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妍
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宗营九年制学校 723000
【摘要】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课堂评价因其直接、快捷等特点成为课堂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对学生影响最大的过程性评价方式。课堂评价语是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形式之一,它包括表扬、赞赏的正面评价和指正、否定的反面评价。如何使评价语言人性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让评价真正起到应有的效果,是我们一线小学语文教师极为关注的课题。为了让课堂教学评价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催化剂,我选取了这个课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课堂评价 学生 准确 丰富 策略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新课程的实施,给学生学习评价的改革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全面地考察学生的语文学习状况,激发学习的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发现和培养人才、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学生语文评价的目的。”
一.“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内涵
我对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含义的界定是:专指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多种手段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定、评议、评析、评点的过程。它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当的评价语言、灵动的评价方式能够为一节课增添不少亮色。
二、当今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不断深入,一些评价新理念已走进课堂,广大教师开始认识到:评价语言是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的语言越来越具有人文性,更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为学生营造积极探索、求知创造的气氛。但是,不可否认,在当今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仍然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评价语言的误区,值得我们去反思。???
1.滥用表扬,语言单调空洞,导致学生心理饱和
或许是出于对学生发言的尊重,或许是为了体现教师的人性关怀,每当学生答对了问题,我们的老师都慷慨拿出了赏识教育的法宝,一味地为学生叫好。诚然,学生确实需要沐浴赏识的雨露,但是,物极必反,凡事过了头就未必好。在我们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好极了”“你真聪明”“你真棒”“你真了不起”等既含糊又夸张的表扬声十分盛行。我们教师如果总是用那种口头禅式的浮泛空洞的语言来评价学生,或者让学生轻而易举地得到奖励,学生就会觉得索然无味。
2.评价不公 ,造成课堂两极分化
对“优生”的喜爱和对“差生”的歧视是教师在教学中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能“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更愿意将注意力放在那些成绩优异的学生身上,亲切的语言、鼓励的目光,似乎都是有方向的,一旦他们有较好的表现,就会大加赞赏。而“学困生”由于长期受冷落,使他们不敢轻易表达自己的意见,难以得到鼓励和心理满足,这种挫折只能加剧其内心的自卑感。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差生成了不举手的一族和被遗忘的群体。
3.评价目标单一,重知识评价,忽视语文综合素养的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知识技能领域目标倍受关注,往往忽视对“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两个维度目标的达成。课堂教学评价目标单一的现象更加突出。在评价中,教师往往重学科知识系统评价,轻语文综合能力的评价;重智力素质的评价,轻态度、习惯的评价。评价时我们教师往往关注知识评价,而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个性品质以及学习方式、学习习惯的评价。
4.评价流于形式,主体单一
听课时,发现有的教师总是:“表扬他。”生(啪啪啪)。一堂课反复出现这种形式,而且成为了一种固定的表扬方式,师生之间就像动物之间的一种条件反射一样,毫无情感。而有些课堂则完全相反,一堂课上评价形式丰富多彩,令人眼花缭乱。有物质评价,有奖励小玩具,有的奖励五角星并贴到学生的头上,还有多媒体评价等,学生注意力是被吸引住了,但接下来学生再也无法平静或无法集中注意力听刺激性不太强烈的学习内容。这种评价流于形式,没有针对性。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评价的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课堂评价要保护学生自尊和自信,关注个体处境和需要,激发积极主动的情感。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促使学生素质得以全面发展,实现学生自身的价值,因此课堂教学评价必须科学,正确把握评价尺度。
1. 营造民主、平等和温馨的评价氛围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同样一个“好”,可以说得平淡如水,让人有勉强之嫌,也可以说得激情满怀,让人感受到是你发自己内心的赞赏。由于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影响颇深,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动机。因此,教师的评价应该充满激情,即用简短、恰当的措辞,热情地给予褒奖。用教师的激情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
2. 学习评价和教学过程要和谐融合
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学进行评价,教学评价也是一种教学方法,要融入每一节课、每一个教学环节之中,使其成为一种微妙的教育工具。但是教学评价不能过多的占用教学时间,更不能为了评价影响学生的学习。应该追求教学评价与教学过程的和谐融合。
3. 评价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雪中送炭
对不同的学生有些评价的要求可以不同,评价的方式也可不同。评价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特别是当课堂上学生遭受哄笑、难堪的时候,更需要老师对其心灵的呵护,人格尊严的维护,更多地体现对生命的尊重。很多老师喜欢用华丽的评价语给自己的课堂锦上添花,其实锦上添花是给别人看的,学生更需要的是雪中送炭。
4. 要注意使用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评价用语
教学常用语,特别是评价用语,要符合新课程的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的发展。在课堂内外要经常多用一些赏识性用语、激励性用语、反思性用语等来对学生作即时的激励性评价。充满机智的评价语言,不仅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敏捷和灵活,更能使课堂妙趣横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 评价要敢于批评,指明方向
教师的评价不能只是一味的表扬,对学生错误的回答,一定要或委婉地,或直截了当地指出。教师的评价要做到表扬与批评相结合,鼓励优秀,指出不足,激励后进。课堂评价的功能不仅在于激励,更在于指明方向。对学生有针对性的评价才是真正着眼于孩子的发展的,如果教师没有准确客观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及存在的问题,学生也就失去了一次“扬长避短”的机会。对于学生的优点,要加以肯定;对存在的问题,同样应以委婉的语气以建议形式提出,让学生知道今后努力的方向。
6.评价要共同参与,多元发展
在学生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则采取延时评价的策略,使学生的思维趋向活跃,然后引导学生互评,在互评中产生智慧的火花和积极的情感。此外,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也是一种好方式。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自我评价能够消除被评者本身的对立情绪和疑虑,调动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实践证明,自我评价能引导学生以批判的眼光剖析自己,在反省中不断地完善自我,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总之,课堂评价应以尊重学生为前提,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和发展需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和人格完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评价,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增强自尊心与自信心,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质量。那么,作为新课程重要组成部分的课堂评价必将起到应有的导航、护航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方.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3】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钟以俊,龙文祥.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1997.?
【5】王铁军.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与应用[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6】顾春.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M].北京:知识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