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1/5/25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5期   作者:春慧
[导读] 大力推动教改的背景下,提高课堂效率成为教育的首要目标。
        春慧
        四川省凉山州木里藏族自治县乔瓦镇第二小学615800
        摘要:大力推动教改的背景下,提高课堂效率成为教育的首要目标。语文是各个学科的基础,因此语文的教学质量也受到了格外的关注。语文教师要紧跟时代潮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创造多元化教学模式,建立互动型师生关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课堂乐趣。本文通过简析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现状,针对课堂效率低等问题,阐述了情境教学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情景教学;低年级语文;教育改革
        引言: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对语文的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贯彻落实“以生为本”理念,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情景教学的使用响应了这个理念,让课堂变得更有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一、构建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
        有效思维从发现问题开始,在语文教学中善于提出问题、敢于探索问题,是教师用以激发学生思维发展的驱动力,是引导学生进入知识体系的便利通道。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是推动学生积极思考关键性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一系列的情境创设巧妙设置疑问,培养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使学生在不断地探索中解决问题[1]。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小蝌蚪找妈妈》为例,这篇文章主要是让学生懂得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可以先问同学是否见过蝌蚪,而后,展示出实物或图画,让学生对蝌蚪形成鲜明的印象。然后再提出如下问题: “小蝌蚪的妈妈应该是什么样子? 生活在哪里?”“你能画出小蝌蚪妈妈的样子吗?” “如果你是小蝌蚪,你会怎么做?”……教师可以让学生相互讨论并说出自己的想法,这个过程中可以结合口语教学,利用课堂发展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故事情节作为诱导,通过构建曲折、立体、鲜活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质疑,引发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和想象,从而把学生引上创新思维的轨道。
        二、构建感性情境,引导学生自悟
        构建问题情境的重要环节是设问。设问的目的是为了解疑,从而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课文中所体现的“道理”,实现“觉悟”,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构建感性情境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的自“悟”。这首先要摒弃传统教学中教师“越俎代庖式”的“喋喋言作法”[2]。情境教学中所创设的“鲜明的形象”、伴随教学内容的发展所体现出的“真挚情感”,以及文章所表现出的“深远意境”,这三者形成一个统一整体。

这决定了学生获得的教学理念是伴随着形象与情感而产生的,是鲜活的、有血有肉的。特定的情境创设能够把文本内容的潜移性、暗示性、隐寓性相结合,有效地开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萌动和潜力的发展,不仅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而且有利于他们在情境教学中悟 “理”、明“理”,从而逐步发展学生的认识由感性阶段上升到理性阶段,达到“觉解”的境界。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亡羊补牢》为例,在学生通读全文之后,老师可以设置问题:文中的“亡”是我们平时说的意思吗?“牢”呢?同学们就此展开思考,得出结论:“亡”是指事情失败以后,“补牢”是知错就改。老师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肯定,然后又问:那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学生说:要及时改正错误,不要等事情无法挽回再回头。通过老师的引导和学生的思考,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了知识,而且对生活也产生了一定的思考,促进其全面发展。
        三、构建美感情境,引领学生品鉴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对知识客体的感悟觉解的层面,除了具有较积极的道理、兴趣以外,还具有鲜明的文学审美特征。如鉴赏性情境的构建,可以从“生活展示、实物演示、图画再现、音乐渲染、表演体会、语言描绘”等六大途径中加以选择。教师的鉴赏性语言能够让学生感受美、联想美、憧憬 美、领悟美[3]。在这样的情境构建上,学生作为审美主体,通过眼睛去寻找,通过心灵去感受,逐渐形成对语文内容整体美的感受和理解。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大自然的声音》为例,文中描写了很多大自然的声音,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鸟叫和虫鸣,以及溪水和瀑布流动的声音,并展示一些动物和植物的照片,通过这些将他们导入课堂,提高其学习兴趣,在同学们观看视频时,老师一边进行讲解,帮助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让他们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和生命的奇妙,激发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结束语
        小学低年级语文情境教学应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来创设,特别是在学校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创造既不脱离知识,又把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教学活动源于生活,贴近生活,高于生活,这是对学生的一种补偿方式。教学中采用多种创设情境的方法,往往能给学生的思维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感知周围世界,认识世界。
        参考文献
        [1]陈小琴.生活化教学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开展[J].新智慧,2020(04):75-76.
        [2]施海晓.情境教学在小学低年级语文写话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名师在线,2020(20):21-22.
        [3]张娜.情境教学在低年级培智语文教学中的实践[J].课外语文,2019(21):65+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