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超 杨敏
湖南省郴州市第三十九完全小学,湖南省郴州市 423000
摘要:读写结合是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广泛应用的教学方式,它可以深化阅读过程,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在实践中,如何更好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形成良性循环,将两者高效组合,成为教学所面临的现实问题,阅读时学生不能仅仅停留在对文本的理解上,还需要学习语言表达技巧,修辞手法,写作中则要懂得借助阅读的素材以及文本中涉及到的技巧方法等,既要善读,同时还能够懂得应用知识,灵活、真切地表达。本文即以此为导向,探索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实践策略。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读写结合;学生
现如今,新课标深入实施,小学语文不断引入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以全面地提升教学质量,有效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其中读写结合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种教学手段,把阅读和写作充分结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不但可以丰富语文教学过程,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但要保证读与写紧密结合,让学生从中取得显著的学习成效,则要求综合性设计语文教学方案,让学生能够养成读写结合良好习惯。
一、优化阅读指导过程,全面吸收写作思维
读写结合应该贯穿到教学过程中,在做好阅读指导的同时,也让学生在阅读中形成较好的语感,了解丰富的语言表达形式,积累多种多样的写作素养,从而让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奠定写作基础。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并培养学生善读的能力,一方面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语言文字和字里行间流露的思真情实感,借助丰富的阅读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唤醒他们的个人表达欲,并且在文字的启发下充分展开想象;另一方面则在语言风格、文本结构、修辞手法、语段特色等方面指导学生探究,学习其中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技巧,吸收其中的写作思维[1]。同时,阅读教学中,教师相应要设计仿写、扩写等练习活动,促使学生将课堂所学内容应用到写作活动中去,不断地发展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以《一匹出色的马》这一课为例,在学生掌握词语的基础上,教师要带领学生仔细阅读文本,理解课文内容,移情感受,感受主人公和妹妹快乐舒适的心情,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紧接着引导学生就“路边的田野像一片柔软的地毯”这句话展开分析,学习比喻的修辞,学生在阅读时可以感受到作者运用简单的语言描绘出了形象的画面,并举一反三,让孩子们积极说话写话,延伸至语文园地二(部编版二年级下册)“天上的白云,雪白雪白的,好像一群小绵羊”,让孩子们发挥想象,完成仿写比喻句的练习。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出改写活动,改写后让他们再次朗读感悟,体会语言表达的不同,从而发展自己的想象力,结合文本语言的启发阐述,使习作能力得到发展。
二、设置多样写作主题,拓宽阅读和创造能力
写是交流思想感情、表达个人想法的重要手段,参与写的过程也是运用知识的过程。但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缺乏丰富的文字素材,缺少语言表达经验,掌握的词汇量较少,要发展写作能力,就不能脱离阅读。由于学生在个人写作表达中不仅要懂得如何写,还存在“写什么”的问题,对于词汇的使用和句子的表达,小学时期学生往往会受到所读文章的影响[2]。
教师要把握小学生好奇心重,模仿能力强的优势,课堂中可以为学生设置写作表达活动,引出某一主题,然后启发学生在脑海中进行构思、想象,以此为指导主动去搜集和阅读相关的素材,从而丰富自己的表达语言体系,发展写作创造能力。要注意的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缺乏辨识能力,那么教师要结合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征和客观需求精选合适的文本,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3]。
例如在教“口语交际:长大以后做什么”这一内容时,在课堂中教师引出“我的理想”为主题的小练笔学习任务。分析学情,二年级小学生阅历较少,也缺乏表达经验,他们了解的职业方向并不多,对于习作话题自然摸不着头脑,不知从何着手。那么教师需要展开阅读指导活动,为学生介绍与此相关的文本内容,如可先拓展知识,介绍生活中常见的职业和相关工作内容,创设阅读情景,以此带动学生感知话题,去了解孩子们长大了想做什么,用“因为(),所以我想做()”这样的句式,引导学生练习说话写话,从而丰富学生的写作思维,并就此调动自己的情感,去思考个人的理想,运用阅读中吸取的表达句式就小练笔话题建构一定思路,从而指导自己完成写作任务,使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提升。
三、构建读写教学情境,培养读写学习习惯
将读写结合教学方法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读写结合习惯,使其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即阅读中有效思考,主动理解语言表达技巧,并积累素材,懂得及时运用其中的方法展开写作,发展写作素养。另外以写作提升阅读能力,丰富自己的阅读视野。这需要在教学中灵活设计读写结合活动,即教材本文指导时,教师精选适宜的句子组织学生参与练笔活动,而主题写作和口语交际环节中,则要融入文章阅读环节,为学生推荐与之相关的书本,让学生认识到阅读和写作紧密结合的重要性,树立读写结合思维,以此通过自主实践练习达到良性循环,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具体实践中,教师要特别关注小学低年级学生面临的问题,在知识经验不足、理解能力薄弱的情况下,复杂的写作活动会引发学生的抵触反感情绪,降低写作兴趣[4]。所以,教师要尽可能选择趣味故事、欢乐的儿歌等阅读体裁进行引导,以富有感染力的典型范文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在潜移默化中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在教“读读儿童故事”这一内容时,教师需要掌握低年级学生的心理规律,在引导他们展开语言表达前,要借助丰富多彩的动画故事来活跃课堂氛围,促使学生凝聚注意力去感知故事内容,初步建立语言和形象间的联系,并就此在情感和思想上受到启发,为进一步表达奠定基础。
结语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教学过程,使学生能够全面提升语文综合素养。具体实践中,教师需要充分把握阅读和写作的特征和相关教学原则,在文本教学活动中需要优化指导过程,让学生更深入地探究阅读中的写作方法和表达技巧,完善学生的写作思维。并在习作活动中要借助阅读进行启发,帮助学生吸收多样的写作素材,深化创作思路。最终通过培养读写结合习惯,让学生更好地发展语文学习能力,在阅读和写作上有所突破。
参考文献
[1]赵中敏.小学语文教学中读与写有效结合策略[J].文学教育(下),2020(06):58-59.
[2]王永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0(06):53-54.
[3] 杜欣.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现状、问题及对策[J].职业技术,2017,16(11):87-89.
[4]付丽.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运用[J].教育现代化,2018,5(42):376-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