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德育的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1/5/26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7月   作者:叶青云
[导读] 作为小学班主任在推进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能够确保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效率。在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推进的过程中,应当始终遵循以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本文就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施路径进行探究。

叶青云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泰美中心小学  516166
【摘要】作为小学班主任在推进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能够确保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效率。在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推进的过程中,应当始终遵循以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本文就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施路径进行探究。
【关键词】新时期;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1)07-087-01

        德育工作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学生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对于小学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而言,德育教育工作更是重中之重。但是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则是推动小学德育教育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新时期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开展原则
        (一)启发性原则
        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够一味地灌输理论知识内容,而是应当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运用引导的方式使得学生能够完成对于知识的探索以及学习,这样不仅仅能够确保课堂教学效率,与此同时,也会使得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小学的德育教育过程也是如此。在推进小学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作为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转变以往的角色定位,不仅仅应当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同时也应当将学生的实际需求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在迎合教学发展趋势的背景之下,充分发挥教师自身所具备的引导以及激励的功能,使得学生能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并且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循序渐进原则
        在当下的教学背景之下,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够适应教学实践的要求,因此作为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创新教学方式,对教学实践作出改进,通过长时间的探索以及磨合寻求适合的教学方式,并且应用于教学实践之中,因此作为教师想要在短时间内获得理想的效果是不现实的。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之下,开展德育教育工作一定要遵循循序渐进这一原则,不能够急于求成。
        (三)实效性原则
        高质量的教学结果一直是班主任从事教学活动过程中追求的目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方式方法,其最终目的也在于提升教学质量,推动教育不断向前发展。而当前的教育环境和之前相比,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逐渐转变为综合素质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班主任在尝试教学创新的过程中,对于教学结果的衡量标准也随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所以在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小学德育教育开展过程中,班主任应该遵循实效性原则,将提高小学德育教育质量作为教学创新的主要目标和努力方向。



        二、新时期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策略
        (一)运用案例
        在小学德育课堂中,进行角色扮演,这需要老师以基本生活为出发点,紧跟时代的发展潮流,运用学生们所感兴趣的时事,选择学生们所知晓熟悉的案例,安排学生就行表演。为了更好地跟上学生的脚步,教师应该深入学生内部,加强和学生的沟通交流,看看他们知道哪些案例,他们对哪方面的事情比较感兴趣。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选择他们所感兴趣的案例,将这样的案例放在课堂上,能够更好地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开阔他们的思维,对他们的思想观念也有一定的启迪作用。例如,在对人际关系这一刻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扮演食堂排队打饭的场景,有的人遵守秩序,有的人乱插队,让表演的学生演出所处环境的感受,在观看的学生自己的见解。通过这些日常生活的角色扮演,吸引了学生的上课专注力,更好的学习德育知识,对他们的思想也有启迪作用,提高了教师的上课效率。
        (二)开展班会
        在小学班主任工作推进的过程中,制定和开展班会主题是重要的职责,在班主任推进德育工作的过程中应当注重班会的重要作用。班主任可以借助德育教育为班会的主题为班会开展提供合适的平台,从而扭转当下德育工作推进过程中时效性低这一局面,避免出现班会形式化。在小学德育主题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能够提高班主任对于德育教育工作开展的责任意识以及策略意识。通过在班级内部选定一个德育主题,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一系列活动,从而引导学生体验班会主题,并且在学生日常生活过程中得到巩固,并将德育教育观念根植于学生的思想观念之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发展。在班会开展的过程中,应当始终围绕德育工作以及学生发展为主题展开,只有这样,才能够与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最终目的相契合,确保工作的连续性以及系统性,最终确保德育工作的教育效果,明确学生的价值取向。
        (三)加强沟通
        小学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学的过程中,最终的目标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使得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最终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作为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归根到底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而服务的,在工作推进时一定要关注这一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情感需求,实事求是地开展德育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小学阶段德育教育的质量。因此在开展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一定要以观察以及访谈的方式,了解学生的个性爱好以及生理特点,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了解学生的情感以及心理需求,尊重不同学生的想法,并且与学生开展平等的交流,最终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德育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如果一些学习较差的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经常逃课上网,作为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应当避免在公共场合批评学生,在掌握资料的基础之上与学生进行平等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逃课的原因,例如一些学生逃课是因为没有上进心,缺少父母的关注,基础较差,不知从何做起,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始终坚持换位思考这一原则,对学生进行亲情教育以及理想教育,使得学生明白父母对于自己的付出并且帮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树立自信心,通过这种方式能够确保德育工作的效率以及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视野下,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应该积极优化德育教育形式,丰富德育教育内容,有效突出学生在德育教育实践中的主体地位,将核心素养贯穿到德育教育的全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特点,制定完善的德育教育目标,建立规范的德育教育体系,推动德育教育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林素惠.新时期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思考[J].品位经典,2020(11):124-125.
[2]柳立明,马东平.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提升路径探索[J].新课程研究,2020(29):32-33.
[3]张海霞.新时期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施途径探索[J].试题与研究,2020(22):1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