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让学引思”的小学数学教学探究

发表时间:2021/5/26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7月   作者:赵松树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教学模式,让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而老师作为学生学习路上的指引者,在课堂教学中起引导的作用,这样的教学模式就体现了“让学引思”的教育理念。通过这样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培养数学素养。

赵松树   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锁石镇适田学校  湖南  娄底  417707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教学模式,让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而老师作为学生学习路上的指引者,在课堂教学中起引导的作用,这样的教学模式就体现了“让学引思”的教育理念。通过这样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培养数学素养。
【关键词】让学引思;积极性;数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1)07-085-01

        引言:
        对小学生而言,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利用“让学引思”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学习,并且积极主动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改进学习方式,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一、目前小学数学课堂现状
        (一)教学模式单一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老师教学方式比较古板,还是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中老师占据主导地位,老师讲什么内容,学生就只能学习什么内容,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学习,在课堂中也没有思考消化的时间,导致学生对知识理解不透彻,对于数学知识,学生也只能利用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造成学生对知识理解只停留在表面,导致在遇到一些题目的时候无从下手,以至于作业效率较低,学生学习成绩下降。
        (二)教学内容单一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老师课堂教学主要以课本内容为主,认为学生只要掌握了课本知识就能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并没有将教材中的数学知识进行拓展,导致学生在遇到类似的数学问题的时候不会举一反三,老师忽略了学生实践性教学,而且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只是按照自己的讲课节奏进行课程讲解,课堂练习较少,而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不一样,老师并没有针对这种情况作出改革,从而使学生两极分化严重,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并没有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使数学课堂失去了真正存在的意义。
        (三)师生关系不融洽
        经调查分析,目前大多数的课堂教学都是老师处于主体地位,学生在课堂中没有任何权利,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洗礼。而且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只注重知识的讲解,很少跟学生发生互动,给学生一种老师很严厉的现象,从而导致学生对老师有恐惧心理,一见到老师就害怕,在课堂学习中就处于高度紧张,一节课下来根本学不到知识,再加上,有些老师喜欢学习好的学生,而对于学习稍落后的学生并不在意,导致这部分学生在学习中失去兴趣,失去自信心,也不愿意跟老师进行交流,老师无法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使得师生关系疏远。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让学引思”的途径
        (一)老师采取多样化的模式教学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用现阶段的课堂教学中,因此,老师要紧跟新课标的步伐,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进行课堂教学,将课件教学、多媒体设备等方式引入到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并且在课堂教学中预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知识的思考与消化,将让学引思的教育观念融入课堂,从而让学生更深入的掌握课堂知识,并且利用所学习的知识进行题目解答,提高学生的作业效率,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1]。
        例如,老师在教学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认识图形》时,首先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现几种不一样的图形,并且邀请学生说出这些图形的名字,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其次,老师让学生拿出一张正方形的纸,带领学生将这张正方形的纸进行对折,然后让学生观察对折之后发生了什么变化,得到了什么图形,从而引导学生认识三角形,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更愿意参与到课堂中来。
        (二)丰富学生的课堂学习内容
        在现阶段课堂教学中,课堂主体应该以学生为主,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将所学习的教材知识进行应用,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进行知识拓展,并不是局限于教材知识。要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重视学生的实践性教学。并且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入让学引思的教育观念,把工作重心放到学生的“学”上面,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且让学生学会熟练运用所学习的知识,学以致用,同时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知识的讲解,保证学生对所学知识都熟练掌握,利用这样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2]。
        例如,老师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首先拿出4个苹果向学生提问,如果将这4个苹果分给4位同学,每位同学可以得到几个?如果分给2位同学呢?那么如果只有一个苹果分给两个学生,每人又能分得多少呢?老师让学生进行思考,然后引出要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更形象具体的了解分数的含义,并且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知识的拓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不仅掌握了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课堂中学习的知识,学会举一反三,分析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让学引思”的教育观念,让学生更好的在课堂进行学习,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所以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促使老师与学生之间亦师亦友,从而使老师更好的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也愿意及时请假老师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促进课堂教学[3]。
        例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并且时常鼓励学生,增加学生的自信心,还要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及时关心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学生做朋友,这样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什么问题都愿意跟老师分享,而且也愿意向老师寻求帮助,增加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更愿意参与课堂学习,提高课堂质量。
        三、结束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让学引思”的教学观念,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而且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利用自己所学习的知识,及时探索问题的答案。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并且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让学生的数学方面得到很大的提升,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曹雪菲.基于“让学引思”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J].科技资讯.2020(07):133-137.
[2].梁丹.探析基于“让学引思”的小学数学教学[C].2020年教育教学与研究论坛论文汇编.2020.
[3].陈晓燕.基于“让学引思”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C].教育理论研究(第八辑).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