这部分知识采用古今相互结合的教学方法。历史教师将学生分组,组内讨论科举制与现代高考的区别,并让每个小组将探讨的结果记录在表格当中。接着,教师让小组分别派出代表回答探讨结果,历史教师给予适当的补充,让学生对古今考试制度有更深刻的理解。之后,教师自爱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基础上,为学生讲述考试的内涵,不要因为考试而太过影响自己情绪,要用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
结束语:
综上所述,历史教师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有助于学生更系统全面的学习历史知识。因此,教师可以采取思维导图、教具辅助、创新教学模式、古今相互结合等教学方法,通过不断实践,有效提高初中生的历史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林传兵.试析初中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以时空观念素养为例[J].考试周刊,2021(16):145-146.
[2]邓流坤.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实践探究[J].新课程研究,2021(02):103-104.
[3]林铃容.以核心素养为基石,发展历史时空观念[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0(12):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